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195595A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310112047.2
申请日:2013-04-01
Applicant: 天津大学
IPC: F02D21/08 , F02M31/08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发动机中低负荷工况下的外部进气加热与内部EGR协同控制方法,采用具有利用废气控制进气温度、可变气门机构控制内部EGR以及测量进气温度功能的发动机,根据进气温度调节外部进气加热量和内部EGR率,如果进气温度高于阀值,首先将内部EGR率减到0,然后再减小外部进气加热量;如果进气温度低于阀值,则增加外部进气加热量的同时提高内部EGR率;如果进气温度等于阀值,则增加外部进气加热量的同时减小内部EGR率;本发明在瞬态工况采用内部EGR率可以迅速提高缸内温度,达到所需要的温度。在稳态工况,采用外部废气加热与外部热EGR策略进气加热替换内部EGR策略可以降低泵气损失,实现最佳的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762000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197733.4
申请日:2016-12-22
Applicant: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体摇臂液压无极可变气门机构,包括发动机气门组件,凸轮、气门顶杆,第一、二摇臂以及连接第一、二摇臂起调节正时和升程的中间轴件;第一摇臂中间有一一定弧度的凸台,与第二摇臂的伸出凸体相配合,通过中间轴间连接一起,形成一密封主空腔体,中间轴件表面有进油的弧形凹槽与出油的弧形凹槽,以不断向主空腔体供油与卸油,当凸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摇臂转动,第一摇臂通过空腔体中密封的液压油带动第二摇臂转动,从而打开气门,通过旋转调节中间轴件的位置,从而进油的弧形凹槽与出油弧形凹槽相对主空腔体的边缘的位置改变,改变最后形成主空腔体体积,最终实现改变气门开起的时间和角度,其控制简单,操作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3195595B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310112047.2
申请日:2013-04-01
Applicant: 天津大学
IPC: F02D21/08 , F02M31/08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发动机中低负荷工况下的外部进气加热与内部EGR协同控制方法,采用具有利用废气控制进气温度、可变气门机构控制内部EGR以及测量进气温度功能的发动机,根据进气温度调节外部进气加热量和内部EGR率,如果进气温度高于阀值,首先将内部EGR率减到0,然后再减小外部进气加热量;如果进气温度低于阀值,则增加外部进气加热量的同时提高内部EGR率;如果进气温度等于阀值,则增加外部进气加热量的同时减小内部EGR率;本发明在瞬态工况采用内部EGR率可以迅速提高缸内温度,达到所需要的温度。在稳态工况,采用外部废气加热与外部热EGR策略进气加热替换内部EGR策略可以降低泵气损失,实现最佳的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195630B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310112046.8
申请日:2013-04-01
Applicant: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凸轮动力的供油正时与持续期可变的装置,包括泵体、泵体上的两个进回油通道、泵盖、柱塞、柱塞套、柱塞弹簧、两个控制齿轮、发动机凸轮、带销子槽的齿轮、销子、控制齿轮、顶杆。柱塞套的外回转表面上设有一组与一控制齿轮啮合的外齿,通过转动该控制齿轮,柱塞套可以独立的相对泵体转动,与柱塞相连的顶杆经过销子由带销子槽的齿轮带动,通过另外一个控制齿轮对其控制,柱塞也可独立的相对泵体转动。本发明通过调节柱塞与柱塞套上体之间在轴向上的相对位置实现供油正时的单独调节,通过调节柱塞套上体与柱塞同步转动来实现油量的单独调节。本发明能实现供油时刻和供油量的独立调节,降低排放,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与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266927B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310164664.7
申请日:2013-05-07
Applicant: 天津大学
IPC: F01L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压式无级可变气门摇臂系统,用于实现发动机运行区间提供气门早开、早关、晚开、晚关策略。该系统包括气门、气门弹簧和由凸轮驱动的气门顶杆,所述气门顶杆与所述气门之间连接有第一、二摇臂,还设置有多个液压油通道,用以提供液压动力的发动机机油源。所述凸轮提供从气门早开到气门晚关的动力,所述气门弹簧提供回复力,所述的第一摇臂通过所述的转动轴与所述第二摇臂相互转动,第二摇臂内设有可以滑动的并与第一摇臂紧密接触的液压活塞,通过控制一电磁阀从而控制与之相连的液压活塞运动,进而改变第一、二摇臂之间的转动角度,最终实现了气门运动规律的改变,本发明采用凸轮与低压油源组合,结构简单,能耗低。
-
公开(公告)号:CN103133205B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310081487.6
申请日:2013-03-14
Applicant: 天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51/0603 , F02D19/0694 , F02M21/0248 , F02M43/04 , F02M45/086 , F02M2200/46 , F02M2200/703 , Y02T10/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通道压电喷油器,包括双通道喷油器本体,其底端依次连接有上中间体、下中间体和双通道针阀体,其顶端设有两个油管接口且每个油管接口内均设有油管油道,其内部设有两个积层式压电驱动器和两条分别与两根油管油道连通的喷油油道;上中间体和下中间体连接后形成一中间连接体,在中间连接体中设置有自上而下贯通的外控制油道、外喷油油道、内控制油道和内喷油油道;双通道针阀体是套筒结构,其内部设有内喷油嘴和外喷油嘴;两个积层式压电驱动器控制中间连接体内的内控制油道和外控制油道内的油压以控制双通道针阀体内的内针阀和外针阀的开启和关闭,进而控制内喷油嘴和外喷油嘴的喷油动作。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3850745A
公开(公告)日:2014-06-11
申请号:CN201410071945.2
申请日:2014-02-28
Applicant: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体凸轮的柱塞式可变气门装置,包括活动凸轮,发动机气门,摇臂,挺柱,凸轮轴,柱塞,开关电磁阀,所述活动凸轮内部设有液压腔,液压腔内设有柱塞,所述凸轮轴的外表面上设有固定凸轮,所述固定凸轮沿所述凸轮轴的轴向位置与所述柱塞的位置对正,所述柱塞与固定凸轮的轮廓接触,所述固定凸轮带动柱塞在液压腔内往复运动,通过控制开关电磁阀的开闭,所述凸轮轴带动所述活动凸轮摆动,进而实现气门正时与升程的改变,本发明既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和无凸轮配气技术结合,解决其流量不足,落座速度快的缺点。适应范围广,能耗低,控制简单,有利于可变配气技术在发动机上的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6762164B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611223342.5
申请日:2016-12-26
Applicant: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用多种燃料压燃式发动机自调节可变气门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可变气门系统、可燃用多种燃料的压燃式发动机、进气加热装置、控制单元ECU以及贴近气缸的振动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排气口处温度传感器、转速传感器。压燃式发动机可以燃用包括汽油、柴油在内的各种燃料,所述可变气门系统为双可变气门并且可以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由所述控制单元ECU进行无极控制,控制单元ECU通过采集上述各传感器的信号,通过综合处理判断出发动机所燃燃油大致性质,进而控制可变气门系统做出相应的控制策略。本系统可确保燃用不同燃油的压燃式发动机其可变气门系统控制策略最优化,以确保发动机的安全高效的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3967555B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410172485.2
申请日:2014-04-25
Applicant: 天津大学
IPC: F01L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活动凸轮的可变气门升程装置,包括固定装置,活动凸轮,气门,气门弹簧,摇臂,挺柱,电磁阀,凸轮轴,凸轮轴的转动带动活动凸轮转动,使气门的挺柱进行往复运动,从而压缩气门弹簧驱动发动机气门;活动凸轮内部设有可沿活动凸轮对称中心移动的键,同时活动凸轮内部设有一通孔,通孔靠近凸轮最大半径端为半椭圆面,固定装置内部设有与半椭圆面互相配合的活动柱塞,通过控制电磁阀,改变活动柱塞与通孔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改变活动凸轮的运动规律,实现气门升程的可变,本发明适应范围广,能耗低,控制简单(只在气门运动规律改变时才进行控制,而不需要每个发动机工作循环进行控制),有利于可变配气技术在发动机上的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3953415A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410137994.1
申请日:2014-04-08
Applicant: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逆压电效应的新型压电式无级可变气门机构,主要包含电位转换器、行程放大器、充油装置及气门装置等。理论上,基于单片机程序控制可以实现任何电压信号型线的输入,从而实现任何形状的气门升程曲线,因此,可以对气门正时、气门升程、气门型线等各种气门运动参数进行独立灵活的控制。该发明应用于进气门时可实现内燃机压缩比的连续可变,应用于排气门时可以实现膨胀比的连续可变;通过压缩比和膨胀比的优化,可实现在降低压缩功的同时增加膨胀功,提高内燃机的热效率。本发明解决了传统基于纯机械式、液压式、电磁式可变气门机构的固有缺陷,并具有控制独立灵活、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等特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