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174472B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510595521.0
申请日:2015-09-17
Applicant: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村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餐厨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污水收集井和环绕污水收集井设置的反应池,所述污水收集井的底部和污水收集井侧壁均为不透水结构,所述反应池内由上到下依次设有细沙层、土工布和砾石层,细沙层种植有耐湿草本植物,反应池的底部和反应池侧壁均为不透水结构;且污水收集井侧壁设有与砾石层连通的第一透水孔,反应池侧壁且位于细沙层的位置设有第二透水孔,第二透水孔高于第一透水孔,延长餐厨污水在反应池的滞留时间,增强细沙和耐湿草本植物的根系对污水中污染物的吸附和吸收效果,使尽量多的污水发生反硝化作用,降低污水的硝态氮含量,实现集中有效地处理餐厨污水,减轻餐厨污水对环境的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5574352A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511030703.X
申请日:2015-12-31
Applicant: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IPC: G06F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精确计算多年生禾本科牧草越冬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定区域,在植株冬前休眠期时统计越冬前植株数量,越冬后在植株返青数量达到10%时,统计首次越冬后植株计数,之后每10天计数一次,统计若干次越冬后植株数量;以生态学中的逻辑斯谛方程为模型进行拟合,计算越冬后样段内植株拐点数量,再得出越冬率。本发明的方法根据多年生禾本科牧草自身生长特性和物候期特征,在植株越冬前休眠期和越冬返青后多次定期计数,符合植株生长发育基本规律,再通过生态学常用的种群增长模型逻辑斯谛方程,寻找返青植株数量增长拐点,计算拐点时间的植株越冬率,能够更加准确地描述越冬植株返青后的存活比例。
-
公开(公告)号:CN105174472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595521.0
申请日:2015-09-17
Applicant: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村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餐厨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污水收集井和环绕污水收集井设置的反应池,所述污水收集井的底部和污水收集井侧壁均为不透水结构,所述反应池内由上到下依次设有细沙层、土工布和砾石层,细沙层种植有耐湿草本植物,反应池的底部和反应池侧壁均为不透水结构;且污水收集井侧壁设有与砾石层连通的第一透水孔,反应池侧壁且位于细沙层的位置设有第二透水孔,第二透水孔高于第一透水孔,延长餐厨污水在反应池的滞留时间,增强细沙和耐湿草本植物的根系对污水中污染物的吸附和吸收效果,使尽量多的污水发生反硝化作用,降低污水的硝态氮含量,实现集中有效地处理餐厨污水,减轻餐厨污水对环境的污染。
-
-
公开(公告)号:CN116391572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158207.0
申请日:2023-02-23
Applicant: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禾本科牧草栽培技术和生态恢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丛枝菌根真菌与禾本科牧草共生修复农牧交错带生态的方法。本发明丛枝菌根真菌菌剂与苇状羊茅和无芒雀麦两种禾本科牧草共生能够提高牧草生物量,起到快速恢复农牧交错带植被生态的作用,为该AMF‑禾本科共生组合在农牧交错带生态大面积应用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4544911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135570.6
申请日:2022-02-14
Applicant: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不同途径植物向土壤输送有机碳的测定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测定预设的监测柱内填充物的初始容重,其中,所述监测柱包括根系生长柱、枯落物降解柱和对照柱;将所述监测柱掩埋在目标土壤中,经过至少两个生长周期后取出所述监测柱,以获取目标监测柱,并根据所述目标监测柱分别测定目标有机碳含量和目标碳稳定同位素比值;将所述目标有机碳含量、所述目标碳稳定同位素比值、所述目标监测柱的高度以及所述初始容重输入到预存的同位素二元混合模型中进行计算,以获取植物通过不同途径向所述目标土壤中输送有机碳的净贡献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087159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458827.7
申请日:2021-04-27
Applicant: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IPC: C02F3/3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滞留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温抗寒的生物滞留池,包括池本体;所述池本体包括植被层,所述植被层包括柳枝稷和/或苔草,所述植被层上罩设有透明玻璃罩。还包括进水管、导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设置于不冻土层内,其包括远端和近端,所述远端与污水排水管连通,所述近端与所述导水管中部连通;所述导水管的上端连通大气并高于所述进水管,所述导水管的下端连通所述池本体的底部;所述出水管连通所述池本体的上部。该生物滞留池保证了生物滞留池在冬季的正常运行,生态效果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05574352B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申请号:CN201511030703.X
申请日:2015-12-31
Applicant: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精确计算多年生禾本科牧草越冬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定区域,在植株冬前休眠期时统计越冬前植株数量,越冬后在植株返青数量达到10%时,统计首次越冬后植株计数,之后每10天计数一次,统计若干次越冬后植株数量;以生态学中的逻辑斯谛方程为模型进行拟合,计算越冬后样段内植株拐点数量,再得出越冬率。本发明的方法根据多年生禾本科牧草自身生长特性和物候期特征,在植株越冬前休眠期和越冬返青后多次定期计数,符合植株生长发育基本规律,再通过生态学常用的种群增长模型逻辑斯谛方程,寻找返青植株数量增长拐点,计算拐点时间的植株越冬率,能够更加准确地描述越冬植株返青后的存活比例。
-
公开(公告)号:CN105638198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511029499.X
申请日:2015-12-31
Applicant: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C21/00 , A01C21/005 , A01D91/04 , A01G22/00 , A01G2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寒冷地区猫尾草越冬率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播种:整地,深开沟播种,播后浅覆土,施播种肥;刈割与施肥:播种当年不进行刈割,仅在当地霜降前1个月施肥;播后第二年起,每年抽穗期和当地霜降前1个月分别刈割1次并施肥;灌溉:有人工灌溉条件的,每次施肥后灌溉1次,每年在冬季日平均气温低于0℃后和春季返青后分别灌溉封冻水与返青水1次;无人工灌溉条件的以自然降水灌溉。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在我国北方地区种植猫尾草,植株越冬率由原来的不足35%提高到了95%以上,效果显著,成功突破了我国北方乃至东北地区猫尾草大规模推广种植中越冬难的技术瓶颈。
-
公开(公告)号:CN118923533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150197.7
申请日:2024-08-21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培养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苜蓿初生根向水反应弯曲的培养装置及方法,苜蓿初生根向水反应弯曲的培养装置包括培养室和隔板,隔板可拆卸地倾斜设于培养室内,以将培养室的内部空间分隔为苜蓿生长区域和水分胁迫区域;苜蓿生长区域用于放置苜蓿培养基,以对垂直放置于苜蓿培养基中的苜蓿初生根进行培养;水分胁迫区域用于放置水分胁迫培养基,水分胁迫培养基包括苜蓿培养基和山梨醇;隔板用于使苜蓿培养基与水分胁迫培养基之间形成倾斜的接触界面,山梨醇用于在接触界面处产生水势梯度。本发明可以实现苜蓿初生根向水反应弯曲的培养以及向水反应弯曲度的测定,以更好地研究苜蓿初生根的向水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