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595251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625068.4
申请日:2023-11-30
IPC: H02J3/00 , H02J1/00 , H02J3/50 , H02J3/16 , G06F30/20 , G06F17/11 , G06F17/16 , G06Q50/06 , G06F111/04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高比例新能源的交直流混联电网自动电压控制方法,其根据交直流混联电网动态无功储备评估的运行约束条件,确定交直流混联电网动态无功储备评估的计算模型;以交直流混联电网的动态无功储备最小为目标,基于交直流混联电网动态无功储备评估的计算模型建立对应的优化模型;然后根据交直流混联电网动态无功储备评估的运行约束条件是否线性采用不同策略对交直流混联电网动态无功储备评估的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交直流混联电网动态无功储备评估的优化结果。本发明能够在保证动态无功储备计算精度的前提下,快速确定交直流混联电网动态无功储备的边界,为实时在线应用提供了条件,从而协助避免连锁故障和电压崩溃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7455165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415348.2
申请日:2023-10-30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10/04 , G06Q50/06 , G06Q10/067 , G06F30/20 , H02J3/32 , H02J3/46 , G06F113/04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储能电站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运行优化方法,步骤如下:S1、获取能源侧、负荷侧的出力值以及各个机组设备的参数;S2、对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中的各类能流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并确定用户室内温度舒适度指标;S3、构造能够响应需求响应策略的弹性负荷的系统负荷数学模型;S4、构造考虑储能电站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双层优化模型以及相应的约束条件,分别确定上层优化模型和下层优化模型的目标和决策变量;S5、对双层优化模型进行最优化求解。本发明解决了需求响应下考虑储能电站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经济运行优化问题,通过储能电站的服务和需求响应实现电负荷的削峰填谷,为冷热电多能互补系统的运行优化调度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7332561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135064.8
申请日:2023-09-04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IPC: G06F30/20 , G06F30/28 , G06F111/08 , G06F119/14 , G06F113/0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考虑台风灾害及其次生故障的配电网韧性评估方法,该方法包括:采用极端天气模型,对待处理线路进行荷载计算,得到待处理线路的线路荷载;对线路荷载和待处理线路的预设最大荷载能力值进行分析,得到待处理线路的线路故障率;采用故障概率韧性指标算法,得到线路故障韧性指标;采用预设PageRank算法,对待处理线路对应的各供电节点的预设重要程度值进行更新,得到供电节点的当前重要程度值,确定相应供电节点的负荷韧性指标;根据线路故障韧性指标和对应的负荷韧性指标,确定待处理线路的综合韧性指标。该方法能适应极端耦合性自然灾害的需求,从而更加准确地评估并提升配电网对极端灾害的抵御能力和恢复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9067458B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411562849.8
申请日:2024-11-0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G06Q10/0635 , G06F30/20 , G06Q10/04 , G06Q50/06 , G06F113/0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公共安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城市电网系统反脆弱提升方法及系统。该方法中,根据辨识出的城市电网系统的风险因素,构建城市电网系统的功能共振分析模型;基于蒙特卡洛模拟方法,确定功能模块的变异值,以对功能共振分析模型中的关键功能模块进行辨识;将功能模块进行拆解,构建城市电网系统的反脆弱提升模型;将反脆弱方案按照不同投入比例分配至反脆弱提升模型中的关键节点,对城市电网系统的反脆弱方案进行优化。籍以,结合功能共振分析模型和系统动力学实现基于多主体多因素耦合的风险评估,建立城市电网反脆弱量化评估模型,提高电网面对强随机高影响事件的动态响应能力,实现电网运营由被动安全向主动安全转变。
-
公开(公告)号:CN119674956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862080.1
申请日:2024-12-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考虑多资源协同的配电网反脆弱能力提升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属于配电网网架恢复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在配电网故障情况下,基于配电网的可用资源情况,协同多类型发电资源构建电动汽车引导决策模型,然后对该模型求解,刻画电动汽车的目的地选择行为,得到电动汽车用户对各V2G站的选择策略;步骤S2、在配电网网架恢复期间,利用步骤S1中引导至各V2G站的电动汽车通过充电桩接入配电网放电,构建计及多资源协同的配电网网架恢复模型,然后对该模型求解,得到配电网网架恢复策略。本发明在配电网故障情况下,通过协同多资源,实现配电网的快速恢复,提升配电网的反脆弱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9030047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0955018.0
申请日:2024-0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考虑卫星通信支撑的配电网灾后信息‑物理协同恢复方案生成方法及系统,涉及配电网领域,通过将卫星通信支撑下的配电网灾后信息‑物理协同恢复过程建模为MILP问题,以配电网信息‑物理系统恢复初始数据为输入,输出电力‑信息网各节点修复顺序、信息流量分配路径、负荷及机组运行方案、卫星通信终端部署及灾时调度方案,实现信息‑物理协同恢复方案的高效生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全面兼顾了配电网信息‑物理系统间的复杂耦合关系,且考虑了新时代技术发展背景下卫星通信对协同恢复的支撑作用,有利于指导配电网的灾后高效恢复,提高配电网韧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382089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419040.X
申请日:2024-10-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配电网储能系统多场景调度方法及设备,包括以下步骤:获取配电网各节点时序负荷数据和分布式光伏时序发电数据,采用数据驱动方法分别建立用电负荷不确定性集及光伏发电不确定性集;建立非计划应急孤岛运行需求的多场景数据;基于所述不确定性集和多场景数据,构建基于机会运行成本的分布式储能调度模型;求解所述分布式储能调度模型,获取储能系统最优备用容量及辅助服务响应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应急响应能力强、模型泛用性佳等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响应能力不足、未充分考虑输电网层面远距离新能源的消纳问题等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9253664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395458.1
申请日:2024-10-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对系统短路故障的D–STATCOM协调控制方法。以传统的双闭环控制策略为基础,外环实现电压控制,内环对电流快速跟踪,其中方法在外环电压控制中引入基于母线电压变化率的控制环节和暂态快速无功补偿控制环节,对外环控制中输出的q轴无功参考电流进行修改后,送入到内环控制中,生成控制信号输入SPWM中得到IGBT的触发信号,控制D‑STATCOM发出无功功率来补偿电压。本发明具有提高D‑STATCOM在短路故障时的无功补偿能力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067458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562849.8
申请日:2024-11-0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G06Q10/0635 , G06F30/20 , G06Q10/04 , G06Q50/06 , G06F113/0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公共安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城市电网系统反脆弱提升方法及系统。该方法中,根据辨识出的城市电网系统的风险因素,构建城市电网系统的功能共振分析模型;基于蒙特卡洛模拟方法,确定功能模块的变异值,以对功能共振分析模型中的关键功能模块进行辨识;将功能模块进行拆解,构建城市电网系统的反脆弱提升模型;将反脆弱方案按照不同投入比例分配至反脆弱提升模型中的关键节点,对城市电网系统的反脆弱方案进行优化。籍以,结合功能共振分析模型和系统动力学实现基于多主体多因素耦合的风险评估,建立城市电网反脆弱量化评估模型,提高电网面对强随机高影响事件的动态响应能力,实现电网运营由被动安全向主动安全转变。
-
公开(公告)号:CN118966621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0956112.8
申请日:2024-07-16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面向配电‑交通系统韧性提升的电动公交车协同调度方法,涉及配电网领域,本发明考虑了电动公交车的电力‑交通双重属性,基于配电网、交通网灾后运行需求间的协同和电动公交车供电、疏散多任务间的协同,构建了电动公交车参与配电‑交通系统灾后供电恢复和受困人员疏散的协同多任务调度模型,充分挖掘了电动公交车在耦合系统综合韧性提升方面的应用价值,并采用先分区后路由的计算方法,实现了所提出模型的高效、精确求解。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