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518511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788296.1
申请日:2024-06-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nventor: 马志超 , 熊俊名 , 沈郭祥 , 武子沂 , 佟帅 , 郭子馨 , 张微 , 解鸿偲 , 孙嘉政 , 赵文洋 , 杨在正 , 李超凡 , 李沂澄 , 寇博艺 , 李傢楷 , 刘一帆 , 赵宏伟 , 任露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点阵式微纳米冲击压入测试系统,涉及材料微观力学测试技术领域。包括三维电动定位模块,三维电动定位模块包括XY平移台和Z轴升降台;点阵式冲击压入模块,点阵式冲击压入模块包括设于Z轴升降台上的三自由度压电平台,三自由度压电平台的一个表面设有压电陶瓷促动器,压电陶瓷促动器一端连接有压头;夹具,夹具夹持有待测试件,待测试件正对压头;成像模块,成像模块包括显微镜头,显微镜头用于观察拍摄待测试件。本系统不仅能够实现原位微纳米冲击压入测试,同时其能够实现快速点阵式压入,且压入的精度较高;同时,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采用直驱式结构驱动压头,冲击响应时间更短,速度更快,能够实现更高应变条件冲击。
-
公开(公告)号:CN118111838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412329.2
申请日:2024-04-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原位微纳米冲击压入测试装置,属于材料微观力学测试技术领域。包括氮气发生模块、环境箱、高/低温加载模块、光学‑红外原位监测模块、电磁‑压电耦合冲击模块等。在环境箱中通入氮气,并由显微成像模块确定测试区域后,电磁‑压电冲击耦合模块可驱动压头冲击压入待测试样;高/低温加载模块可采用涡流感应线圈加热试样或者通过制冷液对试样加载低温,高/低温加载模块内嵌入的声发射传感器可监测试样表面裂纹扩展;光学‑红外原位监测模块可对冲击压入过程进行实时高速光学成像与红外成像。本发明可对材料进行高温或低温下的微纳米冲击压入测试,原位揭示材料冲击压入的力学性能演化规律与变形损伤机制。
-
公开(公告)号:CN118111837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412328.8
申请日:2024-04-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螺旋驱动冲击原位测试装置,属于材料微观原位测试领域。主要由箱体、电磁螺旋加速模块、试件装载模块、高速成像模块和红外成像模块等部分组成。电磁螺旋加速模块加速弹体,使弹体达到预期的冲击速度,并保证其冲击位置稳定;装载模块可通过调整平台调整倾角,改变压头冲击被测试件的角度,同时在被测试件背面通过声发射夹具装有声发射传感器,可通过声学信号获取被测试样表面裂纹生成及扩展情况;高速成像模块及红外成像模块可采集冲击过程中被测试件和压头的图像、速度、温度分布信息等。优点在于:将电磁驱动作为冲击压痕测试的驱动方案,速度范围大、且较为可控,结构新颖、体积适中,可实现良好的冲击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601078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566389.1
申请日:2023-11-2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数控机械试验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动态加载的摇篮式摆台可靠性试验装置,包括地平铁,所述地平铁上固定连接有电控柜和液压站,还包括:摇篮式摆台,固定在地平铁上;动态力加载部件,固定在支撑部件上;动态扭矩加载部件,固定在支撑部件上;制动性能测试部件,固定在地平铁上;支撑部件,设置在地平铁上,用于安装动态力加载部件和动态扭矩加载部件;测试部件。本发明提供的装置能够对处于任意位置(‑90°至+90°之间)的摇篮式摆台开展可靠性试验,不再局限于单一位置,同时能在工件转动时模拟动态切削力和动态切削扭矩的加载;此外,本发明提供的装置还能够对摇篮式摆台制动性能开展可靠性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17562583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410062834.9
申请日:2024-01-1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nventor: 张微
IPC: A61B8/08 , A61B5/346 , G06F18/25 , G16H50/70 , G06N3/045 , G06N3/0464 , G06T7/00 , G06V10/44 , G06V10/764 , G06F18/21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人工智能辅助的心脏功能检测系统及方法,涉及智能化检测技术领域,其获取被分析患者对象的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提取所述超声心动图和所述心电图的图像特征以得到超声心动特征图和心电特征图;对所述超声心动特征图和心电特征图进行基于空间互注意力机制的增强处理和跨模态交互处理以得到多模态心脏功能表征特征向量;基于所述多模态心脏功能表征特征向量,确定心脏功能健康等级。这样,可以更准确地确定心脏功能的健康等级,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精准的指导和决策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4370999A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111635407.8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M13/026 , G01M13/027 , G01M13/0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控车床滚动功能部件可靠性试验装置,它包括:轴向力加载单元、径向力加载单元、液压泵站、控制台、斜床床身;轴向力加载单元和径向力加载单元平行设在斜床床身上;液压泵站和控制台设在斜床床身旁;轴向力加载单元上设有第一移动副、第一工作台,第一工作台可通过第一移动副在斜床床身上滑动;径向力加载单元上设有第二移动副、第二工作台,第二工作台可通过第二移动副在斜床床身上滑动;第一工作台与第二工作台通过传力杆连接,并平行运动;本技术方案同时模拟加载切削过程中的轴向力和径向力以及转速;还可有效模拟真实车刀切削过程中产生的高频或低频振动;实现对数控车床滚动功能部件实际工况的模拟及可靠性的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09740184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1811492638.6
申请日:2018-12-0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6F30/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次压入实现凹坑形微阵列结构单元表面平坦化的方法,属于机械领域。针对凹坑形微阵列结构单元的机械加工过程进行模拟,即使用维氏压头压入材料表面形成特征尺寸为微米级的凹坑单元,由于材料表面受力的作用会在凹坑周边形成凸起现象并伴随残余应力的存在。为使表面平坦化和降低表面残余应力,使用立方角压针垂直压入特征尺寸为微米级的凹坑单元侧面,形成特征尺寸为纳米级的压痕,释放材料存储的残余应力,以达到使功能表面平坦化的目的。此方法为精密机械加工技术制造的微阵列结构功能表面提供了表面平坦化方法。操作简单,设备功能丰富,可用于大规模的成批机械加工。
-
公开(公告)号:CN114111440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414540.0
申请日:2021-11-2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炮直线推进材料服役工况构建与原位测试方法,属于力学测试领域。该方法通过集成多级电磁线圈、脉冲激光器、阻尼减震器、载流滑动模块等,构建高速瞬态冲击服役工况,研制适用于小特征尺寸材料极端条件等价原位测试仪器装备。与此同时,基于仿生复眼成像的结构特点和光谱特征,将光学、红外、声发射等多种非接触光谱或声谱检测手段进行功能集成,将研制的“光学‑红外‑声发射”多光谱原位监测模块集成于原位测试仪器装备,实现测试微区“冲击响应‑表面形貌‑温度分布‑缺陷形核”的“同步‑同位”实时原位监测,为研究电磁炮关键材料的力学行为提供新颖的测试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0946678B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1911404701.0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生多孔梯度人工髋关节基体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基于低密度区、中密度区和高密度区三种基本单元,分别构建具有有序多孔梯度特性的低密度区、中密度区和高密度区,通过三种单元的组合构建人工髋关节模型的基体部分。该方法以具有多孔梯度特性的骨关节基体为仿生模板,通过对具有不同结构、密度特性的三种基本单元的排列方式和空间布局进行仿生设计,可获取与未置换前的骨关节力学性能较为接近的仿生人工髋关节基体,可以有效避免以往人工关节置换术中的无菌性松动并发症,提高人工关节的服役寿命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263357A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2110579811.1
申请日:2021-05-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重庆研究院
IPC: B23Q1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控机床监测领域,具体是一种便携式数控机床状态监测装置,包括支撑安装柱,还包括:两组转动伸缩固定模块,分别设置在支撑安装柱的两端;且转动伸缩固定模块均通过定位安装结构与支撑安装柱连接;移动变位监测模块,活动安装在支撑安装柱上,通过组合式的定位安装结构,使得装置便于运输和装卸,通过伸缩转向调节,实现装置的挤压固定,使得装置不仅能够适应不同内部结构数控机床的安装,且能够进行初始角度调节,通过多轴转动调节配合高度调节,实现多角度的监测作业,并在导向移动的作用下实现变位,进一步提升监测的范围,使得装置能够高效获取数控机床的状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