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896858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296483.9
申请日:2022-03-24
申请人: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30/27 , G06K9/62 , G06N20/10 , H02J3/00 , H02J3/14 , H02J3/24 , G06F111/08 , G06F113/04 , G06F111/10
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线性频率最低点约束获取方法及装置,属于电力系统运行控制技术领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建立基于惯性中心的电力系统频率响应模型;采用蒙特卡洛仿真获得电力系统机组启停状态的数据样本;根据样本对频率响应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得到各样本在预设扰动下的最大频率偏差;通过对最大频率偏差判定,得到最大频率偏差对应样本是否满足频率最低点约束的标签标记结果;根据标签标记结果,采用支持向量机技术对样本分类学习,以得到频率最低点约束。本发明考虑多种一次调频设备,针对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调度控制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技术的线性频率最低点约束获取方法,结果兼顾精确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033867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139830.2
申请日:2021-02-02
申请人: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一种计及电供热特性的省级电网负荷特性分析方法,属于电力系统分析技术领域;包括对采集到的含电供暖负荷的省级电网负荷数据,进行缺失值识别;如果有缺失值,则对缺失值进行填补;然后结合当地电能清洁能源供暖优惠电价政策,采用6种负荷特性指标直观地描述不同时间尺度下省级电力负荷特性;进一步,采用皮尔森系数计算气象因素与电负荷和电热负荷的相关性,分析气象因素对省内用户用电消费的重要度。本发明能够准确分析引入电采暖设备后的省级负荷运行特性,可为电网的负荷预测和优化调度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5598977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237744.6
申请日:2022-10-10
IPC分类号: G05B13/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蓄热电采暖负荷集群的负荷调节方法和系统,方法包括获取蓄热电采暖负荷的参数数据和电网电价,所述参数数据包括采暖建筑的初始室内温度和采暖设备的初始运行功率;根据蓄热电采暖负荷的参数数据和电网电价,计算得到蓄热电采暖负荷集群的可调节性评估指标;根据可调节性评估指标对蓄热电采暖负荷集群进行负荷调节。通过从电量平移量和实时功率可调节量两个维度提出了蓄热电采暖负荷集群的可调节性评估指标,并通过高指标有效的对运行周期内的负荷集群用电负荷量进行调节优化,缓解电力系统中传统机组的调峰压力,有效发挥负荷侧的削峰填谷作用,促进新能源发电的消纳,且能有效降低其运行周期内的总体用电费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033867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110139830.2
申请日:2021-02-02
申请人: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一种计及电供热特性的省级电网负荷特性分析方法,属于电力系统分析技术领域;包括对采集到的含电供暖负荷的省级电网负荷数据,进行缺失值识别;如果有缺失值,则对缺失值进行填补;然后结合当地电能清洁能源供暖优惠电价政策,采用6种负荷特性指标直观地描述不同时间尺度下省级电力负荷特性;进一步,采用皮尔森系数计算气象因素与电负荷和电热负荷的相关性,分析气象因素对省内用户用电消费的重要度。本发明能够准确分析引入电采暖设备后的省级负荷运行特性,可为电网的负荷预测和优化调度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4156873A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1406464.9
申请日:2021-11-24
申请人: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北京清大高科系统控制有限公司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申请属于电力系统的运行调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力系统备用容量计算方法。本公开通过考虑电力系统的事故备用,负荷备用,和可再生能源波动备用三方面的备用需求,计算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备用容量。本公开对可再生能源的不确定性进行概率建模,保证了备用容量计算的精确性。本公开的电力系统备用容量计算方法,通过混合高斯分布精确刻画了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出力特性,以该分布为基础,本方法准确计算了可再生能源波动带来的备用需求,进而计算电力系统的总备用容量。本公开方法可应用于包含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的电力系统备用容量计算中。
-
公开(公告)号:CN111724277A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2010531489.0
申请日:2020-06-11
申请人: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与多元负荷价值匹配方法及系统,通过获取预设时段第一区域内的新能源发电功率数据及负荷数据,并获取所述预设时段内多个第二区域新能源发电功率数据及负荷数据,进行预处理;通过变分自编码器生成关于新能源与负荷的生成场景,得到场景生成数据,再利用深度学习模型进行模型训练,得到各个区域内的训练生成新能源发电功率数据及负荷数据;计算新能源与负荷匹配度,选出匹配度最大的第一区域与对应的第二区域的就近消纳能力方案。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源荷概率分布规律分析,能够提高新能源就近消纳能力,达到了节能减排的作用,同时提高了新能源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983422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424006.2
申请日:2022-11-15
申请人: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东北电力大学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长春供电公司
发明人: 王佳蕊 , 孙勇 , 李少伦 , 胡枭 , 李德鑫 , 李宝聚 , 陈厚合 , 王惠锋 , 王大亮 , 孟祥东 , 张家郡 , 冷俊 , 王尧 , 吕项羽 , 陈璟毅 , 刘畅 , 张海锋 , 庄冠群
IPC分类号: G06Q10/04 , G06Q50/06 , G06F30/20 , G06F17/12 , G06F111/04
摘要: 一种多能耦合条件下新型电力系统最优能流优化方法,属于能流优化技术领域,以RIES总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构建最优能流模型目标函数。接着以电力子系统、天然气子系统和热力子系统建立约束条件。针对模型非凸非线性难以求解的问题提出了转凸及近似方法,将模型由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问题转化为混合整数锥规划问题,极大提高了求解速度;本发明能够支撑大规模、多节点、强耦合的RIES最优能流问题的高效求解,并具备通用性和可扩展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643972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587247.1
申请日:2024-05-13
申请人: 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分类号: G06Q10/063 , G06Q50/06 , G06F18/23 , G06F18/2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网络拓扑自动建模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检测地面点云数据,并提取已去掉干扰数据的点云数据;采用改进的近邻传播算法对点云数据进行聚类得到多源数据;采用改进的D‑S算法对聚类的多源数据进行融合;进行互变关系及相位识别;根据融合的结果和相位识别的结果,进行分布式光伏网络拓扑模型动态演化,完成模型构建;本发明可以使拓扑建模更精细和准确、更贴近实际网络的变化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6780625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744059.0
申请日:2023-06-21
申请人: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新能源机组减载量概率优化方法及系统,该方法的步骤包括:获取新能源机组的历史运行数据及电力系统的频率偏差数据,基于最小二乘法建立电力系统频率偏差与新能源机组调频功率之间的线性拟合关系;根据线性拟合关系分别建立新能源机组减载量的确定性限制约束与新能源机组减载量的概率约束;以新能源机组减载量的确定性限制约束与新能源机组减载量的概率约束作为约束条件,建立新能源机组减载量概率优化模型;将新能源机组减载量的概率约束转换为确定性约束,并对新能源机组减载量概率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新能源机组减载量的最优设定值。
-
公开(公告)号:CN115865556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602122.9
申请日:2022-12-14
申请人: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虚拟总线技术的电力系统分布式通信方案,它将高效的分布式智能节点相互交互的分布式协调控制架构以及由虚拟总线与IEC‑61850模型融合,得到的高可靠性、高实时性的物联网通信协议,该方案能够使智能终端具有信息采集与汇聚和边缘计算能力,应用该方案的智能终端具备即插即用能力。与现有电力系统通信技术相比,它使智能终端之间互联互通,能够就地分享重要信息,提高了信息交互的实时性与可靠性,并且还实现了通信设备间的自动组网,以及设备的即插即用功能。本方案提高了系统有效吞吐量,工作在业务复杂的系统中时,在保证服务请求响应速度的前提下,对系统的业务模块起到了很好的解耦作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