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638987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310638434.X
申请日:2013-12-02
Applicant: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01J32/00 , B01J21/18 , B01J23/755 , B01J23/75 , B01J27/132 , B01J27/19 , C10G45/08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煤液化油加氢催化剂载体、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加氢催化剂领域,以所述载体总重为100%计,所述载体中包括5?60wt%的碳纳米管、32?90wt%的氧化铝、0?8wt%的二氧化硅以及0?8wt%的二氧化钛。本发明提供的煤液化油加氢催化剂用于煤直接液化低分油加氢精制反应时,连续工作48小时后脱硫率可达99.7%、脱氮率可达95.1%、脱氧率可达99.5%;连续工作168小时后,脱硫率可达98.9%、脱氮率可达94.6%、脱氧率可达98.6%,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及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079991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275590.9
申请日:2024-09-12
Applicant: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1B32/336 , C01B32/33 , C01B32/318 , B01J19/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波辅助制备沥青基氮掺杂功能化介孔碳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脱灰精制煤液化沥青进行破碎处理,得到沥青粉末;(2)将沥青粉末与模板剂和氮源混合后,进行微波辅助预氧化处理;(3)将预氧化产物进行碳化处理;(4)向碳化产物中加入酸性溶液搅拌混合,形成浆液;随后再将浆液进行微波辅助酸洗处理;(5)将酸洗产物洗涤至pH为中性,之后再进行干燥处理;(6)将干燥产物进行活化处理,即得沥青基氮掺杂功能化介孔碳。本发明方法通过微波辅助技术降低碳化温度,提高产品比表面积,并简化酸洗工艺,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介孔碳材料孔结构易坍塌、损坏和模板移除不彻底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019699B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1911314702.6
申请日:2019-12-19
Applicant: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河南博海化工有限公司
IPC: C10G5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三混油的脱酚方法、酚醛树脂及煤沥青混合物,涉及高温煤焦油深加工领域,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方案为:在搅拌条件下,将三混油和催化剂混合并加热,然后再加入醛类物质,经反应生成酚醛树脂;其中,所述醛类物质的加入量与所述三混油中酚的摩尔比为1.0~3.0,所述醛类物质每小时的加入速率为所述三混油中酚的摩尔数的1.5~4.0倍;固液分离:对反应后的产物进行固液分离,得到固相和液相,其中,所述固相为反应生成的酚醛树脂,所述液相包括脱酚三混油。本发明通过控制醛类物质的加入顺序并控制醛类物质的加入速率,提高了酚的转化率并使反应产生的酚醛树脂均匀,以利于酚醛树脂与脱酚油的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14308135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530405.2
申请日:2021-12-14
Applicant: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煤油共炼的重油预加氢降黏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钼源与有机胺、溶剂油加热搅拌均匀进行反应,钼源、有机胺、溶剂油三者的摩尔比为1:(0.5‑3.0):(0.5‑20),反应温度10‑150℃,反应时间10‑120min;2)、将反应温度降至室温,加入硫化剂,硫化剂与钼源摩尔比例为(0.2‑3):1,升温至60‑150℃,反应压力0.01‑2MPa,继续反应0.5‑12h;3)、反应产物洗涤、干燥后,即得催化剂。本发明催化剂具有加氢活性高,焦炭产率低,稳定性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311168B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1711336251.7
申请日:2017-12-13
Applicant: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吴艳 , 李培霖 , 毛学锋 , 赵渊 , 张晓静 , 马博文 , 胡发亭 , 赵鹏 , 李伟林 , 李军芳 , 颜丙峰 , 王光耀 , 石智杰 , 谷小会 , 常秋连 , 钟金龙 , 陈来夫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复合型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复合型催化剂包括催化剂主体和催化剂负载体,所述的催化剂主体包括镍矿石粉、分子筛和无机氧化物,所述的镍矿石粉中含有铁和镍,所述的催化剂负载体包括铁、镍、铬、钼、钨、钴、钌、铑、钯、锇、铱、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适用于沥青质和金属含量高的劣质重油/渣油的加氢裂化过程,制备方法简单,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产品油收率高,催化剂的制备成本低,同时催化剂可做为载焦中心,形成独立焦炭小颗粒,避免大块壁相焦形成,保证反应装置长周期运转。
-
公开(公告)号:CN108865253B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1810599440.1
申请日:2018-06-12
Applicant: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煤直接加氢液化富产芳烃的方法,其包括:油煤浆制备;深度加氢液化;常减压蒸馏得到石脑油;将石脑油催化重整,得到轻质芳烃产品。本发明将煤直接液化和催化重整、加氢裂化技术进行耦合,通过柴油馏分二次加氢裂化,达到煤直接液化最大化生产高附加值轻质芳烃的目的。本发明煤转化率高,得到的高芳香烃潜含量石脑油收率高,芳潜值高;得到的混合芳烃产品收率高,轻质芳烃含量高。
-
公开(公告)号:CN106906001B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710280841.6
申请日:2017-04-26
Applicant: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颜丙峰 , 王光耀 , 王学云 , 张晓静 , 毛学锋 , 李培霖 , 王勇 , 杜淑凤 , 谷小会 , 钟金龙 , 陈来夫 , 马博文 , 赵渊 , 黄澎 , 刘华 , 周铭 , 石智杰 , 常秋莲 , 胡发亭 , 赵鹏 , 朱肖曼 , 吴艳 , 李伟林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高惰质组含量的煤与重质油共处理的方法,其包括:将重质油、第一未加氢循环溶剂以及催化剂混合,制得油浆,加氢裂解得到第一产物,分离,得到第一轻质馏分油和第一重质馏分油;将第一重质馏分油、第二未加氢循环溶剂以及煤粉混合,制成油煤浆,加氢裂解得到第二产物,分离,得到第二轻质馏分油和第二重质馏分油;第二重质馏分油一部分分离得到残渣和第三重质馏分油,其中第三重质馏分油作为第一未加氢循环溶剂,用于制备油浆;另一部分作为第二未加氢循环溶剂,用于制备油煤浆;将第一轻质馏分油与第二轻质馏分油进行加氢提质,得到第三产物,分离,得到石脑油、航空煤油和柴油。本发明提高了惰质组含量较高的煤的转化率,增加了液体产品的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720721A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710753155.6
申请日:2017-08-28
Applicant: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颜丙峰 , 王光耀 , 王学云 , 吴艳 , 李军芳 , 陈来夫 , 黄澎 , 李培霖 , 毛学锋 , 杜淑凤 , 张晓静 , 胡发亭 , 赵鹏 , 朱肖曼 , 李伟林 , 谷小会 , 钟金龙 , 马博文 , 赵渊 , 周铭 , 石智杰 , 常秋连
IPC: C01B32/05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中间相炭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制备方法包括将煤基沥青与一种或多种稠环芳烃类物质混合,进行热缩聚反应,得到中间相沥青;向所述的中间相沥青中加入有机溶剂,进行萃取、分离,得到含有沥青的萃取液及含有中间相炭微球的萃余物;将所述的萃取液进行蒸馏回收得到有机溶剂及沥青,萃余物则进一步用有机溶剂分离、干燥,得到所述的中间相炭微球,以质量百分量计,所述的稠环芳烃类物质加入量为总物料的1-20%,反应过程无需催化剂和添加剂。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流程简单,适于大规模产业化应用,且产品收率高,制备得到的中间相炭微球粒径分布均匀,表面较光滑。
-
公开(公告)号:CN116283503B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211093878.5
申请日:2022-09-08
Applicant: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混合酚中分离酚单体的方法,该方法采用二异丁烯作为辛基化反应试剂并兼作溶剂,将其与各种混合酚的原料以及催化剂混合均匀后进行辛基化反应,并通过对反应产物进行洗涤、常压蒸馏、减压精馏等后续处理,最终获得各种酚单体。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易控;获得的产品种类多、纯度高、收率高,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实用,经济效益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14308135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111530405.2
申请日:2021-12-14
Applicant: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煤油共炼的重油预加氢降黏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钼源与有机胺、溶剂油加热搅拌均匀进行反应,钼源、有机胺、溶剂油三者的摩尔比为1:(0.5‑3.0):(0.5‑20),反应温度10‑150℃,反应时间10‑120min;2)、将反应温度降至室温,加入硫化剂,硫化剂与钼源摩尔比例为(0.2‑3):1,升温至60‑150℃,反应压力0.01‑2MPa,继续反应0.5‑12h;3)、反应产物洗涤、干燥后,即得催化剂。本发明催化剂具有加氢活性高,焦炭产率低,稳定性好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