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988519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137766.0
申请日:2021-09-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馆藏文物保存环境风险表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风险表征系统,获取馆藏文物信息和环境信息;S2,获取环境变量和环境风险指标,确定关键环境变量;S3,构建环境风险状态分级模型,获取预设分级控制限;S4,获取若干实时环境变量,确定当前时刻的分级控制限;S5,比较当前时刻的分级控制限与预设分级控制限,确定当前的风险状态分级,生成风控二维码;S6,将生成的二维码在文物终端设备上显示。本发明通过上述步骤,能够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风险进行量化分级并快速、直观地进行表征,使管理者及时充分地掌握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风险状态,有利于促进及时实施风险处理,提高了对馆藏文物的风险预控和保护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6973901B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610033962.6
申请日:2016-01-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 华东理工大学 , 上海博物馆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治文物虫霉的熏蒸方法,其包括如下操作:将熏蒸剂与文物放入熏蒸箱内,在25~45℃下进行熏蒸1~36小时后,减压抽气1~3小时,打开熏蒸箱,移出文物;所述熏蒸剂是具有通式I:或者通式II:所示化学结构的化合物。本发明不仅实现了对文物常见虫霉病害的安全有效防治,而且对环境的污染最低,具有绿色环保的优点;尤其是,本发明可实现在同一熏蒸环境下对多种材质的文物和各种文物霉、菌、害虫进行一次性处理,并且经过本发明熏蒸处理后的文物,能在文物馆藏环境下放置至少半年以上不再复生霉、菌、害虫;另外,本发明方法还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适用的材质和霉、菌、害虫范围广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420735B
公开(公告)日:2018-04-03
申请号:CN201510726506.5
申请日:2015-10-29
IPC: C23F1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疏水氟硅烷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主要应用于青铜文物表面,从而起到防水、防腐蚀、自清洁的作用。该氟硅烷复合薄膜的成分包括基底层和超疏水层,基底层主要成分为复合有机缓蚀剂,一方面起到缓蚀作用,另一方面为超疏水层的形成提供活性基团,超疏水层主要成分为氟硅烷(十三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十七氟癸基三乙氧基硅烷和4‑甲基‑十三氟癸基三乙氧基硅烷)。通过本发明制得的超疏水复合薄膜接触角可达到152°~157°,不仅有疏水防腐蚀的作用,还具有良好的自清洁作用,同时制备全过程安全无污染,为青铜文物的防腐保护提供了一种环境友好的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5420735A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510726506.5
申请日:2015-10-29
IPC: C23F1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F1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疏水氟硅烷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主要应用于青铜文物表面,从而起到防水、防腐蚀、自清洁的作用。该氟硅烷复合薄膜的成分包括基底层和超疏水层,基底层主要成分为复合有机缓蚀剂,一方面起到缓蚀作用,另一方面为超疏水层的形成提供活性基团,超疏水层主要成分为氟硅烷(十三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十七氟癸基三乙氧基硅烷和4-甲基-十三氟癸基三乙氧基硅烷)。通过本发明制得的超疏水复合薄膜接触角可达到152°~157°,不仅有疏水防腐蚀的作用,还具有良好的自清洁作用,同时制备全过程安全无污染,为青铜文物的防腐保护提供了一种环境友好的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1825618A
公开(公告)日:2010-09-08
申请号:CN201010176480.9
申请日:2010-0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被动采样的博物馆藏展材料中挥发性酸的快速检测方法。本方法将待测的博物馆藏展材料放入一密封空间中,利用被动采样装置采集藏展材料在一定温度下散发的挥发性酸,采集一段时间后取出被动采样器,用超纯水提取被检测物,运用离子色谱系统进行定量检测,通过换算对博物馆藏展材料中挥发性酸进行评估。本发明应用被动采样装置设计了一种针对博物馆藏展材料挥发物酸的静态半定量评价分析方法,能更客观评价藏展材料中的挥发性酸在博物馆展柜内等密闭空间的污染状况,且分析检测方法简单、快速,便于大规模推广和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672734A
公开(公告)日:2010-03-17
申请号:CN200810200836.0
申请日:2008-10-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空气中痕量组分动态膜采样器,所述的采样器包括微孔膜载体、连接管、注射器、吸收剂、萃取剂、密封胶,所述连接管一端与注射器相嵌合,另一端插入微孔膜载体中,所述微孔膜载体呈中空圆柱体,微孔膜载体中空处装有萃取剂,微孔膜载体实体部负载有吸收剂,微孔膜载体的另一端用第一密封胶密封,所述注射器中装有萃取剂,注射器末端设有活塞,所述连接管呈注射针头形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采样器检测空气中痕量组分的方法。本发明使污染物吸收、反应和萃取富集过程同时进行,实现动态吸收萃取,有利于低浓度污染物的连续采集,并可直接进行后续相应的分析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6523298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366271.8
申请日:2023-04-07
IPC: G06Q10/0635 , G06Q50/26 , G06K19/06 , G06F18/214 , G06F18/241 , G06N3/0499 , G06N3/0464 , G06N3/0895 , G06N7/01 , G06N5/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馆藏文物保存环境风险评价与溯源方法,包括:提供服务器、文物终端设备和风控系统,利用文物终端设备获取馆藏文物信息和环境信息;分析每个文物终端设备对应展柜内的馆藏文物所处保存环境中的环境变量和环境风险指标,确定不同类型文物的关键环境变量;构建不同类型文物的环境风险状态评价模型;获取馆藏文物的若干实时环境变量,获取当前时刻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风险状态等级,生成对应的风控二维码;在文物终端设备的显示界面显示风控二维码;建立环境风险溯源模型,判断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对所述风控二维码的影响程度。本发明能够快速、直观地表征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风险,并提高对馆藏文物的风险预控和保护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9985260A
公开(公告)日:2019-07-09
申请号:CN201711488791.7
申请日:2017-12-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 华东理工大学 , 上海博物馆
IPC: A61L2/20 , A01M13/00 , A61L101/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文物熏蒸工艺,包括如下操作:将熏蒸剂与文物放入熏蒸箱内,在20~45℃下进行熏蒸1~72小时后,减压抽气1~24小时,通风置换空气1~48小时,打开熏蒸箱,移出文物;所述熏蒸剂是具有通式I:所示化学结构的化合物与通式II:所示化学结构的化合物或/和通式III:所示化学结构的化合物的复配物。实验证明:采用本发明所述熏蒸剂可实现对文物常见虫霉病害的安全有效防治,并且绿色环保;尤其是,本发明可实现在同一熏蒸环境下对多种材质的文物和各种文物霉、菌、害虫进行一次性处理,并且经过本发明熏蒸处理后的文物,能在文物馆藏环境下放置至少半年以上不再复生霉、菌、害虫。
-
公开(公告)号:CN105386060A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510726499.9
申请日:2015-10-29
IPC: C23F1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F1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带锈青铜表面构筑超疏水膜的方法,主要目标是在不改变文物形貌的基础上,防止青铜器的进一步腐蚀,包括如下步骤:(1)预处理;(2)通过气相缓蚀剂增加青铜表面活性基团;(3)进行硅烷化处理;(4)重复步骤(2)和(3),获得具有超疏水性能的青铜表面。本发明通过气相层层自组装技术成功在带锈青铜表面构建无色透明超疏水薄膜,制备方法安全,对基体表面无损;采用本发明方法所构建的超疏水表面接触角为152°-158°,表现出良好的超疏水性能,可实现青铜文物表面的防腐和自清洁;采用本发明方法所制备的超疏水表面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在强腐蚀性溶液中浸泡90天后,仍然表现出良好的防腐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1482530B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0810041905.8
申请日:2008-08-20
IPC: G01N27/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电晶体气体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涉及传感器制备技术领域。本制备方法采用表面镀银的石英晶振片作为基体,将其置于自制的微型反应器中,通过电化学方法在石英晶振片表面原位合成导电聚合物,所述电化学方法可以为电位电法、恒电流法,所述聚合物可以是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等材料。本发明的优点是:使用石英晶体微天平的电学参数来探测与敏感膜表面相接触气氛的浓度,而且准确度好,灵敏度高,响应时间短,成本低,易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