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512997A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210417947.7
申请日:2022-04-21
Applicant: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J3/28 , H02J15/00 , H02J3/38 , H01M8/0656 , H01M8/04007 , F28D20/00 , F24D1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风光电能源的综合能源系统及调控方法,包括风光电能源子系统和燃气能源子系统,其中,风光电能源子系统包括风光电能源转化装置、燃料电池装置、储电装置、电制氢装置、储热装置、热化学储能装置,燃气能源子系统包括燃气发电装置和高温余热装置,风光电能源转化装置包括热能转化模块和电能转化模块,将稳定性电源和不稳定性电源互补机制,能够实现可再生能源的稳定安全消纳,从源侧解决波动和响应的难题;系统的调整更灵活,将风光电能源转化装置、储电装置、储热装置、燃气发电装置和燃料电池装置依次设置优先级,在能源供应量不足时逐级启动,实现整个系统在日内运行和跨季节运动的有序调整。
-
公开(公告)号:CN112994081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135419.8
申请日:2021-02-01
Applicant: 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级广域管控的电储能管理集成系统及方法,包括储能管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并网点、并网开关、PCS、热成像系统、电池簇和消防系统;储能管控系统包括消防数据处理设备、数据分析设备、视频数据处理设备、能源监测设备和控制输出设备,消防数据处理设备、视频数据处理设备、能源监测设备、控制输出设备均与数据分析设备连接,电池簇包括若干个电池PACK,每个电池PACK内包括多个电芯。本发明融合了消防、视频、能源、设备等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了数据共享,大大减少了原有BMS系统、EMS系统、SCADA系统等的通信时间和系统配置,提高了系统响应速度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680871A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2010355159.0
申请日:2020-04-29
Applicant: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多能互补分布式供能系统前期论证阶段的分析方法,属于多能互补分布式供能领域,该方法通过构建典型分布式能源项目投资数据库,由此预估多能互补分布式供能系统初始投资。根据其寿命周期、融资条件确定系统折旧及财务费用。以分系统为对象逐一测算各分系统运营成本并汇总,其中针对材料费、修理费、保险费等经营成本进行了相关参数、计算方式的限定。根据项目外部条件确定其营收,由此建立经济性分析模型,对多能互补分布式供能系统进行经济性测算,并分析其经济性敏感性因素。该方法对传统单一电源类项目经济性测算方法进行了扩充,能够为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项目提供相对准确的经济性分析,提高项目开发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348592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423841.6
申请日:2019-05-21
Applicant: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负荷模型预测方法及预测系统。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一)选取以下主要影响因素作为负荷模型预测的输入变量值:历史日各时刻负荷值、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日降雨量化值、日光照量化值、随机波动和日期类型;(二)以预测日各时刻负荷值为输出变量值,(三)整理学习样本数据,针对极端天气或数据缺失等因素形成的异常数据波动,采用数据横向对比法修正补录;(四)选取过去一段时间的负荷作为训练样本,构建神经网络样本集,构造网络结构并初始化神经网络参数,应用BP算法对网络进行训练;(五)若网络收敛,则得到神经网络模型,若网络不收敛,则返回上一步进行调整;(六)预测出结果,结束。
-
公开(公告)号:CN109488398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462478.0
申请日:2018-12-03
Applicant: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中实现低品位余热利用及烟气中CO2捕集利用的方法及系统。目前,余热的利用大多处在高温余热利用阶段,低温低品位余热的利用未在分布式能源系统中应用。本发明中燃机进行燃烧发电,产生高温烟气并进入余热锅炉加热锅炉水,产生高温蒸汽,并进入汽轮发电机组推动汽轮机和发电机发电,同时对汽轮发电机组进行抽汽供给蒸汽需求用户,燃机产生的高温烟气通过余热锅炉形成低温烟气,热泵机组对低温烟气中的热量进行回收后供热,进一步降低烟气温度,降温后的烟气进入CO2捕集装置进行CO2的捕集,捕集的CO2用于油田的驱油。本发明能提高分布式能源低品位余热的利用,同时降低CO2捕集利用过程中的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18391658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388019.1
申请日:2024-04-01
Applicant: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工况耦合熔盐储热火电机组调峰系统及运行方法,包括机组热力系统和熔盐储放热系统;机组热力系统包括锅炉、高压缸、中压缸、低压缸、凝汽器、低温蒸汽加热器组、除氧器、高温蒸汽加热器组和发电机;锅炉连通有主蒸汽管路和再热热段管路,主蒸汽管路与高压缸进口连通,再热热段管路出口与中压缸连通;盐储放热系统包括低温熔盐罐、中温熔盐罐、高温熔盐罐、第一高温熔盐蒸汽换热器、第一中温熔盐蒸汽换热器、第二高温熔盐蒸汽换热器、第二中温熔盐蒸汽换热器和电加热器。本系统通过设置旁路熔盐储放热系统,并根据外界热负荷、电负荷特性,可灵活切换储放热过程,机组调峰响应速度更快,全工况调峰灵活性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17937543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103986.9
申请日:2024-01-24
Applicant: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J3/28 , H02J3/32 , H02J3/00 , H02J15/00 , G06F30/20 , G06Q50/06 , G06F111/04 , G06F111/06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场景电储能系统的配置优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应用于电储能技术领域,提出该方法包括:针对电储能系统中的各个节点,获取储能容量配置参数;基于预设的多场景约束条件及目标函数,对储能容量配置参数进行优化分析,得到多场电储能系统的储能容量配置参数;其中,多场景约束条件包括电网侧储能自身约束、用户侧储能自身约束及电源侧储能自身约束中的至少两个约束;由于本发明中结合电网侧、用户侧及电源侧中的至少两种应用场景对储能容量配置参数进行优化,因此可以得到更优的储能容量配置参数,利于实现多场景的统一对比和客观评价,利于提高系统运行效率,经济性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498406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256445.1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云边端协同的储能电站管理系统和方法,其中,该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各个储能电站中储能设备的状态数据;边缘计算模块,用于利用边缘节点资源来分析状态数据,得到储能设备的特征数据;云计算模块,用于根据特征数据,计算生成设备状态评估报告;区域级管理子系统,用于汇总分析电站级管理子系统上传的数据,生成区域储能电站总览;企业级管理子系统,用于汇总分析区域级管理子系统上传的数据,生成企业储能电站总览。通过本申请,解决了如何实现储能电站的智能化运维和安全预警的问题,实现了基于在线检测数据的储能电站状态评估和安全预警,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提高系统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857835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694289.0
申请日:2023-06-12
Applicant: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循环的塔式太阳能吸热器及其运行方法,包括:吸热装置和换热装置;所述吸热装置包括供导热介质流通的通道,所述通道包括吸热部和能够与所述换热装置进行热交换的换热部;所述吸热装置还配置有介质推动件;所述介质推动件能够在吸热部内上浮,能够自所述吸热部的上端移动至所述换热部的上端,能够在换热部下沉,能够自所述换热部下端移动至所述吸热部下端,以推动所述导热介质在所述通道内循环流动,具有降低制作成本以及使用成本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986419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1911129266.5
申请日:2019-11-18
Applicant: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布式能源的数据中心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及方法,包括内燃机、烟气热水型溴化锂机组、板式换热器、数据中心、余热回收器、光伏/风力发电系统、蓄电池组、第一加热器、温度指示器、第二加热器、蓄热水箱、第三加热器和热水型溴化锂机组;该系统将数据中心分布式供能系统与数据中心余热回收系统相结合,可有效回收燃气分布式供能系统余热、数据中心余热资源,同时实现可再生能源与燃气分布式供能系统想耦合,实现数据中心余热回收再利用,提高分布式能源站综合能源利用效率,有效降低数据中心供能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