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598185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610024494.6
申请日:2016-01-14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 北京科技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B37/74 , B21B2261/20 , B21C4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卷取温度偏差引起的高强钢不对称收缩控制方法。热轧高强钢卷取后放置在鞍座上进行空冷,由于卷取温度控制必然存在一些偏差,导致高强钢卷取后仍然可能存在相变过程,受相变诱导塑性及自身重力的影响,靠近鞍座一侧会出现钢卷收缩现象。本发明通过优化卷取目标温度,使带钢在进入卷取之前完成相变,并且根据带钢厚度优化卷取张力,增大钢卷的整体刚度,增加其抵御变形的能力,大大减少热轧高强钢卷取后发生不对称收缩的比例。通过本发明,可有效提高高强钢的卷形质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4484491A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410562651.X
申请日:2014-10-21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 北京科技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高次多项式的热轧梯形坯形状识别方法,具体指对热轧原料板坯全长宽度进行动态分段识别,求解描述梯形趋势的分段表达式,以便于粗轧立辊进行全长宽度控制。本发明包括步骤如下:1)板坯头部和尾部数据判定,确定用于高次多项式拟合的全长有效数据;2)对板坯沿全长有效数据进行等分5段处理,确定6个断点的坐标;3)调整中间断点位置,使得连续5条线段具有描述板坯全长梯形的能力;4)根据头尾数据有效性对头、尾间断点进行调整;5)依次线性连接各个调整后的间断点,得到描述梯形趋势的分段表达式。通过本发明,可以有效描述板坯全长的梯形分布,提高粗轧过程宽度控制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04384204A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410562045.8
申请日:2014-10-21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 北京科技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21B37/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B37/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动态分段冷却技术的热轧铝板凸度控制方法,包含如下步骤:1)根据凸度仪检测周期确定动态分段冷却的控制周期;2)建立凸度偏差的模糊隶属函数,在每个控制周期内,对凸度偏差进行模糊化处理;3)建立凸度偏差变化率的模糊隶属函数,从第2个控制周期开始,对凸度偏差变化率进行模糊化处理;4)建立冷却等级变化的模糊规则表,每个控制周期凸度偏差模糊值和凸度偏差变化率模糊值形成四种组合,分别计算每种组合下冷却等级调节量;5)采用加权平均法对四种冷却等级调节量去模糊化;6)依据去模糊化结果对分段冷却设定进行修正。通过本发明内容,可以使得热轧铝板凸度同板差控制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6882099B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310918092.0
申请日:2023-07-25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7/11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除板带边中复合浪的工作辊辊形设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基于浪形发生位置,沿着传动侧至操作侧的方向,将工作辊辊形依次划分为传动侧边部区域、传动侧肋部区域、中部区域、操作侧肋部区域以及操作侧边部区域;基于浪形发生位置和大小,确定相应位置的修正高度和修正宽度,分别设计传动侧边部区域、传动侧肋部区域、中部区域、操作侧肋部区域以及操作侧边部区域的辊形曲线,以减小浪形发生位置处的接触压力,消除板带浪形。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采用分段函数的方式设计了工作辊辊形,通过降低工作辊对板带边部位置和中部位置处的压下量,达到了消除板带边中复合浪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4199879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111411754.2
申请日:2021-11-23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1N21/88 , G01N21/95 , G06V10/764 , G06T7/00 , G06T7/6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轧带钢表面聚集型缺陷的识别方法,属于冷轧带钢表面质量检测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获取表检仪检测到的冷轧带钢表面缺陷数据,包含缺陷的分类结果、长度、宽度和相对位置信息;然后对缺陷数据进行特征量计算,得到特征数据集,并作为基于直方图统计的异常点评分算法的输入项;最后判断算法输出缺陷的异常值是否属于典型样本的异常值区间,若是则该缺陷是聚集型缺陷,否则该缺陷就不是聚集型缺陷。该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出冷轧带钢的表面聚集型缺陷,解决因表检仪对聚集型缺陷的分类误差而导致的冷轧表面自动判定系统高虚警率和漏判问题,从而提高系统的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206362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165515.2
申请日:2023-09-11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B21C47/24
Abstract: 在轧机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轧过程厚度周期波动可控的卸卷装置,包括第一托辊组件、第二托辊组件、动力装置和底座;第一托辊组件和第二托辊组件沿底座的轴向方向安装在底座上;底座上的一端侧壁上设置动力装置,动力装置带动第一托辊组件和第二托辊组件同向同速转动,第一托辊和第二托辊结构相同,本发明对两个托辊的轴间距进行限定,解决了热轧钢卷与托辊持续在同一位置接触所产生的温度梯度,提高了热轧钢卷轧制方向微观组织的均匀性,解决了冷轧过程中带钢厚度周期波动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107017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0965743.1
申请日:2023-08-02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 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一种薄规格马氏体耐磨钢淬火后头尾反向变形缺陷的控制方法,属于钢铁生产领域。所述耐磨钢是通过辊底式加热炉和辊式淬火机完成淬火冷却工艺获得的。所述变形缺陷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板形平直度测量,板形缺陷特征计算,板形缺陷特征判定,针对头尾反向变形缺陷特征量的板形工艺参数调试,针对中部横弯变形的板形工艺参数调试,调试后的板形平直度特征检测判定。本方法有效解决了由于复杂多变的现实工况,例如环境水温、温度变化、加热炉燃烧温度变化以及淬火机夹送辊磨损等多种因素所导致的淬火后薄规格高强度耐磨钢板形头尾反向变形缺陷的工艺参数调节问题,提高了板形工艺参数设定的有效性、板形合格率以及产线的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010277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0907145.9
申请日:2023-07-21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6F30/27 , G06F18/214 , G06F18/2431 , C21D11/00 , C21D1/26 , C21D9/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板带钢变规格连退跑偏预测及决策方法,包括:采集连续退火机组及其前置冷轧机组的历史生产数据;其中,历史生产数据包括历史生产中的跑偏量数据和对跑偏量有影响的诱偏因素数据;基于历史生产数据,对跑偏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其中,跑偏预测模型的输入为诱偏因素数据,输出为跑偏量数据;利用训练好的跑偏预测模型得到待生产带钢的跑偏量预测结果;在预测到待生产带钢会出现跑偏时,基于待生产带钢对应的诱偏因素数据和跑偏量预测结果,从历史纠偏决策数据中筛选出符合待生产带钢的纠偏决策。本发明可解决现有技术难以覆盖多维度影响因素、应对来料品规频繁变化的技术问题,进而确保板带钢连续退火工艺的稳定通板。
-
公开(公告)号:CN116532487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690160.2
申请日:2023-06-12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B21B37/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小热辊形不均导致的带钢楔形的智能窜辊方法,包括:设定初始的窜辊步长和最大窜辊行程;在轧辊进行第一次正向窜辊时,轧辊按照所设定的初始的窜辊步长和最大窜辊行程进行窜辊,且在窜辊过程中窜辊步长保持固定值;在第一次正向窜辊完成后,在之后的每一次窜辊过程中对热辊形引起的每一卷带钢的楔形值进行计算,并在计算出带钢的楔形值后,根据带钢的楔形值,智能优化窜辊步长和最大窜辊行程,以减小一个轧制单位内的带钢楔形均值。本发明设计的智能窜辊方法,可以根据热轧过程中热辊形不均导致的带钢楔形变化规律,智能动态调整窜辊步长和行程,从而有效降低了整个轧制单元内的带钢楔形均值,进而有助于提高带钢的同板差指标。
-
公开(公告)号:CN112906160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110238966.9
申请日:2021-03-04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变凸度工作辊等效辊形调节范围计算方法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连续变凸度工作辊基本参数和生产记录中预设规格板带的实际窜辊位置;将窜辊量变化范围均分为多个窜辊区间;确定等效凸度函数的斜率与窜辊位置在各窜辊区间中的分布比例最大值间的数学关系及截距与分布比例最大值对应的窜辊区间平均位置间的数学关系;获取分布比例最大值的目标值及其所对应的窜辊区间平均位置目标值,计算出目标截距和目标斜率;根据目标截距和目标斜率,求出目标等效辊形调节范围。本发明可定量计算出优化的连续变凸度工作辊的等效辊形调节范围,而不依赖于板形专家的经验,提高了连续变凸度工作辊的效用,并达到了控制好板带板形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