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35153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629924.1
申请日:2024-05-21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Q10/0631 , F22B33/18 , F24F5/00 , F02C6/18 , H02J3/00 , H02J3/32 , G06Q10/04 , G06Q10/067 , G06Q50/06 , G06Q50/26 , G16C20/10 , G16C10/00
Abstract: 一种考虑余热回收的低碳经济最优运行规划方法、系统及设备,在精细化氢气利用模型内引入热回收技术,通过热电联产设备与燃气轮机及废热锅炉相配合,使得系统可以利用甲烷化和电化学反应中产生的热量发电,从而充分利用反应废热,以达到余热回收的效果,并通过考虑碳交易过程的阶段低碳经济最优运行模型计算系统最低运行成本。本设计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反应废热,达到余热回收的效果,而且可以根据碳交易过程的阶段调整系统最低运行成本,有效提高低碳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914631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11761170.7
申请日:2023-12-20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用于改善分布式共识系统性能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创建一个包含多个共识节点的分布式共识系统,分布式共识系统包含n个共识节点,n个共识节点分为f个拜占庭共识节点和正确共识节点,n≥3f+1;同时,设置敌手控制所有拜占庭共识节点,每个共识节点通过网络链路相连;客户端通过领导者节点将执行请求广播给所有共识节点;共识节点接收prepareQC后向客户端发送prepareReply;共识节点接收vc消息或nv消息后,分别向客户端发送vc‑commitReply或nv‑commitReply。本发明提出在分布式共识系统中的正常情况和视图切换协议分别引入快捷回复,将共识系统中正常情况下的延迟和视图切换的延迟分别降至5轮网络延迟和2轮网络延迟,以有效降低客户端层面的共识延迟。
-
公开(公告)号:CN117674168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410132987.6
申请日:2024-01-31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张浩钦 , 雷何 , 夏方舟 , 彭君哲 , 王平凡 , 汪颖翔 , 廖爽 , 迟赫天 , 王雅文 , 董明齐 , 李斯吾 , 王江虹 , 陈竹 , 郑云飞 , 舒思睿 , 张焱哲 , 莫石 , 王润华
IPC: H02J3/14 , G06Q10/0631 , G06Q50/06 , H02J3/00
Abstract: 一种计及电力需求响应的区域电力低碳调节方法,该方法先针对高负荷用电区域,采用第一电力调度模型确定该用电区域在调度日的电力调度策略,然后基于调度日的电力调度策略,以该用电区域的预估电力需求响应总效益最大为目标确定该用电区域中各子区域的电力需求响应系数,再按照调度日的电力调度策略进行调度,并在调度日结束时计算各子区域的实际电力需求响应效益占比,最后通过比较实际电力需求响应效益占比与电力需求响应系数调整下个调度日各子区域的电力需求响应系数,并采用第二电力调度模型确定下个调度日的电力调度策略后进行下一次循环。本发明在保障电力稳定安全供应的同时能减少电力碳排放,实现电力低碳调度效益最大化。
-
公开(公告)号:CN117494968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227212.9
申请日:2023-09-22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Q10/0631 , H02J3/14 , G06Q50/06
Abstract: 一种基于用户需求侧响应的碳减排量计算方法、系统及设备,方法包括:获取用户未参与需求侧响应情景下的用户基线负荷,然后通过所述用户基线负荷计算用户未参与需求侧响应情景下的碳排放量;在用电高峰时段,向用户发送节电信号,用户主动参与需求侧响应,然后获取用户实际负荷,并通过所述用户实际负荷计算用户参与需求侧响应情景下的碳排放量;通过用户未参与需求侧响应情景下的碳排放量与用户参与需求侧响应情景下的碳排放量计算碳减排量。本发明通过引导用户参与需求侧响应,并对用户节电行动减少的用电负荷进行监测,探索将用户侧响应电量转换为温室气体排放量,进一步挖掘需求侧可调节资源对碳减排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371622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658989.0
申请日:2023-12-06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张浩钦 , 雷何 , 夏方舟 , 王雅文 , 王平凡 , 彭君哲 , 廖爽 , 董明齐 , 周志强 , 李斯吾 , 王江虹 , 汪颖翔 , 迟赫天 , 陈竹 , 雷庆生 , 张焱哲 , 莫石 , 舒思睿 , 张震
IPC: G06Q10/04 , G06Q50/26 , G06Q50/06 , G06F18/25 , G06F18/243 , G06F18/27 , G06N3/0442 , G06N20/20
Abstract: 一种区域中长期动态碳排放因子的预测方法、系统及设备,该方法先基于区域动态碳排放因子的中长期历史数据,采用多种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分别进行动态碳排放因子预测,再将各模型的预测结果通过加权的方式进行融合,得到最终的动态碳排放因子预测结果,且各模型的权重基于均方误差,采用滑动窗口进行动态调整确定。本发明不仅有效提高了预测模型的鲁棒性和精度,而且模型的可控性和稳定性强。
-
-
公开(公告)号:CN116522053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514954.3
申请日:2023-05-09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排放量核算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测算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针对待核算企业建立核算模型;所述核算模型用于计算待核算企业的CO2排放总量;根据待核算企业待核算年度的实际生产数据,获取核算模型的输入量以及每个输入量的灵敏系数;标定待核算企业所采用的计量器具的标准不确定度,并根据每个输入量所采用的计量器具确定每个输入量的不确定度;根据每个输入量的灵敏系数和不确定度计算得到待核算企业的碳排放量核算结果的合成不确定度;根据合成不确定换算得到扩展不确定度;基于企业的待核算年度的排放量和扩展不确定度判断核算结果是否合理。本发明能够有效验证碳排放量核算的准确度,解决碳排放核查结果的可信赖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231872B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483050.9
申请日:2023-05-04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面向乡村用户的智能能量网关及能量调控方法,该网关包括智能模糊控制器、配电网并网端口、分布式电源接入端口、一般家用电器负荷接入端口、分布式储能接入端口、乡村其他可控负荷接入端口,各端口的直流接口与直流公共母线连接,通讯接口与智能模糊控制器连接,能量调控方法包括,智能模糊控制器基于双层模糊控制对分布式储能以及乡村其他可控负荷进行调控,且在双层模糊控制过程中引入了反映系统当前供需关系以及实时剩余可支配电能的中间模糊变量—能量裕度。本发明不仅实现了分布式电源的就地消纳,提高乡村用户的电能质量及供电可靠性,而且增强了对储能与乡村其它可控负荷的统一控制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105099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010002821.4
申请日:2020-01-02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配电网精准规划多目标优化方法,该方法先根据可靠性提升措施的类型将配电网规划方案划分为与之对应的多个规划方向,再依据历年各类可靠性提升措施的成本与供电可靠率提升的统计数据得到各类可靠性提升措施的可靠性成本曲线,然后以各类可靠性提升措施的规划实施成本之和最小、提升的可靠率之和或可靠性效益之和最高为目标函数,采用多目标智能优化算法获得Pareto最优解集,即多个可行的规划方案,最后从多个可行的规划方案中选择最优规划方案。本设计不仅在降低规划成本的同时更高的系统可靠率提升值,而且可操作性和可选择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6029559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310315523.4
申请日:2023-03-29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5 , G06Q10/0639 , G06Q50/06 , G06N3/04 , G06N3/08
Abstract: 一种电力系统基建项目组合方案决策方法,首先基于基建项目集生成多个备选的基建项目组合方案,计算各备选方案的综合效用值,选取综合效用值最大的备选方案作为最佳方案,然后对最佳方案中各新能源配套基建项目分别进行风险评估,得到新能源弃电量期望后判断各新能源配套基建项目的新能源弃电量期望是否超过设定阈值,若均不超过,则将该最佳方案作为最终电力系统基建项目组合方案,若至少一项超过,则将超过设定阈值的新能源配套基建项目剔除后重新确定项目组合方案。本方法一方面通过综合效用值选取最佳方案,保证了整体建设效益,另一方面通过弃电量期望量化基建项目不能满足新能源可靠消纳的风险,确保新能源可靠消纳。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