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35125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075493.9
申请日:2024-01-18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湖北华中电力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基于碰撞融合的电网数据可视化方法,包括:获取待构建的三维场景中的各电网三维模型及地形模型;计算待构建的三维场景的复杂度;根据待构建的三维场景的复杂度,选择该复杂度等级所对应的匹配方案,根据所选择的匹配方案将各所述电网三维模型与所述地形模型进行匹配,得到结合了地形模型和电网三维模型的初始三维场景;对初始三维场景中的各电网三维模型进行碰撞检测,并将初始三维场景中存在碰撞关系的电网三维模型合并成一个新的模型,得到电网三维场景。本设计基于场景复杂度对模型和地形进行匹配,并根据匹配结果进行碰撞检测及融合,匹配效率高且可视化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17807888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040202.2
申请日:2024-01-11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李智威 , 王巍 , 方钊 , 张洪 , 张赵阳 , 廖晓红 , 孙利平 , 王金元 , 周蠡 , 蔡杰 , 陈理 , 邵芳 , 张亮 , 许汉平 , 李进 , 杨龙 , 汤力 , 卢银均 , 徐乐平 , 熊川羽 , 陈然 , 周英博 , 马莉 , 贺兰菲 , 熊一 , 高晓晶 , 舒思睿 , 张童彦 , 徐昊天 , 柯方超 , 魏聪 , 张东寅 , 赵爽 , 王亚捷 , 胡婷 , 乔诗慧
IPC: G06F30/27 , G06F30/23 , G06F30/13 , G06N3/0499 , G06N3/006 , G06N3/084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考虑腐蚀影响的杆塔覆冰荷载计算方法、系统及设备,方法首先参考杆塔的力学参数、几何参数与服役年限,构建杆塔有限元模型,然后搭建三维几何模型,赋予力学参数与覆冰荷载,获得数据集样本,接着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划分为训练集与测试集,再建立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优化,以完成考虑腐蚀影响下的输电杆塔覆冰荷载计算;在应用中,通过使用基于数据处理的算法模型替代传统的力学建模,提高了腐蚀条件下杆塔覆冰荷载的承载力计算速度,并且保证了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同时通过结合力学仿真和机器学习,可以更加有效的处理大数据,加快对复杂条件下杆塔承载力的分析和评估。本发明不仅较为高效,而且较为便捷。
-
公开(公告)号:CN113077124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110276807.8
申请日:2021-03-15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熊川羽 , 李智威 , 张雪霏 , 王巍 , 贺兰菲 , 唐学军 , 柯方超 , 周秋鹏 , 高晓晶 , 孙利平 , 廖晓红 , 周蠡 , 段志强 , 陈然 , 姜山 , 董弘川 , 周英博 , 马莉 , 熊一 , 张赵阳 , 韩文长
IPC: G06Q10/063 , G06Q10/04 , G06Q50/06
Abstract: 一种电网逾龄设备技改后剩余可使用年限的评估方法,该方法先采用技改动态优化模型确定逾龄设备技改后的加权平均尚可使用年限R,并根据逾龄设备技改后的健康状态评估其剩余使用年限T′,然后选取R、T′中的较小值作为剩余可使用年限。本设计在保障电网设备安全运行的同时能够尽可能的延长逾龄设备的使用年限。
-
公开(公告)号:CN118032927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093153.9
申请日:2024-01-23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Inventor: 蔡杰 , 谢宗喜 , 张洪 , 张德会 , 全江涛 , 吴松 , 周英博 , 陈航 , 李吕满 , 孙竹 , 李鹏 , 陈然 , 许汉平 , 柯方超 , 周蠡 , 李智威 , 高晓晶 , 段志强 , 熊川羽 , 马莉 , 孙利平 , 廖晓红 , 赵爽 , 程钊 , 张赵阳 , 王巍 , 熊一 , 舒思睿 , 童雅芳
Abstract: 一种用于电力隧道的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监测系统包括监控中心、云端信号接收器以及多个监测装置,云端信号接收器与监控中心相连接;监测装置包括两个监测组件、行走组件、连接组件、固定组件,连接组件连接于两个监测组件之间,固定组件安装于连接组件上侧且与轨道相连接,两个行走组件滑动安装于轨道;监测组件包括安装座、连接于安装座内的总控制模块、与总控制模块相连的无线信号接收器、3D扫描模块、超声波探测模块,3D扫描模块套设于安装座的外周,无线信号接收器连接于3D扫描模块的上侧,超声波探测模块连接于安装座的下侧,多个无线信号接收器分别与云端信号接收器相连接。本设计不仅巡检效率高,而且使用方便、安全性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847322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652368.1
申请日:2023-12-05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Inventor: 周英博 , 张洪 , 李靖 , 陈航 , 李吕满 , 孙竹 , 乔诗慧 , 陈然 , 柯方超 , 全江涛 , 余宏桥 , 周蠡 , 蔡杰 , 高晓晶 , 殷建刚 , 段志强 , 李智威 , 熊川羽 , 马莉 , 孙利平 , 廖晓红 , 赵爽 , 程钊 , 张赵阳 , 王巍 , 熊一
IPC: F16L9/14 , F16L37/086 , F16L57/00 , F16L57/06 , F16L58/10 , F16L1/036 , E03F3/04 , E03F3/06 , H02G9/06
Abstract: 一种用于顶管法的纤维混凝土管节,包括管体、拼接环公端及拼接环母端,拼接环公端及拼接环母端分别位于管体两端,拼接环公端上设置有环形插口,拼接环母端上开设有与环形插口相配合的承口,环形插口的外壁上开设有环形凹槽,承口的内壁上沿圆周方向开设有至少两个嵌入块安装孔,嵌入块安装孔内设置有嵌入块,环形插口插入承口后,嵌入块在推力弹簧作用下插入环形插口内,使相邻管体相互连接,管体的内壁上镶嵌有多个紧固环,在运输过程中纤维混凝土管节发生碰撞时,紧固环可以由内支撑管体,提高管体的强度。本设计不仅可以避免铺设时管体连接不牢固造成整通道尺寸偏差,而且可以通过紧固环由内支撑管体。
-
公开(公告)号:CN117572060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063197.7
申请日:2024-01-17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张赵阳 , 李智威 , 许汉平 , 白尧 , 王巍 , 王璨 , 方钊 , 张亮 , 邵芳 , 杨龙 , 汤力 , 李进 , 廖晓红 , 孙利平 , 马莉 , 周蠡 , 蔡杰 , 陈然 , 周英博 , 马磊 , 徐乐平 , 卢银均 , 熊川羽 , 舒思睿 , 熊一 , 张童彦 , 乔诗慧 , 李吕满 , 柯方超 , 魏聪 , 胡婷 , 高晓晶 , 田锋 , 韩洪亮 , 刘鑫
Abstract: 一种非接触式无源分布式电缆电流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所述电流测量装置设置于待测量电缆外部;所述取能供能模块用于将感应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供给电流测量装置用于测量和信号传输,所述测能模块用于测量感应的电缆电流并将测量结果输出;所述取能测量磁芯包括取能感应柱、测量感应柱和两块平行设置的集磁盖板,所述取能感应柱的外部套设有取能线圈;所述测量感应柱上设置有气隙,所述测量感应柱的外部套设有测量线圈;所述取能线圈与取能供能模块的取能端相连接,所述取能供能模块的电能输出端与测能模块的供电端相连接,所述测能模块的信号采集端与测量线圈相连接。本设计不仅提高安装和检修的效率,而且供能充足、测量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7522080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001774.X
申请日:2024-01-02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Inventor: 贺兰菲 , 陈然 , 周蠡 , 蔡杰 , 黄振喜 , 胡佳 , 张洪 , 许汉平 , 柯方超 , 李智威 , 周英博 , 马莉 , 孙利平 , 廖晓红 , 熊川羽 , 徐昊天 , 李吕满 , 舒思睿
IPC: G06Q10/0631 , G06Q30/0201 , G06Q30/0283 , G06Q50/06 , G06N3/048 , G06N3/086
Abstract: 一种输电工程进度安全与造价的联动优化方法、系统及设备,方法首先基于输电工程的历史数据获取有关进度、安全与造价联动问题的关键影响因素,并基于专家法确定各个关键影响因素的权重,然后构建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并进行改进与训练,最后搭建预测模型,并设定限定条件求解出最优关键影响因素的组合;在应用中,充分考虑了进度、安全与造价的影响因素,构建层次分析模型,并基于神经网络进行预测,充分考虑了客观因素与专家经验,使结果符合工程建设中的实际情况,然后采用差分进化算法进行最优方案的选取,统筹了施工工程进度、安全与造价三者关系,为施工决策提供了参考方向。本发明可以进行资源优化调配,并降低施工成本。
-
-
-
公开(公告)号:CN117640677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350651.9
申请日:2023-10-18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熊川羽 , 何诗英 , 马莉 , 张秀青 , 舒思睿 , 黄连生 , 熊一 , 李栋 , 孙利平 , 王普坚 , 廖晓红 , 王瀛 , 张童彦 , 张洪 , 周蠡 , 李智威 , 蔡杰 , 柯方超 , 许汉平 , 陈然 , 周英博 , 王巍 , 贺兰菲 , 张朝阳 , 李吕满 , 乔诗慧 , 高晓晶 , 徐昊天 , 陈晓娇
IPC: H04L67/12 , H04J3/16 , H04L67/1042 , H04L67/104 , H04L69/06 , H04L69/28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电力电子能源设备互联的毫秒级实时通信网络,由一主多从模式构成,其具体包括系统层、控制层与电力电子设备层;系统层包括至少一个主站节点,用于通过标准以太网卡与控制层进行交互,实现实时通信网络内部的网络通信控制;控制层包括多个从站节点,用于负责系统层与电力电子设备层之间的数据沟通传递,通过I/O端口分别与系统层、电力电子设备层相连;电力电子设备层包括多个设备节点,用于向控制层提供设备数据;在应用中,采用一主多从的模式,使得其可以支持多种灵活的拓扑结构,解决了传统拓扑共享能力差,通信线路利用率不高的缺陷,可以大幅提升网络性能,提高网络的实时性。因此,本发明不仅灵活性较高,而且具有高实时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