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569062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583683.1
申请日:2024-05-11
申请人: 北京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G06F30/27 , G06F30/23 , G06F30/17 , G16C60/00 , C21D11/00 , C21D1/26 , C21D9/52 , C21D9/00 , C21D1/52 , G06F111/10 , G06F111/04 , G06F111/06 , G06F113/08 , G06F119/06 , G06F119/08 , G06F119/14 , G06N5/01
摘要: 本发明涉及连续退火机组的自动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理念的连续退火机组能耗优化方法,包括:获取连续退火生产过程中的板带参数与工艺参数;基于板带参数与工艺参数构建连续退火生产过程的数字孪生模型,通过数字孪生模型生成连续退火过程孪生数据集;对连续退火过程的孪生数据集进行数据训练,构建连续退火生产过程能耗预测模型;确定过程能耗预测模型的决策变量、目标函数以及约束条件,构建连续退火生产过程能耗优化模型;采用模拟退火算法求解连续退火生产过程的能耗优化模型得到最优能耗。本方法建立与实际生产过程高度匹配的数字化模型,从而实现对连续退火工艺能耗的深度监测与智能调控,得到最优能耗,降低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504321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570613.2
申请日:2024-05-09
申请人: 北京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G06F30/23 , B21B37/30 , G06N3/006 , G06N3/0442 , G06N3/08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机理与数据的冷轧精密轧机辊系异常状态调控方法,属于板带生产控制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建立十八辊轧机的辊系轧件耦合三维有限元机理模型,用于计算辊缝凸度数据;建立基于灰狼优化算法的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模型,用于计算带钢板形数据;实时采集十八辊轧机运行时的轧制工艺参数和调控参数,利用采集的数据,分别利用所述机理模型和所述神经网络模型,得到辊缝凸度数据和带钢板形数据;并基于得到的辊缝凸度数据和带钢板形数据,判断十八辊轧机辊系是否处于异常状态;当判断十八辊轧机辊系处于异常状态时,对轧机进行实时调控。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提升产品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332251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180098.9
申请日:2023-09-13
申请人: 北京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G06F18/213 , G06F18/214 , G06F18/241 , G06N3/0464 , G06N3/084 , G06N3/048
摘要: 本发明涉及板带材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数据驱动的冷轧板带厚度缺陷模式识别方法及装置。一种数据驱动的冷轧板带厚度缺陷模式识别方法包括:采集冷连轧产线工业数据,获得训练数据;将训练数据进行短时傅里叶变换,获得时间‑频率‑幅度分布图;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结构进行模型构建,获得待训练缺陷识别模型;使用时间‑频率‑幅度分布图,对待训练缺陷识别模型进行优化训练,获得缺陷识别模型;输入在线数据,通过缺陷识别模型进行缺陷识别,获得缺陷识别结果。本发明是一种能够充分反映多维度特征的板带厚度缺陷模式识别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6159868B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0089246.X
申请日:2023-02-09
申请人: 北京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B21B37/2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边降控制的十八辊轧机侧支撑力能控制方法,属于多辊轧机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依托于具有侧支撑力‑位测定及控制功能的十八辊轧机平台,包括具有工作辊偏心检测与回调的位移标定环节和具有边降控制能力的侧支撑辊系力能控制环节。本发明在侧支撑辊系轴承座处布设侧支撑辊压力油缸,通过液压调节来充分发挥侧支撑辊系的挠度控制功能,实现对十八辊轧机工作辊施加非均匀侧支撑力的作用效果,最终达成对辊缝边部区域的细微调节。该控制方法具有通用性,可在现有十八辊轧机机组上进行小范围设备改造,根据过程数据检测来调节侧支撑力能状态,有效地改善十八辊轧机轧件的边降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7195483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0985545.1
申请日:2023-08-07
申请人: 北京科技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缝钢管热轧全流程的时空数据匹配方法,包括:记录无缝钢管热轧全流程的生产过程数据;基于无缝钢管的实时速度和进出各设备的时间点,结合体积不变原理和不同机架之间的张力分布系数方程,得到无缝钢管加工前后的拉伸比例,基于得到的拉伸比例,将记录的生产过程数据匹配到无缝钢管的各个长度位置。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实现无缝钢管热轧全流程数据继承、跟踪和追溯功能,为后续的质量追溯、工艺改进等提供数据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6550769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448046.9
申请日:2023-04-24
申请人: 北京科技大学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可逆轧机的辊缝形状控制偏差检控方法,包括:在板带轧机轧制生产前,通过设定相关数据,获取入口侧数据和出口侧数据,同时获取各板形控制手段对应道次的板形调控功效函数;对板形调控功效函数进行离散化处理,离散化分段数与板带分段数相同,均取2n段,为[‑n,+n]区间;自[‑n,‑(n‑1)]区间段起且在[‑n,+n]区间中,依次计算每个区间段的每个板形调控功效函数的对应道次与无偏差道次的偏差量,得到每个区间段的每个板形控制手段偏差量均值,每个区间段长度为1;结合板形调控功效的控制安全系数A,将每个区间段的每个板形控制手段偏差量均值与设hmax及hmin进行对比,得到对比结果,根据对比结果对板带轧机进行调整。
-
公开(公告)号:CN116159868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310089246.X
申请日:2023-02-09
申请人: 北京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B21B37/2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边降控制的十八辊轧机侧支撑力能控制方法,属于多辊轧机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依托于具有侧支撑力‑位测定及控制功能的十八辊轧机平台,包括具有工作辊偏心检测与回调的位移标定环节和具有边降控制能力的侧支撑辊系力能控制环节。本发明在侧支撑辊系轴承座处布设侧支撑辊压力油缸,通过液压调节来充分发挥侧支撑辊系的挠度控制功能,实现对十八辊轧机工作辊施加非均匀侧支撑力的作用效果,最终达成对辊缝边部区域的细微调节。该控制方法具有通用性,可在现有十八辊轧机机组上进行小范围设备改造,根据过程数据检测来调节侧支撑力能状态,有效地改善十八辊轧机轧件的边降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8917005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570609.6
申请日:2024-05-09
申请人: 北京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G06F30/17 , B21B37/00 , G06F18/2411 , G06F18/213 , G06F18/10 , G06F18/214
摘要: 本发明涉及辊径设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获取轧机设备基本参数、带钢基本参数;在轧机处设置信号采集装置以采集背衬轴承在运行过程中的声发射信号和振动信号;使用连续小波变换法对声发射信号和振动信号进行去噪处理,再对信号进行特征提取;采用PSO‑LSSVM算法对提取后的特征进行分类并划分背衬轴承的磨损程度;基于轧机设备基本参数、带钢基本参数以及侧支撑辊背衬轴承的磨损程度,运用模糊控制的方法对侧支撑辊的辊径进行调整。基于模糊控制的方法对侧支撑辊的辊径进行调整,实现了对背衬轴承磨损的有效控制,同时减少了侧支撑辊的磨损程度,延长了侧支撑辊和背衬轴承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6907373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528878.1
申请日:2023-05-11
申请人: 北京科技大学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还原热轧无缝钢管端部三维形貌的检测方法及装置,属于无缝钢管检测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基于透视变换获取无缝钢管端部图像的特征点的像素坐标;依据特征点的像素坐标和相机初始参数推导无缝钢管端面点云中所有点在理想平面下的坐标;接着识别并读取拍摄到的实际端面圆环的像素坐标并和理想平面下圆环的相应像素坐标取算数差值;然后基于透视变换原理计算像素坐标下差值对应的实际差值并得到实际端面点云空间坐标;最后利用双CCD相机采集点云数据并将点云空间坐标数据拟合为三维图。本发明通过设计两个CCD相机、两套升降相机的直线滑轨平台和龙门架,能够在线生成无缝钢管端部三维形貌,对热轧无缝钢管端部质量控制提供数据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6786598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718427.4
申请日:2023-06-16
申请人: 北京科技大学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外电磁联控的板带轧机温辊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属于冶金工业轧钢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均分为操作侧和传动侧的轧辊,两侧划分多个区段,每个区段均设有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组和均温环,轧辊外设有与各区段对应的辊外感应加热器组,轧辊内外设有测温装置;本发明采用辊内感应加热器组与辊外感应加热器组的电磁联控模式,改善轧辊在单一温辊模式下补温效果弱、升温能力差、调控手段不充分的技术缺陷,在内外感应加热装置的联合驱动下,辊温命中率、轴/周两向温度控制能力显著提升,可有效降低目标轧件在轧制过程中的温降、控制其在适轧温度区间内完成轧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