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422199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710295808.0
申请日:2017-04-28
申请人: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IPC分类号: G01R31/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通道微波组件测试系统,具体包括通道控制模块和测试模块,所述通道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测试要求控制待测多通道微波组件各通道开闭,所述测试模块用于测试待测微波组件;所述通道控制模块包括控制信号发送模块、射频输入模块、微波组件放置模块和射频输出模块,所述射频输入模块和射频输出模块可拆卸可移动连接所述通道控制模块,所述微波组件放置模块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通道控制模块;所述控制信号发送模块对应连接所述射频输入模块,所述微波组件放置模块对应连接所述射频输入模块和所述射频输出模块,所述射频输出模块对应连接所述测试模块。该测试模块操作简单、测试效率高、通用性强,有利于多通道微波组件的批量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17206953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152724.3
申请日:2023-09-07
申请人: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电缆端面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半刚同轴电缆车削辅助工装及电缆端面加工方法,半刚同轴电缆车削辅助工装,与车床配合使用,其特包括与车床连接的胎具、安装在胎具上且与胎具之间形成夹持腔的盖板、以及紧固件。以及公开了电缆端面加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折弯后的电缆放入电缆胎具,装上盖板,并用紧固件固定;其中电缆位于加工端面出口的一端将穿过加工端面出口;步骤S2:辅助工装安装;采用车床的卡盘对夹头进行夹持;步骤S3:电缆端面加工;步骤S4:加工完成,取下辅助工装,拆下盖板,取出电缆。本发明能够有效的对于折弯后的电缆进行夹持固定,从而有效的实现对于电缆端面的加工,提高了加工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664765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541874.7
申请日:2023-05-15
申请人: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AR的复杂电子产品电缆组件辅助装配系统,包括:前处理模块,用于输入待装配产品的产品三维模型、电缆接线关系及电缆数据表;电缆走线路径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待装配产品的产品三维模型、电缆接线关系及电缆数据表生成电缆走线路径;增强现实引导装配模块,用于将电缆走线路径以增强现实叠加的方式叠加在待装配产品的空间位置区域并可根据装配人员的空间作业移动,进而引导电缆装配。本发明在输入产品三维模型和电缆接线关系及电缆数据表后可针对不同类型的复杂电子产品自动生成电缆走线路径,减少人为手工布线的工作量。采用增强现实显示的方式对电缆装配过程进行装配引导,从而达到保证产品电缆走线路径一致和最优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4850347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645676.0
申请日:2022-06-09
申请人: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IPC分类号: B21F1/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元器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插装元器件引脚快速成型装置及使用方法,其中成型装置包括用于安装元器件且内部设置有定位通孔的支撑块、与定位通孔的轴向滑动配合且贯穿定位通孔的调节件、安装在支撑件上且位于靠近引脚一侧的引脚导向件;还具体公开了该装置的使用方法。本发明能够有效的实现引脚不同角度的折弯,并保证在折弯过程中引脚受力均匀不会出现损坏,相比传统手工成型,折弯成型快速便捷、成功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4737176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250341.9
申请日:2022-03-11
申请人: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IPC分类号: C23C18/20 , C23C18/32 , C23C18/38 , C23C18/42 , C25D3/12 , C25D3/38 , C25D3/48 , C25D5/02 , C25D5/56 , H05K3/1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精密局部镀的保护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应用对象,设计介质的三维结构及其表面的共形电路;对完成数控加工合格的介质的表面喷涂可剥漆;激光去除可剥漆,形成局部保护区域;将涂覆有可剥漆的介质块进行化镀/电镀,形成铜、镍、金组合镀层;去除其余区域的可剥漆。本发明通过在设计对应的三维结构及共形电路之后对加工后的介质喷涂可剥漆,利用激光去除局部区域可剥漆形成局部保护区域,并在化镀/电镀加工后去除其余可剥漆,获得任意可视曲面的精细电路,相对贴合电路片工艺,本发明可在任意可视曲面制备辐射层。相对传统手工涂刷的可剥漆,避免了介质材料上的台阶面,保证电气性能稳定以及图形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340197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210256306.8
申请日:2022-03-16
申请人: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IPC分类号: H05K3/2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印制板BGA器件腹部区域敷形防护的方法,包括:步骤S1,通过压板组件将浸液组件固定在印制板上,并盖住印制板上需要进行敷形防护的BGA器件;然后利用浸液组件将界面材料附着在BGA焊点的表面;步骤S2,将附着了界面材料的BGA器件送入腔室中,腔室中充满汽化的涂料,采用等离子气相沉积将涂料沉积在附着了界面材料的BGA焊点表面形成防护膜。本发明通过界面反应和气相沉积的方法,使得涂料能够沉积在BGA器件的BGA焊点表面形成防护膜,对BGA焊点进行有效防护。与传统的涂覆材料和涂覆工艺相比,本发明解决了电子装备中印制板BGA器件腹部区域BGA焊点的三防问题,且不会对电子装备的性能产生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3866890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338877.8
申请日:2021-11-12
申请人: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功率FC光纤连接器,包括插头、插座和开口陶瓷套筒,在插头和插座设置有扩束合件,所述开口陶瓷套筒设置在扩束合件的前部,扩束合件的端面位于开口陶瓷套筒的中心位置;所述扩束合件包括透镜、端帽、外插芯、内插芯、金属套管和光纤;内插芯压入金属套管,在光纤前端熔接有端帽,熔接有端帽的光纤穿入内插芯并固化;内插芯前端设有扩束透镜,扩束透镜的尺寸小于内插芯,且扩束后的光斑光学轴和插芯物理轴重合;内插芯的外部套有外插芯,透镜凹陷于外插芯端面。本发明提高了光纤的耐功率能力,提高对接端面耐功率能力,克服了技术人员普通认为的FC光纤连接器不可进行高功率光传输的技术偏见。
-
公开(公告)号:CN116900530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725774.X
申请日:2023-06-19
申请人: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发明人: 程圣 , 陈帅 , 马晓琳 , 杨瑞欣 , 余克壮 , 李立 , 王天石 , 张富官 , 杜小东 , 金涛 , 刘正勇 , 马政伟 , 曹洪志 , 龙航飞 , 曾强 , 曾红玲 , 唐勇刚 , 杨光华
IPC分类号: B23K31/02 , H05K7/20 , B23K101/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L型互锁液冷流道结构及其焊接方法,涉及液冷散热结构以及连接技术领域,包括基板和盖板,基板表面设置有向下凹陷的液冷流道,基板表面沿液冷流道走向设置有向下凹陷的焊接凹槽,焊接凹槽的深度小于液冷流道深度,焊接凹槽的宽度大于液冷流道宽度,液冷流道位于焊接凹槽中部,盖板密封焊接在焊接凹槽上,盖板的宽度与焊接凹槽的宽度相适应,焊接凹槽与盖板之间设置有用于在二者焊接时起到横向阻碍熔池流动作用的互锁构件。本发明设计合理,液冷焊接结构进行了创新优化设计,交叉互锁,双L型互锁液冷流道结构漏液概率小于千分之一,降低一个数量级,可靠性提高百分之二十以上,解决了铝合金液冷散热流道的制造问题,以此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681237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636499.4
申请日:2023-05-31
申请人: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IPC分类号: G06Q10/0631 , G06Q10/1093 , G06Q50/0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线同类型产品不同物料需求产能等效约当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获取物料劳动定额工时数据;S2,获取物料需求产出/已完工数量;S3,基于获取的物料劳动定额工时数据和物料需求产出/已完工数量,建立等效约当关系。对于电子装备领域中的生产过程以装配为主的产品,通过本发明,可建立同类型不同物料之间的需求产能之间的等效约当关系。并且可将计算过程规则化、固化,企业在进行评估时,可采用信息化方式落地实现,是企业快速实时评估产能负荷度计算可用产能的重要一环。
-
公开(公告)号:CN114036452B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111330081.8
申请日:2021-11-11
申请人: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IPC分类号: G06F17/11 , G06Q10/0639 , G06Q50/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离散型生产线的产能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生产线所生产的产品中选取一个代表产品,将生产线所生产的其他所有产品的产量按标准工时换算成代表产品的产量;S2,计算假定产品的生产能力;S3,根据产能影响因素,采用模糊评价集合来描述各产能影响因素对生产线产能的影响强度,得到初始评估指标体系;S4,得到单产能影响因素对产线产能的评价,再利用单产能影响因素评价矩阵与各自权重的乘积得到各产能影响因素之间对产能大小的相对重要性,从而对生产线的产能进行综合评估。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精度较低、评估准确性已不能满足当前企业对产能评估的高精准要求等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