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595790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861794.0
申请日:2021-07-29
Applicant: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终端设备的安全访问评估方法及装置,该方法用于在零信任网络中对终端设备的信任度和安全威胁进行持续评估,该方法在终端设备上安装采集探针,采集终端的安全状态,基于电力业务系统上服务器的网络连接关系构建网络拓扑图,并采用WL子树核算法将所构建的网络拓扑图转化为R‑跳的带权攻击树;针对接入的终端设备计算服务器节点R‑跳内的风险值,对带权攻击树进行剪枝,得到最终安全可访问的电力业务系统。本发明不仅考虑终端设备的安全状态,同时考虑终端设备在云端的访问权限、业务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等,并最终给出终端可以安全访问的最小安全业务集。
-
公开(公告)号:CN11967669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780196.0
申请日:2024-12-05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IPC: H04W12/033 , H04W12/61 , H04W12/63 , H04W12/106 , H04L9/40 , H04L67/12 , H04L67/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布式光伏并网安全防护系统及方法,属于网络安全防护领域。该系统包括:信息采集终端、语义编码模块和分布式光伏并网监测主站;信息采集终端用于采集分布式光伏电站及其组成设备的运行数据;语义编码模块用于接收运行数据,对运行数据进行语义编码和加密,并将加密的编码数据基于无线传输的方式发送给分布式光伏并网监测主站;分布式光伏并网监测主站用于接收加密的编码数据,对加密的编码数据进行解密和解码得到解码数据,并基于解码数据对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运行进行监控和分析。本发明能够兼顾分布式光伏并网监测的传输实时性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357455B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111547990.7
申请日:2021-12-16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F21/5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维属性信任评估的信任方法,从多维度刻画节点的可信程度,根据边缘计算中的物联网应用环境提出节点多维属性信任评估因子选取方案,结合节点计算环境、行为和其他属性对节点的资源能力状态和交互服务结果进行动态可信度量;基于信任与交互行为的关联性进行信任建模;依靠多维信任决策属性的评估来较为全面地根据节点的表现与状态预测其身份和交互结果。通过多维信任建模,可以为提升交互成功率、构建可信群体提供数值评价基础。本发明能够较好地减轻网络带宽压力并提高实时性,有效缓解了节点在进行交互预测时的计算压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389237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412510.9
申请日:2023-04-18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广东国腾量子科技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4L41/069 , H04L41/06 , H04L43/16 , H04L69/164 , H04L67/143 , H04L67/1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netconsole系统的电力设备监控系统、方法及存储装置,包括操作系统和远程监控系统,操作系统的系统模块和工作模块分别配置为采集操作系统及电力设备的日志信息;监控模块M配置为对日志信息进行监控形成监控记录L并发送给接收单元;接收单元接收后存储到系统硬盘和数据库中;数据校验单元对监控记录L进行判断,若异常,则告警记录并反馈给接收单元;接收单元查找出对应的电力设备的IP地址,并通过socket与之建立通信连接。本发明可以减少Linux设备和监控系统的内存以及CPU的消耗和提高监控系统的灵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952535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11550457.0
申请日:2022-12-05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F21/6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联盟链的隐私数据访问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联盟链包括共识节点和数据节点;共识节点用于存储隐私数据的摘要信息,数据节点用于存储隐私数据,该方法包括:获取用户的访问信息,访问信息包括用户属性、用户标识、用户公钥、以及待访问数据的数据标识;基于用户标识、用户属性和用户公钥,与各共识节点进行通信交互,确定用户是否为合法用户;若是,则基于待访问数据的数据标识,确定存储待访问数据的数据节点;从数据节点,获取待访问数据,向用户发送待访问数据,实现隐私数据的访问控制。本发明能够实现联盟链中隐私数据的安全访问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4362933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547993.0
申请日:2021-12-16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物联网环境下的数据源头可信认证方法。以电力物联网的应用背景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了适用于此环境的群签名算法。通过匿名签名/认证和签名信息打开的源头追溯两部分功能的结合,在保护物联网末端设备身份隐私的同时提供了数据源头追溯的可能。并以此为基础,在不同组网模式下构建了数据源头认证服务所需的功能模块。最终以服务的形式整合、连接功能模块,提供数据源头可信认证服务。
-
公开(公告)号:CN112269995A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2010790966.5
申请日:2020-08-07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北京工业大学
Inventor: 程凯 , 祝金会 , 赵建斌 , 陈连栋 , 刘欣 , 康之增 , 公备 , 刘咸通 , 申培培 , 辛晓鹏 , 赵林丛 , 林静 , 侯泽鹏 , 刘宏 , 路欣 , 马超 , 陈泽 , 常杰 , 高丽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电网环境下计算与防护并行的可信计算平台,可信计算平台包括:并行的智能电网计算部件和智能电网防护部件,智能电网计算部件用于完成计算任务,智能电网防护部件用于通过可信平台控制模块,根据可信策略对智能电网计算部件进行主动度量和主动控制;智能电网防护部件具体用于通过主动免疫芯片代理对智能电网计算部件分别进行静态度量和动态度量。本发明所提供的可信计算平台,通过并行的智能电网计算部件和智能电网防护部件实现在计算的同时进行主动安全防护。
-
公开(公告)号:CN114362933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111547993.0
申请日:2021-12-16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物联网环境下的数据源头可信认证方法。以电力物联网的应用背景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了适用于此环境的群签名算法。通过匿名签名/认证和签名信息打开的源头追溯两部分功能的结合,在保护物联网末端设备身份隐私的同时提供了数据源头追溯的可能。并以此为基础,在不同组网模式下构建了数据源头认证服务所需的功能模块。最终以服务的形式整合、连接功能模块,提供数据源头可信认证服务。
-
公开(公告)号:CN117763452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534760.6
申请日:2023-11-16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F18/243 , G06F18/214 , G06N3/0464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窃电用户智能识别模型训练方法、识别方法及系统,属于防窃电技术领域。训练方法包括横向联邦学习的协作方终端将预先建立的防窃电识别初始模型分为多个相同的模型片段,并将每个模型片段发送给每个电力公司对应的电力终端;每个电力终端基于其自身存储的训练样本对接收到的模型片段进行训练;每个电力终端将每次训练后得到的模型中间参数经过加密处理后上传到协作方终端;协作方终端基于所有电力终端每次训练上传的模型精度、模型的识别准确度阈值和所有电力终端的信息熵离散度,确定每个电力终端经过聚合处理后得到的最终控制参数,以得到训练完成的防窃电识别模型。本发明能够提高模型训练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257875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211601058.2
申请日:2022-12-12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电力隐私数据可信决策模型训练方法及装置,方法通过基于功率消耗信息样本、电力波动反应时间样本、电机功率样本、阻尼常数样本、线路容量样本和资源调度样本,初始化联邦学习任务,构建初始决策模型;上传初始决策模型至区块链系统,通过区块链系统中的各个训练节点分别对初始决策模型进行本地训练,得到与训练节点一一对应的中间决策模型;确定每个训练节点的本地训练数据量,基于每个训练节点的本地训练数据量,确定与每个训练节点对应的中间决策模型的聚合权重;分别针对每个训练节点与对应的聚合权重,对中间决策模型进行聚合,得到目标决策模型,并上传目标决策模型至区块链系统,有效地提高了电力数据的可靠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