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隧道及顶管隧道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04555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610141808.0

    申请日:2016-03-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9/005 E21D9/0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顶管隧道及顶管隧道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施工建造顶管隧道始发井;S2、在顶管隧道的弧形转弯段外侧的形成加固层;S3、施工设备安装,顶管隧道进行顶进作业;S4、施工建造顶管隧道接收井。通过在所述弧形转弯段的外侧的所述待加固区域浇筑浆液形成所述加固层,可以大大提高施工处土地的强度,从而使所述弧形转弯段承受偏心力引起的径向推力,避免顶管向所述弧形转弯段的外侧偏离,影响施工质量,同时还可以防止因土体失稳破坏而引起施工安全事故,确保管节顶进施工的顺利进行。

    一种颗粒材料力学实验可视化测试方法及其测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630441A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310590844.1

    申请日:2013-11-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颗粒材料力学实验可视化测试方法及其测试装置,其方法是把发光的毫米级颗粒放入可以施加压缩/剪切荷载的可视化加载装置中,然后开启光源,使光源发出的光依次沿着起偏镜、1/4波片、可视化加载装置、1/4波片、检偏镜、摄像机传播,根据相应实验要求,对颗粒进行压缩荷载或剪切荷载、或压缩荷载与剪切荷载组合的施加,在加载的过程中,摄像机采集到的图像会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应用应力—光性定律,毫米级颗粒中不同位置应力大小的变化可以通过条纹密度或光强直接观测,而且对摄像机采集的图像进行处理后,可以对颗粒介质内部应力分布进行标识和计量,并实现颗粒间的接触应力、颗粒介质内部剪切带的厚度和角度、力链的分布和走向的可视化。

    一种盾构隧道预制管片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61344A

    公开(公告)日:2010-06-30

    申请号:CN201010019398.5

    申请日:2010-0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盾构隧道预制管片及其制备方法。该盾构隧道预制管片的6块管片通过螺栓连接组成1个管片环,管片内侧面中部设有管片卡槽,管片卡槽的两侧间隔设有预埋连接件,第一弧形梁和第二弧形梁设置在管片卡槽内,由预埋连接件通过螺栓固定于管片内侧上,管片环底部浇筑底部平台,底部平台上固定竖直柱,将竖直柱与弧形梁焊接或固接成整体;同一横切面上,竖直柱、第一弧形梁和第二弧形梁上分别间隔地设有多个支托架;电缆或市政管道放置在支托架。本发明合理利用隧道空间,施工便利,工程造价低,电缆或管道荷载通过支托架传递给弧形梁或竖直柱,再传递给隧道底部平台,充分发挥隧道底部平台的强度,降低电缆或管道荷载对盾构隧道的影响。

    渗透性试验装置和方法
    2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266524B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210850401.0

    申请日:2022-07-20

    Abstract: 一种渗透性试验装置,包括渗透器,渗透器包括:端盖,其具有用于注入渗透液的第一孔;第一套筒,其和端盖共同限定与第一孔连通的第一内部空间,第一套筒在远离端盖的一端设有用于排出渗透液或注入饱和液的第二孔;和第二套筒,位于第一内部空间内,第二套筒限定第二内部空间,第二内部空间用于装载被套膜包裹的待试验的土样;其中,第一套筒套设于第二套筒的外侧,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之间形成围绕第二套筒外周的第一间隙,土样和第二套筒之间形成围绕土样外周的第二间隙,第一套筒设有与第一间隙连通的围压孔,第二套筒具有使得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连通的连通孔。本公开的渗透性试验装置能够对低渗透性土进行精密的渗透性试验。

    一种浸入式移动超声波检测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879392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689934.X

    申请日:2023-06-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浸入式移动超声波检测方法和装置,检测装置包括与结构表面之间形成水垫层的超声波探测器、移动检测平台和探测室,超声波探测器和探测室分别固接于移动检测平台,探测室罩接于超声波探测器外且密封连接于结构表面,探测室连接有注水控制系统,探测室外环设有用于回收探测室渗漏水的真空吸液装置,真空吸液装置回收的渗漏水用于回流至注水控制系统。能够在超声波探测器与结构表面之间形成稳定的水垫层,超声波探测器固接于移动检测平台且完全浸没于水中,能够在移动检测平台带动下持续移动检测。由于真空吸液装置回收的渗漏水用于回流至注水控制系统重复利用,不会导致检测过程探测用水量过大,提高了检测有效时长和里程。

    渗透性试验装置和方法
    2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266524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850401.0

    申请日:2022-07-20

    Abstract: 一种渗透性试验装置,包括渗透器,渗透器包括:端盖,其具有用于注入渗透液的第一孔;第一套筒,其和端盖共同限定与第一孔连通的第一内部空间,第一套筒在远离端盖的一端设有用于排出渗透液或注入饱和液的第二孔;和第二套筒,位于第一内部空间内,第二套筒限定第二内部空间,第二内部空间用于装载被套膜包裹的待试验的土样;其中,第一套筒套设于第二套筒的外侧,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之间形成围绕第二套筒外周的第一间隙,土样和第二套筒之间形成围绕土样外周的第二间隙,第一套筒设有与第一间隙连通的围压孔,第二套筒具有使得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连通的连通孔。本公开的渗透性试验装置能够对低渗透性土进行精密的渗透性试验。

    自适应减震的非线性弹簧-可变阻尼系统和移动平台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175492A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110369940.8

    申请日:2021-04-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适应减震的非线性弹簧‑可变阻尼系统和移动平台系统,其中非线性弹簧‑可变阻尼系统应用于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容纳有阻尼油的一油缸;一活塞,其容纳于油缸,活塞能够沿着油缸移动而使阻尼油流动;至少一连杆,其与活塞连接;至少一弹簧,其变形过程受连杆约束;和一阻尼自适应调节装置,其配置成能够自适应地根据移动平台的震动而改变阻尼油的流动阻力,以对系统阻尼进行控制;其中,当移动平台震动时,连杆和弹簧能够使活塞受到非线性弹簧力。与线性‑阻尼系统相比,本非线性弹簧‑可变阻尼系统的振幅得到极大抑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