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718310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675636.5
申请日:2023-06-0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IPC: G01L2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薄膜剪切应力传感器静态标定装置,标定平台与基座通过转动连接组件转动连接,能够相对于基座调整倾斜角度;传感器基板设置在标定平台上,传感器基板用于安装传感器本体,重力模块放置在传感器本体上,重力模块用于倾斜时产生沿传感器本体的切向应力分量,作为剪切力标定量;PIV模块用于捕捉不同剪切力作用下传感器本体上的标记粒子的位移;角度控制组件用于调整并获得标定平台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本发明能够静态标定所制备的薄膜剪切应力传感器,获得确切的剪切模量,从而后续准确测试表面的剪切力分布,过程易于操作实施,且获取的剪切力数值精准可靠,提升了所制备的薄膜剪切应力传感器的可靠性以及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639156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288350.1
申请日:2023-03-2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B61D2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速铁路隧道内列车气动效应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速列车过隧道时车厢内部气压的调控方法及系统。该高速列车过隧道时车厢内部气压的调控方法包括:从高速列车控制系统获取所述列车即将进入隧道的时间t;比较所述t和t0的大小:当t>t0时,控制所述车厢通风系统保持正常模式;当t≤t0时,控制所述车厢通风系统切换为降压模式,直到列车驶入隧道,控制所述车厢通风系统切换为正常模式;所述t0为预计的车厢通风系统运行在降压模式的时长,所述降压模式是车厢通风系统持续向外排风,以人耳能接受的速率使车厢内部气压下降的工作模式。
-
公开(公告)号:CN116227024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059578.3
申请日:2023-01-1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6F30/15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模型构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列车外形参数的气动力预测方法及预测系统,包括:构建理想列车模型,基于理想列车模型和坐标系构建理想列车外形模型;根据鼻尖高度、流线形长度、车身高度、车身宽度、车轨间隙和坐标系构建实际列车外形模型:基于理想列车外形模型和实际列车外形模型构建最终列车外形模型;获取目标列车行驶过程中的来流风速和空气密度,并通过来流风速、空气密度与最终列车外形模型得到不同侧滑角下的头车阻力、侧向力和升力;通过头车阻力、侧向力和升力与头车横截面积、侧向投影面积和俯视投影面积计算目标列车的气动力系数实际数值;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分析方法无法同时对多个外形因素进行拟合分析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837688B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0503388.1
申请日:2022-05-1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E21D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缓解隧道微气压波的结构,包括拱形体,所述拱形体具有入口和出口,所述出口与隧道入口对接,所述拱形体的入口边缘处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减小入射空间角,以提升隧道微气压波的缓解效果,所述凹槽设置有多个,而使所述拱形体的入口边缘处为锯齿状。本发明提供的缓解隧道微气压波的方案,满足了在既有铁路隧道的基础上,更高速列车顺利安全地通过隧道这一需求,能够在不明显改变现有缓冲结构纵向尺寸以及结构强度的同时增强缓解效果,利于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15648950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367226.6
申请日:2022-11-02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仿生装置、仿生滑板及受电弓,涉及列车空气动力学领域,仿生装置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卡接原始滑板的凹槽,仿生滑板呈鳍型,仿生装置的迎风侧凸起形成凸鳍,多个凸鳍以波浪状排布,本申请提供的仿生装置,整体呈现鳍形,仿生装置随列车前行时,滑板处气流的流动分离效果将减弱,可以有效减少受电弓滑板受到的气动阻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127976B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110439026.6
申请日:2021-04-2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6F30/15 , G06F30/23 , G06F30/28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宽速域的边界层分离诱导转捩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其方法包括:根据飞行器的外形尺寸获取其计算网格,获取来流参数;根据飞行器的网格和来流参数,采用改进的k‑ω‑γ转捩模式对飞行器的表面边界层进行分离诱导转捩预测;改进的k‑ω‑γ转捩模式包括:(1)通过构造阻尼函数对有效长度尺度进行修正,(2)构造基于当地变量的压力梯度因子作为分离转捩指示因子,(3)基于压力梯度因子构造能反映边界层分离效应的分离间歇因子,从而实现了k‑ω‑γ模式的分离诱导转捩预测功能。本发明可同时适用于亚声速、跨声速和超声速的分离诱导转捩预测。本发明完全基于当地变量和Galilean不变量,可应用于基于坐标系运动的大规模并行的现代CFD程序。
-
公开(公告)号:CN113780642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1011656.X
申请日:2021-08-3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6Q10/04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混合长编组列车气动阻力的预测方法及系统,通过分析不同的前后端连挂车辆组合方式,对混合长编组列车不同位置处的不同种类的车辆或车辆编组单元气动阻力的影响规律;获取待预测混合长编组列车的车辆编排方式,并基于影响规律构建待预测混合长编组列车的局部气动阻力模型/整车气动阻力模型;求解局部气动阻力模型/整体气动阻力模型,得到待预测混合长编组列车的实时局部气动阻力或实时整车气动阻力。相比现有的整车仿真数据计算气动阻力的方法,本发明通过解耦列车前后编组,进行单节或局部几节编组车辆气动阻力影响规律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长编组列车气动阻力预测模型进行气动阻力预测,能提高预测速度和预测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829798B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010664916.2
申请日:2020-07-1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测量风环境下列车气动力的测点模型建立方法及应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设置测力模型,获取运行列车车身上每个测力点的压力值Psy;2)结合压力值Psy计算得出列车车身气动力系数试验值;3)利用测力天平测定并计算得到风洞试验的列车车身气动力系数参考值;4)初步指定车身长度方向测力点的初步布置列数为Acbn,探求得到车身高度/宽度方向测力点的预选布置行数Byxn;5)按预选布置行数Byxn分组试验,探求得到车身侧面/顶面测力点布置模型Azyn‑Bzyn。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建立了标准化的测量列车车身气动力测力点模型,使得再对列车车身进行测力点分析时得到相较现有技术更为准确的气动力预测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127976A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2110439026.6
申请日:2021-04-2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6F30/15 , G06F30/23 , G06F30/28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宽速域的边界层分离诱导转捩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其方法包括:根据飞行器的外形尺寸获取其计算网格,获取来流参数;根据飞行器的网格和来流参数,采用改进的k‑ω‑γ转捩模式对飞行器的表面边界层进行分离诱导转捩预测;改进的k‑ω‑γ转捩模式包括:(1)通过构造阻尼函数对有效长度尺度进行修正,(2)构造基于当地变量的压力梯度因子作为分离转捩指示因子,(3)基于压力梯度因子构造能反映边界层分离效应的分离间歇因子,从而实现了k‑ω‑γ模式的分离诱导转捩预测功能。本发明可同时适用于亚声速、跨声速和超声速的分离诱导转捩预测。本发明完全基于当地变量和Galilean不变量,可应用于基于坐标系运动的大规模并行的现代CFD程序。
-
公开(公告)号:CN109780131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910187925.4
申请日:2019-03-12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F16F15/04 , F16F15/0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隔振装置,该隔振装置包括隔振腔外壁,隔振腔外壁围成一隔振腔,隔振腔内设有目标保护物,隔振腔外壁的底板内侧连接一支撑弹簧,支撑弹簧的另一端与目标保护物连接,隔振腔内填充有自适应隔振材料,支撑弹簧至少部分埋设在该自适应隔振材料中。自适应隔振材料具有极强的减震效果,在隔振装置中起到主要的减震作用,可大幅削减单一或连续震荡冲击;支撑弹簧在剧烈震荡时起辅助减震作用,在平常时对目标保护物起主要支撑作用。该隔振装置将自适应隔振材料与支撑弹簧的减震作用相结合,大大提高了隔振装置的减震效果,经测试,该隔振装置具有明显的瞬态冲击载荷削减效果和持续性冲击载荷削减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