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
    1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008143B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380073685.6

    申请日:2013-02-25

    Abstract: 涉及在胎面部(10)形成有由槽(12、16)形成的非对称花纹的充气轮胎(1)。作为充气轮胎的总宽度SW与外径OD的比的SW/OD满足“SW/OD≤0.3”。将胎面部的接地区域(G)中的槽面积比例设为GR;在装配于车辆时,将接地区域中的相对于轮胎赤道线(CL)位于车辆侧的范围设为轮胎内侧区域Ai、将轮胎内侧区域Ai中的槽面积比例设为GRi,在装配于车辆安装时,将接地区域中的相对于轮胎赤道线到于与车辆侧相反一侧的范围设为轮胎外侧区域Ao,将轮胎外侧区域Ao中槽面积比例设为GRo,此时,所述接地区域形成为满足“10[%]≤GR≤25[%]”、“GRo<GRi”以及“0.1≤(GRi-GRo)/GR≤0.6”。

    充气轮胎
    1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562653B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1780047820.8

    申请日:2017-07-31

    Abstract: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1),在位于中央周向主槽(41)两侧的陆部(10)中,距轮胎赤道线(CL)的距离较近的陆部(10)即第1陆部(12)具有第1周向细槽(51),另一侧的陆部(10)即第2陆部(13)具有第2周向细槽(52),在第1陆部(12)的由第1周向细槽(51)所划分出的区域中,将与中央周向主槽(41)邻接的一侧设为第1陆部第1区域(21),将另一侧设为第1陆部第2区域(22),在第2陆部(13)的由第2周向细槽(52)所划分出的区域中,将与中央周向主槽(41)邻接的一侧设为第2陆部第1区域(26),将另一侧设为第2陆部第2区域(27),第1陆部第1区域(21)和第2陆部第1区域(26)具有平面区域(30),第1陆部第2区域(22)和第2陆部第2区域(27)形成有横槽(60),能够均衡地提高湿地操纵稳定性和干地操纵稳定性。

    充气轮胎组
    1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029532B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210370904.4

    申请日:2012-09-28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组,能够改善轮胎周围气流并进一步降低油耗。具备安装到车辆(100)前侧的前轮胎(1A)、以及安装到车辆(100)后侧的后轮胎(1B),其中,在前轮胎(1A)的至少一个轮胎侧部上设置多个凹部,在后轮胎(1B)的至少一个轮胎侧部上设置多个凸部,车辆(100)行驶后,将从车辆(100)前侧向后侧产生气流,然后,在车辆(100)前侧的前轮胎(1A)上,气流会因凹部产生乱流,从而空气向车辆(100)外侧的膨胀将受到抑制,另一方面,在车辆(100)后侧的后轮胎(1B)上,空气经凸部搅拌整流后,将不受轮胎安装空间和车辆零件的影响,空气变得难以滞留,并向后方送出,其结果,会在车辆(100)背面侧产生的负压区域减少,因此车辆的空气阻力减少,油耗降低。

    充气轮胎
    1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102240B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480019851.9

    申请日:2014-04-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1),其具备一对胎圈部(2)、与胎圈部相连的胎侧部(3)和将胎侧部连结的胎面部(10)。此时,充气轮胎的总宽度SW与外径OD的比满足SW/OD≤0.3的关系。进一步,将从一个第二基准点(Q1)到另一个第二基准点(Q2)为止的沿胎面轮廓(12)的长度设为胎面展开宽度TDW,将连结第二基准点与轮廓中央(cc)的直线和平行于轮胎宽度方向的直线所成的角度设为下降量θ,此时,满足“0.8≤TDW/SW<1”以及“1.5°≤θ≤4.5°”的关系。

    充气轮胎
    1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463855B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110333789.9

    申请日:2011-10-28

    Inventor: 久保田正刚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C11/0083 B60C11/0306 Y02T10/86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降低滚动阻力并且提高耐中心磨损性以及耐胎肩磨损性。在将胎肩侧圆弧(21b)以及胎侧部圆弧(21d)的各延长线的交点设为基准点(P)的情况下,相对于扁平率(β),将连结基准点(P)与中心胎冠(CC)的直线(A)和通过中心胎冠的轮胎宽度方向的直线(B)的角度(θ)设为0.025×β+1.0≤θ≤0.045×β+2.5,将中央部圆弧(21a)的曲率半径(Rc)与胎肩侧圆弧的曲率半径(Rs)设为12≤Rc/Rs≤30,将从轮胎赤道面(CL)到胎肩侧圆弧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端部为止的基准展开宽度(L)与胎面展开宽度(TDW)设为0.2≤L/(TDW/2)≤0.7。

    充气轮胎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008143A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380073685.6

    申请日:2013-02-25

    Abstract: 涉及在胎面部(10)形成有由槽(12、16)形成的非对称花纹的充气轮胎(1)。作为充气轮胎的总宽度SW与外径OD的比的SW/OD满足“SW/OD≤0.3”。将胎面部的接地区域(G)中的槽面积比例设为GR;在装配于车辆时,将接地区域中的相对于轮胎赤道线(CL)位于车辆侧的范围设为轮胎内侧区域Ai、将轮胎内侧区域Ai中的槽面积比例设为GRi,在装配于车辆安装时,将接地区域中的相对于轮胎赤道线到于与车辆侧相反一侧的范围设为轮胎外侧区域Ao,将轮胎外侧区域Ao中槽面积比例设为GRo,此时,所述接地区域形成为满足“10[%]≤GR≤25[%]”、“GRo<GRi”以及“0.1≤(GRi-GRo)/GR≤0.6”。

    充气轮胎组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029532A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1210370904.4

    申请日:2012-09-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C13/02 B60C19/001

    Abstract: 具备安装到车辆(100)前侧的前轮胎(1A)、以及安装到车辆(100)后侧的后轮胎(1B),其中,在前轮胎(1A)的至少一个轮胎侧部上设置多个凹部,在后轮胎(1B)的至少一个轮胎侧部上设置多个凸部,车辆(100)行驶后,将从车辆(100)前侧向后侧产生气流,然后,在车辆(100)前侧的前轮胎(1A)上,气流会因凹部产生乱流,从而空气向车辆(100)外侧的膨胀将受到抑制,另一方面,在车辆(100)后侧的后轮胎(1B)上,空气经凸部搅拌整流后,将不受轮胎安装空间和车辆零件的影响,空气变得难以滞留,并向后方送出,其结果,会在车辆(100)背面侧产生的负压区域减少,因此车辆的空气阻力减少,油耗降低。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组,能够改善轮胎周围气流并进一步降低油耗。

    轮胎车轮组装体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029531A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1210370854.X

    申请日:2012-09-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轮胎车轮组装体,能够进一步提高行驶性能。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轮胎车轮组装体(100、500),其特征在于,含有:包含与车辆连接的连接部的车轮(102);安装在车轮(102)外周的充气轮胎(1),并且充气轮胎(1)在车辆外侧的轮胎侧部(S)上含有多个轮胎凸部(9)及多个轮胎凹部(503)中的至少一种,车轮(102)在成为车辆外侧的表面上含有多个车轮凹部(120)。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