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67177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570325.3
申请日:2024-11-06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6N3/0464 , G06N3/084 , G06F18/214 , G06N7/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围岩探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地质推断过程的隧道灾害判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采集掌子面前方未开挖TSP数据和掌子面后方已开挖地质数据;步骤S2、将采集的掌子面前方未开挖TSP数据和掌子面后方已开挖地质数据利用地质参数推断模型推断出掌子面前方未开挖地质数据;步骤S3、构建岩爆灾害判识模型。本发明利用岩爆灾害判识模型结合采集的掌子面后方已开挖地质数据以及推断的掌子面前方未开挖地质数据,实现掌子面前方未开挖部分的岩爆灾害等级预测操作,为隧道地质施工提供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9349954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509135.0
申请日:2024-10-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C04B28/04 , C04B20/02 , C04B14/42 , C04B24/38 , C04B14/38 , E02D15/02 , E04G21/02 , C04B111/76 , C04B111/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超高性能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高寒地区可喷射超高性能混凝土,其原料包括:预混料和活化玻璃纤维,预混料和活化玻璃纤维的质量比为220‑300:6‑12;预混料的原料按质量份包括:水泥70‑80份,硅灰10‑20份,粉煤灰5‑15份,粗砂70‑75份,细砂33‑39份,超细复合粉10‑15份,减水剂4‑6份,速凝剂4‑8份,微晶纤维素5‑1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2份,硝酸铈铵0.01‑0.1份,乙二胺1‑2份,丙烯酸甲酯1‑2份,钢纤维3‑7份,氧化石墨烯1‑2份,水13‑17份;活化玻璃纤维则采用玻璃纤维经碱液处理后,与硅氧烷一同加入乙醇水溶液中加热处理得到。
-
公开(公告)号:CN118724503B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0926573.0
申请日:2024-07-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C04B24/42 , C04B103/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早强剂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防冻型超高性能混凝土早强剂,其原料按质量份包括:聚丙烯10‑15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1‑2份,氯化钠1‑4份,聚乙烯5‑10份,聚丙烯酸钠1‑2份,三氯化铝1‑2份,二乙醇胺4‑10份,三异丙醇胺1‑6份,硫酸钠1‑2份,硅溶胶1‑2份,正硅酸甲酯1‑2份,甲酸钙1‑2份,硫酸铝1‑2份,复合减水剂10‑20份,消泡剂0.1‑1份。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防冻型超高性能混凝土早强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防冻型超高性能混凝土早强剂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067224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570365.8
申请日:2024-11-06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6N5/04 , G06N7/01 , G06F18/2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围岩探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多阶段数据贝叶斯推断的隧道地质参数推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采集掌子面前方未开挖TSP数据和掌子面后方已开挖地质数据;步骤S2、将采集的数据划分形成数据集;步骤S3、将数据集进行条件概率计算,得到条件概率;步骤S4、利用贝叶斯推断模型对数据集进行先验概率计算,得到先验概率;步骤S5、利用贝叶斯推断模型对数据集进行第一次后验概率计算,得到第一次后验概率;步骤S6、将第一次后验概率作为先验概率。本发明实现了未开挖部分的地质数据的岩石坚硬程度、地下水情况、完整程度及地应力四项指标的推算,为隧道地质施工提供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8423091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522616.9
申请日:2024-04-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台州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岩隧洞仰拱抗浮与抗裂缓冲支护结构、施工方法及隧洞,缓冲支护结构包括仰拱初期支护、第一管式阵列组合梯度吸能层、仰拱二次衬砌、第二管式阵列组合梯度吸能层。管式阵列组合梯度吸能层由多孔轻质材料充填聚乙烯波纹管逐个摆放构成,自下而上轻多孔轻质材料密度逐渐增大、波纹管管径逐渐减小,管体两端通过构造钢筋与初期支护及锁脚锚管外露端部连接,第一管式阵列组合梯度吸能层管体沿隧道轴向布置,第二管式阵列组合梯度吸能层沿隧道横向布置。本发明通过管式阵列组合梯度吸能层,可为软岩隧洞工程仰拱上浮与抗裂变形控制提供良好的缓冲支护,同时通过梯度吸能设计,可兼顾行车等动力荷载作用诱发的沉降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16754120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661582.7
申请日:2023-06-06
Applicant: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1L5/17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三维应力分量的确定方法及相关设备,涉及隧道围岩应力测试领域,主要为解决传统的测量隧道三维应力分量的方法操作工序繁复、效率低下的问题。该方法包括:获取隧道内的至少十二个岩样,其中,所述至少十二个岩样是基于隧道的六个不同方向的钻孔获取的,每个方向至少获取两个岩样;基于所述至少十二个岩样确定六个方向的最佳正应力分量;基于所述六个方向的最佳正应力分量和每个方向的三个余弦表达式确定目标观测值表达式;基于所述目标观测值表达式确定所述隧道三维应力分量。本发明用于隧道三维应力分量的确定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6735056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654047.9
申请日:2023-06-05
Applicant: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隧道围岩扰动应力测试方法,包括:获取待监测隧道的隧道围岩的岩体基本质量等级;根据隧道围岩的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在隧道围岩上开设多个扰动应力测试钻孔;在各个扰动应力测试钻孔内间隔布置多个应力传感器;获取各个应力传感器的应力监测信息。该方法通过获取隧道围岩的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可以了解到待监测隧道围岩的岩体力学性质,从而根据隧道围岩的岩体基本质量级等级,进行扰动应力测试钻孔的布置,在隧道围岩上开设多个扰动应力测试钻孔,进而保证扰动应力测试钻孔的布置方式能够对隧道围岩的岩体力学性质具备较高的适应性和针对性,降低隧道岩体力学性质对监测成本的影响,提高关键区域应力监测结果的精度,为隧道围岩的稳定性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1914453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746670.3
申请日:2020-07-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6F30/23 ,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薄层状软岩大变形预测方法,包括:获取层状软岩的岩石和层面的力学参数;基于所述力学参数建立所述层状软岩的有限元模型,并开展单轴压缩数值试验确定其单轴强度;定义层状软岩的层面影响因子FBP,其中 基于所述强度特性数值试验有限元模型,控制层厚、层面倾角,开展参数敏感性分析,通过参数拟合得到层状软岩岩体强度和所述层面影响因子的定量关系 基于隧道地质情况,确定隧道层状软岩的岩体强度σcm;基于 开展层状软岩段隧道大变形预测。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薄层状软岩大变形预测方法能够达到在层厚小于10cm的情况下,考虑层理厚度、产状和剪切特性的定量预测层状软岩大变形预测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794732A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2010439581.4
申请日:2020-05-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断层破碎带软岩地应力估算方法,包括:获得硬岩地区的三个主应力的地应力测试结果,以确定硬岩地区的原始坐标系的应力矩阵;将硬岩地区的原始坐标系的应力矩阵转换成硬岩地区的大地坐标系的应力矩阵;将硬岩地区的大地坐标系的应力矩阵转换成硬岩地区的断层坐标系的应力矩阵;将硬岩地区的断层坐标系的应力矩阵转换成软岩地区的断层坐标系的应力矩阵;将软岩地区的断层坐标系的应力矩阵转换成软岩地区的大地坐标系的应力矩阵;将软岩地区的大地坐标系的应力矩阵转换成软岩地区的隧道坐标系的应力矩阵。该应力估算方法基于完整岩体地应力测试结果进行断层破碎带软岩地应力的估算,使大变形预测结果能良好符合实测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761684A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2010439361.1
申请日:2020-05-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3DP砂型砂芯技术的层状软岩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通过3D软件绘制分层非均匀强度模型,步骤2:根据研究问题及试验要求,调研并选择合适的3DP砂型砂芯技术打印材料;步骤3:根据分层非均匀强度模型进行分层分强度打印;步骤4:打印完成后,去除未粘结部分,余下粘结部分即为所需的层状软岩试样。该基于3DP砂型砂芯技术的层状软岩制备方法能成功制备软硬夹层、薄层状等非均匀强度层状岩体试样。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