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860282B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172654.1
申请日:2023-02-28
申请人: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 武汉大学
摘要: 本发明提供水风光系统总功率可控预报方法及装置,水风光系统总功率可控预报方法包括:步骤1,构建考虑水库水电站可调特征的水风光系统总功率可控预报模型;包括如下子步骤:步骤1‑1,基于基础数据构建风光功率和入库流量输入序列库;步骤1‑2,考虑水库水电站可调特征构建水风光系统总功率可控预报模型;步骤2,采用步骤1构建的可控预报模型对水风光系统总功率进行预报。本发明获得的总功率预报结果能够合理有效地保障水风光系统和电网安全的稳定运行,为水风光系统总功率调度预报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新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3934777B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541171.1
申请日:2021-12-16
申请人: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 湖北省水文水资源应急监测中心
IPC分类号: G06F16/2458 , G06F16/29 , G06F30/20 , G06Q50/26 , G06F113/0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回水顶托对水位变化影响的量化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基于目标河段的历史水文数据,确定回水顶托水文仿真模型;基于所述目标河段在目标时段的目标水文数据,根据所述回水顶托水文仿真模型,确定水位变化响应特征和所述水位变化响应特征对所述目标河段水位变化的贡献率;其中,所述水位变化响应特征为影响所述目标河段水位变化的因素。能够定量解析回水顶托对水位变化的影响贡献,提高辨识高洪水位成因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428936B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010269033.1
申请日:2020-04-08
申请人: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分布式水节点的流域雨洪可利用性指标测算方法,包括建立分布式水文模型,进行子流域划分,确定流域分布式水节点;对水节点流域进行天然径流还原计算,选择典型节点,基于熵权法改进Fisher最优分割法,划定汛期雨洪时段;开展水节点河段最小下泄水量计算;定义雨洪可利用性指标,构建基于水节点的流域雨洪可利用性指标测算原理及方法;对分布式水节点流域计算雨洪可利用性指标,绘制雨洪可利用性指标分布图等步骤。本发明考虑了各子流域间的水系连通关系,协调了下游河道汛期必要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需水,在合理安全的约束阈值条件下开展雨洪可利用性指标计算,获得的测算结果可充分反映流域现状雨洪利用水平及未来可挖掘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18114959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537078.0
申请日:2024-04-30
申请人: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 湖北省汉江兴隆水利枢纽管理局
IPC分类号: G06Q10/0631 , G06Q10/0639 , G06Q50/06 , G06Q50/2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中长期径流预测与互馈的生态流量保障方法及系统,涉及水文预测和分析技术领域,包括:基于多源降水预测数据开展数据融合,得到生态流量考核断面以上流域的中长期降水预测融合数据;考虑生态流量考核断面以上的水工程和取用水设施,构建考虑水工程调蓄和取用水设施的水文模型;以气象融合数据作为水文模型输入,得到生态流量考核断面中长期径流预测成果;根据生态流量考核断面中长期径流预测成果和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得到目标断面对应的生态流量达标程度;针对生态流量不达标时段,拟定上游水工程和取用水设施联合调度与管控方式,保障下游生态流量;本发明能够预判生态流量考核断面的流量满足程度,提高生态流量保障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194235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426486.9
申请日:2024-04-10
申请人: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IPC分类号: G06F18/25 , G06F18/15 , G06F18/213 , G06F18/22 , G06F18/24 , G06N3/0464 , G06N3/045 , G06N3/0442 , G06N3/084 , G01W1/10 , G06F123/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模式融合的降水干湿时序变化重构方法及系统,属于防洪减灾及水文气象分析技术领域,通过融合CMIP6各模式库,叠加降水事件发生概率信息,结合计算机并行计算及大数据挖掘技术,构建双层深度学习融合架构模型,实现对气候模式降水的干湿时序变化及量级进行重构。本发明不仅实现了从大尺度网格降水到点尺度地面降水的时空降尺度,还有效提升了模式降水对地面降水事件的捕获能力,弥补了现有数值模式输出不足,更好的为流域水文气象预报及防洪减灾提供基础支撑,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934777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11541171.1
申请日:2021-12-16
申请人: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 湖北省水文水资源应急监测中心
IPC分类号: G06F16/2458 , G06F16/29 , G06F30/20 , G06Q50/26 , G06F113/0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回水顶托对水位变化影响的量化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基于目标河段的历史水文数据,确定回水顶托水文仿真模型;基于所述目标河段在目标时段的目标水文数据,根据所述回水顶托水文仿真模型,确定水位变化响应特征和所述水位变化响应特征对所述目标河段水位变化的贡献率;其中,所述水位变化响应特征为影响所述目标河段水位变化的因素。能够定量解析回水顶托对水位变化的影响贡献,提高辨识高洪水位成因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723871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1293332.X
申请日:2021-11-03
IPC分类号: G06Q10/06 , G06F30/27 , G06F16/2458 , G06F113/08
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多源信息的现状洪水一致性处理方法及系统,通过结合天然洪水特性以及至少一种现状人类活动影响等属性,利用计算机大数据处理分析技术,分析水文大数据下,实际洪水特征的表现形式,从而为洪水治理提供最优的决策依据,提高治理效率。本申请通过结合多源信息的属性,构建融合多源信息的综合数据库,不仅更加贴合实际且准确的捕捉洪水变化的影响因子,同时也平衡了实际调度过程中产生的偏差问题。除此之外,以支持向量机数据挖掘方法为基础,在数据交叉验证时耦合SCE‑UA全局优化算法对数据分析模型进行优化训练,不仅可以快速收敛得到全局优化模型,同时还可以稳定提高智能数据挖掘的模拟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931263B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010424842.5
申请日:2020-05-19
申请人: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IPC分类号: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1/1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优化求解平面二维浅水方程的恒定流模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研究区域进行网格剖分;设置边界条件、初始条件和计算收敛条件;求解离散的动量方程,得到各个网格的临时流速;采用所述优化的界面流速插值公式计算界面流速;求解水位修正方程获得各个网格的水位修正值;更新网格的流速、界面流速和水位;如果迭代计算满足收敛条件,输出研究区域恒定条件下的流速和水位分布。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基于优化求解平面二维浅水方程,在健壮性和模拟效率方面表现更优,在速度松弛因子较小时,本发明方法的模拟计算量不足常用SIMPLE算法的50%。
-
公开(公告)号:CN111931263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2010424842.5
申请日:2020-05-19
申请人: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IPC分类号: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1/1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优化求解平面二维浅水方程的恒定流模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研究区域进行网格剖分;设置边界条件、初始条件和计算收敛条件;求解离散的动量方程,得到各个网格的临时流速;采用所述优化的界面流速插值公式计算界面流速;求解水位修正方程获得各个网格的水位修正值;更新网格的流速、界面流速和水位;如果迭代计算满足收敛条件,输出研究区域恒定条件下的流速和水位分布。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基于优化求解平面二维浅水方程,在健壮性和模拟效率方面表现更优,在速度松弛因子较小时,本发明方法的模拟计算量不足常用SIMPLE算法的50%。
-
公开(公告)号:CN115860421B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211678897.4
申请日:2022-12-26
申请人: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IPC分类号: G06Q10/0631 , G06Q50/2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配目标保证率的生态流量动态计算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基于目标断面径流历史数据,根据目标保证率,确定径流年内分配差异系数;其中,径流年内分配差异系数为目标断面在目标保证率下对应的日均径流和月均径流之比;根据目标断面流量边缘分布,确定径流年际丰枯差异系数;其中,径流年际丰枯差异系数表示径流在年际间丰枯变化的差异;基于径流年内分配差异系数和径流年际丰枯差异系数,确定生态流量目标值。能够科学合理地将水文演变特性与管理考核目标相结合,有效提高生态流量计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为流域生态流量监测预警及管理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