-
公开(公告)号:CN116599789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464728.9
申请日:2023-04-26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张运 , 于喜红 , 顾天祺 , 陈超 , 赵俊翔 , 赵良 , 王保录 , 纪祖赑 , 宋宇光 , 封慧英 , 彭晓 , 尹思媛 , 谭佳琳 , 孙京阳 , 于雪洁 , 马祎蕾 , 施睿 , 李铮 , 薛晗庆
IPC: H04L12/40 , G06F9/54 , H04L67/55 , H04L69/16 , H04L69/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层软总线的软件模块交互方法和电子设备。软件模块交互方法包括:发布软件模块通过软总线的发布者创建接口,创建目标主题对应的发布者,发布者属于软总线;订阅软件模块通过软总线的订阅者创建接口,创建目标主题对应的订阅者,订阅者属于软总线;发布软件模块通过软总线的数据发布接口,发送目标主题的目标消息,数据发布接口属于发布者;软总线根据目标主题向订阅软件模块传输目标消息;订阅软件模块通过软总线的数据订阅接口,获取目标消息,数据订阅接口属于订阅者。针对航天型号地面类软件的上述特点,满足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的新形势发展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119480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250055.4
申请日:2021-10-26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裂纹缺陷检测系统,属于产品裂纹缺陷检测领域;包括图像标注模块、图像预处理模块、数据增强模块、深度神经网络模块和算法预测模块;本发明通过合理设计神经网络架构,实现目标区域矩形坐标、目标类别、目标像素区域多任务识别,依托像素级分割识别算法的优势,有效地提升目标检测算法对目标区域识别的准确度,给出了目标像素级的分类信息,降低了部分复杂外形目标区域识别错误率,高效可靠地实现目标精准定位,从而提高实际工程应用中对目标检测算法高准确度的需求,为高精度目标识别应用场景提供了有力的算法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1142869A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911254035.7
申请日:2019-12-10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于喜红 , 王保录 , 皮彬睿 , 杨飞 , 王毅 , 封慧英 , 谭佳琳 , 窦小明 , 魏珂 , 薛凯 , 纪祖赑 , 赵俊翔 , 刘萍 , 孙宝亮 , 彭晓 , 张运 , 周伟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航天测发控组件动态装配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根据航天测发控软件功能元素库得到多个具有统一接口标准的航天测发控组件;获取航天测发控组件的描述信息和软件装配信息;以根据所述软件装配信息和航天测发控组件描述信息将航天测发控组件装配为目标软件。通过预设标准化接口封装的航天测发控组件,对组件的实现进行了统一化和标准化约束,按照软件装配信息,将独立的航天测发控组件动态装配为满足用户需求的目标测发控软件,利用组件动态装配生产出可配置的软件系统,提高了软件产品结构的灵活性,更好地适应软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需求,并增加了目标软件在新环境的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902627B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110976438.3
申请日:2021-08-24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6T5/70 , G06T3/4038 , G06V10/762 , G01S7/292 , G01S7/35
Abstract: 一种面向RD时频数据的数据增强系统,数据处理模块接收RD时频数据,将RD时频数据转化成图像数据,对图像数据进行灰度处理,生成原始灰度图;噪声调整模块对原始灰度图中属于噪声数据部分的像素值进行统一调整生成一个新的灰度图信息矩阵,然后将原始的目标范围像素值矩阵信息回填到新生成的灰度图信息矩阵中,从而获得新的灰度图;噪声滤波模块接收原始灰度图,进行噪声消除处理,获得消除周期性噪声后的灰度图;聚类拼接模块生成经过数据增强的灰度图像,最后将经过数据增强的灰度图像还原成RD时频数据。本发明利用有限RD时频数据,进行数据增强,获得更多的RD时频数据以用于深度学习。
-
公开(公告)号:CN117478688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257361.X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张运 , 王宇飞 , 肖振 , 陈虎 , 宋宇光 , 陈超 , 王振峰 , 马利 , 薛凯 , 杨飞 , 王泽齐 , 王保录 , 于喜红 , 赵俊翔 , 李萌萌 , 顾天祺 , 马祎蕾
IPC: H04L67/1095 , H04L9/40
Abstract: 一种去中心化节点的数据同步方法及网络系统,解决了去中心化节点的数据同步问题,属于通信技术或网络技术领域。网络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在线的网络节点N5,每个网络节点均包括数据D、请求端C、响应端S;网络节点N5采用如下方式进行数据同步:网络节点N5的请求端C5发出请求,该请求包括自身的数据D5;网络节点N5的响应端S5收到自身或其他网络节点的请求后,对请求中的数据进行校验后,返回包括校验信息的响应;网络节点N5的请求端C5收到自身或其他网络节点的响应后,同步数据D5。本发明所设计的数据同步方法,实现简单,利用请求‑响应方式,以一种递归的形式,覆盖了单节点和多节点的同步,降低了系统复杂度,提高系统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157335B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110350565.2
申请日:2021-03-31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可扩展插件化体系架构的软件系统设计方法,第一步、设计可扩展插件化体系架构;第二步、根据地面测发控类软件特点,设计平台内核层通用功能;第三步、设计插件生存周期模型;第四步、进行平台内核层与插件的接口规定与设计;第五步、设计插件加载流程;第六步、设计插件通用数据接口,提供插件间通信方法,完成可扩展插件化体系架构的软件系统设计。本发明所设计的可扩展插件化体系架构层次清晰、接口一致,降低了外部调用难度与系统维护成本,提升了软件系统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727096B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1911037063.3
申请日:2019-10-29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显微镜对焦方法、装置及显微镜设备,包括:控制载物装置携带待测物体在预先确定的图像清晰经验范围内沿y轴方向移动所述待测物体,获取每个焦平面上所述待测物体的图像;所述y轴为垂直于显微镜焦平面的方向;根据所述待测物体的图像确定所要从所述待测物体的图像中截取的所述待测物体的经验区域图像;根据所述待测物体的经验区域图像计算反差值;根据反差值最大的位置将显微镜焦点置于该位置焦点上。采用本申请中的方案,只需要很少的“拉风箱”操作即可完成对焦,极大提高了对焦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157335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350565.2
申请日:2021-03-31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可扩展插件化体系架构的软件系统设计方法,第一步、设计可扩展插件化体系架构;第二步、根据地面测发控类软件特点,设计平台内核层通用功能;第三步、设计插件生存周期模型;第四步、进行平台内核层与插件的接口规定与设计;第五步、设计插件加载流程;第六步、设计插件通用数据接口,提供插件间通信方法,完成可扩展插件化体系架构的软件系统设计。本发明所设计的可扩展插件化体系架构层次清晰、接口一致,降低了外部调用难度与系统维护成本,提升了软件系统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933570B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1710083653.4
申请日:2017-02-16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基于插件技术的航天测发控软件平台,包括平台内核、配置管理模块、插件管理模块、插件库。平台内核定义软件的集成方式、通讯接口以及软件主窗体与弹出窗体的布局风格,用于控制配置管理模块和插件管理模块工作;配置管理模块提供统一配置管理接口,在平台内核的控制下实现所有功能插件的参数装订;插件管理模块在平台内核的控制下实现插件的加载、注册、初始化以及卸载;插件库包括实现测发控各种业务逻辑功能的插件。本发明实现了软件功能的插件式开发与维护,解决了测发控类软件功能重叠带来重复工作、需求变更致使软件大幅修改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727096A
公开(公告)日:2020-01-24
申请号:CN201911037063.3
申请日:2019-10-29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显微镜对焦方法、装置及显微镜设备,包括:控制载物装置携带待测物体在预先确定的图像清晰经验范围内沿y轴方向移动所述待测物体,获取每个焦平面上所述待测物体的图像;所述y轴为垂直于显微镜焦平面的方向;根据所述待测物体的图像确定所要从所述待测物体的图像中截取的所述待测物体的经验区域图像;根据所述待测物体的经验区域图像计算反差值;根据反差值最大的位置将显微镜焦点置于该位置焦点上。采用本申请中的方案,只需要很少的“拉风箱”操作即可完成对焦,极大提高了对焦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