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508202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211188694.7
申请日:2022-09-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围岩扩容规律的开挖扰动岩体质量分级方法。方法包括:针对隧道的岩石进行三轴压缩试验,以获得荷载作用下岩石强度和体应变的演化规律;根据隧道地质情况和设计参数,建立隧道开挖扰动效应分析模型。并对隧道开挖过程进行数据仿真;确定隧道周边围岩体应变分布规律;基于计算结果和开挖扰动系数,进行开挖扰动影响分区,并根据扰动区分区范围确定考虑开挖扰动影响的岩体质量分级。因考虑了开挖扰动的影响,使得高地应力隧道围岩分级更为合理,避免高地应力隧道岩体质量分级与掌子面揭露岩体情况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4296132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111290233.6
申请日:2021-11-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基于随钻地震波的深部岩体质量探测方法及相关设备,该方法,通过安装在钻杆前端的第一地震检波器获取随钻地震波信号,并通过设置在钻孔周围的第二地震检波器获得被测深部岩体表面地震波响应信号;通过随钻地震波信号与所述地震波响应信号,得到互相关函数信号;基于互相关函数信号得到频散曲线,并基于频散曲线进行面波频散反演,得到钻孔周围岩体的横波速度模型;基于互相关函数信号确定纵波到达时间,并基于纵波到达时间进行纵波速度反演,得到钻孔周围岩体的纵波速度模型;基于横波速度模型与纵波速度模型,识别深部岩体的结构面的发育特征,从而可以在钻杆钻进过程中完成测试,并实现对钻孔周围的岩体质量进行精确的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6698204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488499.4
申请日:2023-05-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适应低温环境的高精度围岩温度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用于隧道洞室围岩岩体温度监测,包括伸入钻孔内并通过数根连接杆依次串接的数个联接头,在每一所述联接头内设有温度监测单元,所述温度监测单元包括通过电路连接的数字接口温度传感器及单片机,以监测不同孔深断面处围岩温度,其中,各所述温度监测单元之间通过CAN总线并联连接;本申请用于施工期及运行期隧道洞室围岩岩体温度的高精度监测,采用高精度的数字接口温度传感器进行现场温度测量并使用CAN总线传输数据,克服了长引线电阻对温度测量的影响及导致的长线干扰,具有最小化的测量干扰、最高的测量精度的优点、满足低温冻土环境测量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624137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376569.7
申请日:2023-04-10
Applicant: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深部岩体随钻数据的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该方法包括通过获取钻杆在钻进深部岩体的过程中的扭矩、压力、转速以及钻进速度;并对该扭矩、压力、转速以及钻进速度分别进行中值滤波处理,得到滤波扭矩、滤波压力、滤波转速以及滤波钻进速度;然后根据所述滤波扭矩、所述滤波压力、所述滤波转速以及所述滤波钻进速度确定所述深部岩体的测试岩石强度指数;并根据标准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岩石强度指数以及所述测试岩石强度指数确定所述深部岩体的单轴抗压强度,从而可以实现通过钻杆在钻进深部岩体的过程中的随钻量测来确定深部岩体的单轴抗压强度,并消除了随钻量测参数中的施工背景噪声,提高了确定的深部岩体单轴抗压强度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591379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633399.7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寒区硬岩隧道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寒区硬岩隧道的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上述用于寒区硬岩隧道的保温材料的原料按质量份包括:水泥70‑100份,预处理二氧化硅10‑14份,粉煤灰10‑16份,保温隔热骨料10‑20份,机制砂100‑120份,硅酸钾0.5‑1.2份,减水剂2‑2.6份,消泡剂0.1‑0.5份,速凝剂1‑2份,水17‑22份;预处理二氧化硅采用如下具体操作制备:将尼龙66加入至甲酸溶液中,60‑80℃搅拌1‑2h,加入正硅酸乙酯继续搅拌10‑20min,加入纳米氧化石墨烯搅拌1‑2h,降温至‑100~‑80℃,保温1‑2h,冷冻干燥。
-
公开(公告)号:CN118724503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926573.0
申请日:2024-07-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C04B24/42 , C04B103/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早强剂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防冻型超高性能混凝土早强剂,其原料按质量份包括:聚丙烯10‑15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1‑2份,氯化钠1‑4份,聚乙烯5‑10份,聚丙烯酸钠1‑2份,三氯化铝1‑2份,二乙醇胺4‑10份,三异丙醇胺1‑6份,硫酸钠1‑2份,硅溶胶1‑2份,正硅酸甲酯1‑2份,甲酸钙1‑2份,硫酸铝1‑2份,复合减水剂10‑20份,消泡剂0.1‑1份。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防冻型超高性能混凝土早强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防冻型超高性能混凝土早强剂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908118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11708144.8
申请日:2023-12-12
Applicant: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V1/3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随钻地震波尾波的岩体不连续面识别方法及相关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钻杆钻进待识别岩体过程中产生的地震波信号,并从所述地震波信号中确定间隔预设震源间距的第一尾波信号和第二尾波信号;基于所述第一尾波信息号和所述第二尾波信号确定随钻地震尾波在所述预设震源间距对应的局部岩体中的传播波速;基于所述传播波速对所述待识别岩体的不连续面进行识别,通过尾波分析可以准确的确定随钻地震尾波在局部岩体中的传播波速,从而可以通过该传播速度精确的识别岩体的不连续面。
-
公开(公告)号:CN116611262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698885.6
申请日:2023-06-13
Applicant: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隧道围岩分级的修正方法及相关设备,可以考虑工程扰动对围岩承载能力的劣化效应,使得围岩分级结果更加准确,为隧道与地下工程的合理设计及安全施工提供更可靠的保障。该方法包括确定隧道围岩的基本力学参数;根据基本力学参数以及FDEM方法确定断裂能参数;基于基本力学参数与断裂能参数构建隧道开挖计算模型;基于隧道开挖计算模型,采用FDEM方法模拟隧道开挖过程,以确定隧道开挖后产生的扰动区范围;基于扰动区范围内的岩石破裂情况对隧道围岩的初始完整性系数进行修正,以得到隧道开挖后围岩所对应的修正完整性系数;根据隧道围岩的基本力学参数及隧道围岩修正完整性系数确定隧道围岩的分级修正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031060B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110300777.X
申请日:2021-03-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山东科技大学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近场微震信号识别领域,公开了一种近场微震信号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获取微震信号的采集信号集,根据时域波形数据确定标准化波形集;根据标准化波形集获得单波段标准化波形集;根据单波段标准化波形的采样点确定升降步距比;在升降步距比大于预设升降步距比时,判定对应的采集信号为有效采集信号;根据有效采集信号和采集信号的数量确定有效微震信号,本发明通过微震信号的采集信号集确定标准化波形集,经过滤波得到单波段标准化波形集,通过单波段标准化波形的升降步距比确定有效信号,根据有效信号数量和采集信号数量的比值确定有效微震信号,可在提取较少信号特征参数的前提下,提高微震信号识别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914453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010746670.3
申请日:2020-07-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6F30/23 ,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薄层状软岩大变形预测方法,包括:获取层状软岩的岩石和层面的力学参数;基于所述力学参数建立所述层状软岩的有限元模型,并开展单轴压缩数值试验确定其单轴强度;定义层状软岩的层面影响因子FBP,其中基于所述强度特性数值试验有限元模型,控制层厚、层面倾角,开展参数敏感性分析,通过参数拟合得到层状软岩岩体强度和所述层面影响因子的定量关系基于隧道地质情况,确定隧道层状软岩的岩体强度σcm;基于开展层状软岩段隧道大变形预测。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薄层状软岩大变形预测方法能够达到在层厚小于10cm的情况下,考虑层理厚度、产状和剪切特性的定量预测层状软岩大变形预测的技术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