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154674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11506666.5
申请日:2022-11-28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 武汉楚前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行走机构,包括主动行走组件,其包括:第一驱动机构、行走轮组和同步带;第一驱动机构通过同步带与行走轮组传动连接,行走轮用于设置在导线上;该行走机构还包括压紧轮组件,其包括:压紧轮、旋转编码器和第二驱动机构;压紧轮位于行走轮组的底部,压紧轮与旋转编码器传动连接,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压紧轮在竖直方向靠近或远离行走轮组;该行走机构还包括压紧轮伸缩组件,其包括:第三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压紧轮在水平方向靠近或远离行走轮组。本发明提供的行走机构具有体积紧凑、行走速度快、运行平稳、控制精准的特点,保证了电力行业高空作业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755737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784719.7
申请日:2018-07-17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IPC: E02D27/4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27/4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偏值调整板,包括圆盘,所述圆盘的表面为斜面,所述斜面与水平面的高度差为圆盘直径的千分之一十四,操作方便,仅将调整版平放至基础表面,通过地脚螺栓连接即可。
-
公开(公告)号:CN119323859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571080.6
申请日:2024-11-06
Applicant: 国网湖北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力基建系留无人机的防雷预警方法及系统,包括在系留无人机上设置电压感应模块,获取高空正负电压数据,当超过安全阈值时,智能控制系统触发预警保护程序,通过无人机上的扬声器模块发出高空作业预警广播;智能控制系统控制供电切换模块,驱动电机带动线缆接头移动,使系留线缆与无人机分离,系留无人机自动切换至后备供电能源,通过高空悬停模块悬停于高空,并通过照明装置提供紧急照明;本方法通过各功能模块的协同作用,实现了对雷电风险的主动预警和防护,提升了电力基建过程中高空作业的安全性,保障了人员和设备的安全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6000947B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211665483.8
申请日:2022-12-23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 武汉楚前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间隔棒安装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间隔棒安装机器人,包括:行走装置、存放装置、推送装置、检测装置及金具装配装置;行走装置用于沿导线的延伸方向行走于导线上,存放装置、推送装置、检测装置及金具装配装置均设于行走装置上,存放装置用于存放金具呈打开状态的间隔棒,存放装置上的间隔棒位于导线的上侧;存放装置具有落料位,推送装置用于将存放装置上的间隔棒推送至落料位,位于落料位的间隔棒用于下落至导线上的安装位,在检测装置确定间隔棒下落至安装位后,金具装配装置用于将安装位的间隔棒的金具与导线连接;本发明通过间隔棒的自动化安装以代替人工飞车作业,在保证安装效率的同时降低了作业的安全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7571144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549305.3
申请日:2023-11-21
Applicant: 国网湖北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三峡大学
Inventor: 刘爱辉 , 周晓冬 , 张凯 , 刘栋 , 时瀑森 , 张周 , 曾红刚 , 胡俊 , 胡科 , 吴松 , 林佳 , 段国勇 , 王峰 , 李俊 , 彭威铭 , 熊梓奥 , 徐鹏帆 , 肖永奇 , 刘向伟 , 叶添添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的可伸缩测温支架装置,包括中心测温柱体,中心测温柱体上下两端分别连接着上套管和下套管,中心测温柱体四周设置三组可伸缩测温臂,可伸缩测温臂顶端下方设置有圆台形固定座,可伸缩测温臂顶端设置有四周温度传感器,下套管底部设置有中心温度传感器。本发明通过三个可伸缩测温臂,能够实现多方位监测混凝土温度,使所测得的温度信息相较于传统测温方式更加准确,并且测温臂的可伸缩能力使本装置可以适用于多种混凝土测温场景,使用更加灵活性;此外,三个可伸缩测温臂构成等边三角形的结构加上其顶端下方设置的圆台形固定座提升了该装置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470395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575515.X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国网湖北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三峡大学
Inventor: 刘栋 , 周晓冬 , 张凯 , 刘爱辉 , 时瀑森 , 张周 , 曾红刚 , 熊缘 , 胡俊 , 胡科 , 方伟 , 刘欣雨 , 段国勇 , 王峰 , 李俊 , 彭威铭 , 张汉 , 王伦 , 吴怀德 , 叶丁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传感器导线用保护装置及其安装方法,包括套设于温度传感器外部的保护装置本体,温度传感器包括一体成型的测温探头和导线,保护装置本体包括设置于导线外部的第一保护筒、设置于第一保护筒外部的第二保护筒、设置于第一保护筒和第二保护筒之间的隔离层及设置于第一保护筒下端的固定件;第二保护筒的外表面沿其高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有多个环形凹槽,第二保护筒通过铁丝缠设于环形凹槽与纵筋连接。本发明的保护装置本体结构简单,能够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进行回填混凝土时将温度传感器导线损坏;同时保护装置本体的安装方法快捷,提高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000947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1665483.8
申请日:2022-12-23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 武汉楚前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间隔棒安装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间隔棒安装机器人,包括:行走装置、存放装置、推送装置、检测装置及金具装配装置;行走装置用于沿导线的延伸方向行走于导线上,存放装置、推送装置、检测装置及金具装配装置均设于行走装置上,存放装置用于存放金具呈打开状态的间隔棒,存放装置上的间隔棒位于导线的上侧;存放装置具有落料位,推送装置用于将存放装置上的间隔棒推送至落料位,位于落料位的间隔棒用于下落至导线上的安装位,在检测装置确定间隔棒下落至安装位后,金具装配装置用于将安装位的间隔棒的金具与导线连接;本发明通过间隔棒的自动化安装以代替人工飞车作业,在保证安装效率的同时降低了作业的安全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4722594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309119.1
申请日:2022-03-28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回转间隔棒与双摆防舞器安装位置的计算方法,包括建立间隔棒的数据结构、分析防舞器安装计算器的核心代码;操作难度低,仅仅只需几步简单操作和参数设置;计算时间短,对应工程时间短的技改工程,往往单独计算回转式间隔棒和双摆防舞器的安装间距有需要花1天时间,而应用本程序只需1分钟不到即可完成计算;错误率低,由于该计算过程存在重复的逻辑运算,采用人工计算以及Excel辅助计算均容易出现错误,而应用本程序在设置无误的前提下,可达到100%正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924384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1165984.8
申请日:2019-11-25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法,包括复测定位、平降基、分坑测量、基坑开挖、护壁浇制、钢筋制作、模板安装、混凝土现浇基础、混凝土浇制、养护、拆摸;该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法质量标准及检验要求,均符合国标;此外,该方法偏差小、现浇基础表面平整度高、外观美观、单腿尺寸在允许的偏差范围内。
-
公开(公告)号:CN11944567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82907.3
申请日:2024-11-07
Applicant: 国网湖北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 湖北东集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熊缘 , 刘爱辉 , 周晓冬 , 姚宏飞 , 李鑫 , 刘栋 , 胡俊 , 秦亮 , 徐侠松 , 吴穹 , 林佳 , 魏蓉 , 罗婷婷 , 张凯 , 王伦 , 朱景明 , 郭艳杰 , 熊梓奥 , 孟西 , 卢逸夫
IPC: G06V40/20 , G06V10/20 , G06V10/30 , G06V10/36 , G06V10/40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N3/045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人员行为识别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采集人员行为的原始图像数据;对原始图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目标图像数据;构建行为识别模型:基于双边注意力机制提取目标图像数据中的特征得到第一目标特征;基于卷积神经网络融合第一目标特征得到第二目标特征;基于构建的行为识别模型进行人员行为识别。本发明通过将双边注意力机制与卷积神经网络相结合,能够更有效地提取和融合人员行为数据中的目标特征,从而显著提高行为识别的准确性;另外双边注意力机制不仅能够加强模型对行为特征间相互关系的捕捉能力,还有助于模型集中关注于对行为识别最为重要的信息,增强模型对复杂场景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