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硒红茶菌绿茶芝麻酥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49141B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310306435.4

    申请日:2013-07-19

    Abstract: 一种富硒红茶菌绿茶芝麻酥及其制备方法,其原料组成包括:芝麻 20~30 g,麦芽糖5~10 g,葡萄糖浆15~20 g,白砂糖5~10 g,精盐0.3~0.5 g,超微绿茶粉1~2 g,红茶菌发酵液40~60 ml。制备方法为:将麦芽糖、葡萄糖浆、白砂糖、精盐放入红茶菌发酵液中进行熬煮,熬煮温度为:100~110℃,熬煮时间为15~20 分钟,同时将超微绿茶粉加入芝麻中均匀搅拌,然后一起加入到熬煮好的糖浆中趁热搅拌,并出锅整形、切块,待冷却后包装成型。本发明将传统芝麻酥与营养丰富的富硒红茶菌和超微绿茶粉结合起来,改“喝茶”为“吃茶”,生产出食品酥既具有茶香味浓郁,口感既酸又甜,有助于健胃消食,又具有绿茶的营养成分及硒的保健功效,且大大拓展了中低档茶,尤其是夏秋茶的深加工与综合利用途径。

    一种名为油茶皂苷C1和油茶皂苷C2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4311623A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410676245.6

    申请日:2014-11-21

    Abstract: 一种名为油茶皂苷C1和油茶皂苷C2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制备上述名为油茶皂苷C1和油茶皂苷C2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时,首先取油茶籽饼粕,并将其粉碎;然后用有机溶剂提取粉碎后的油茶籽饼粕,提取液经过减压浓缩制得膏状提取物;再将所述膏状提取物分离纯化得到油茶皂苷C1和油茶皂苷C2。本发明提供了两种上述名为油茶皂苷C1和油茶皂苷C2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在制备抗人肝癌细胞(BEL-7402)、人低分化前胃癌细胞(BGC-823)、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白血病细胞(HL60)和人口腔上皮癌细胞(KB)药物方面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两个具有生物活性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对农业和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有效开发利用油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本发明中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较低。

    一种富硒绿茶瓜子仁酥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40834A

    公开(公告)日:2012-08-22

    申请号:CN201210138446.1

    申请日:2012-05-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硒绿茶瓜子仁酥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按如下重量份配比:瓜子仁40~60 g,麦芽糖50~60 g,葡萄糖浆40~60 g,白砂糖40~50 g,超微茶粉40~50 g,精盐30~50 g,奶油10~20 g;所述超微茶粉是以含硒量为0.35~0.45 μg/g的富硒绿茶为原料经超微粉碎加工粒度获得200 目以下粒径范围为200 目以下的超微茶粉;其制备方法包括超微茶粉的制备、瓜子仁的预处理、麦芽糖、葡萄糖浆、白砂糖的熬制、富硒绿茶瓜子仁酥成型等步骤,本发明是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加工手段,将营养丰富的瓜子仁与茶叶的风味和色泽结合起来,生产出既含有茶叶的独特风味,有具有瓜子仁的营养品质的茶制休闲保健食品,满足消费者的对瓜子仁酥类食品的多样化需求,具有较好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一种利用核磁共振氢谱鉴别与定量分析花椒中掺伪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24439B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111591472.5

    申请日:2021-12-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食品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核磁共振氢谱鉴别与定量分析花椒中掺伪的方法,对花椒样品进行氘代氯仿提取后,测试氢谱信号;所得氢谱数据经过峰位移校正,数据分箱,归一化处理,建立随机森林模型,形成判别掺油或掺椒测试标准。根据随机森林模型判别结果,分别找到掺油及掺山东花椒差异标志物信号。对不同掺油量或掺椒的花椒差异标志物信号与掺油或掺椒量进行线性拟合,得到峰面积与掺油或掺椒量之间的关系,可用于定量分析花椒中的掺油或掺椒量;解决了现有的花椒掺伪鉴别采用的感官评判方法对审评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要求,评判结果易受外界因素干扰,无法准确对掺伪进行定量的问题。

    一种检测吊白块含量的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420716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0872172.2

    申请日:2022-07-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食品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吊白块含量的方法及其应用。所述方法包括:包括:混合多巴胺、间苯二酚和待测样品得到混合溶液,充分反应后检测所述混合溶液的荧光强度,将检测结果和吊白块标准曲线对比得到所述待测样品中吊白块含量。本发明基于多巴胺和间苯二酚的反应原理提供了一种检测食品中吊白块含量的方法,其样品处理简单、基质耐受性强、准确性高,对于粉丝、面粉、米粉以及多种其他食品中吊白块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监测塑料包装中光起始剂-907渗透行为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25310B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110415634.3

    申请日:2021-04-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监测塑料包装中光引发剂渗透行为的方法,属于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步骤为:将光引发剂溶解在油墨常用溶剂中滴在塑料包装的表面,放入用锡箔纸包住的密闭培养皿里,迁移一段时间后,在光引发剂暴露的同一位置处滴加纳米金溶胶,干燥后进行拉曼光谱检测。本发明建立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不需要复杂的样品前处理操作,样品及试剂用量少、成本低,检测快速,灵敏度高,适合于光引发剂迁移行为的监测。

    茶叶悬浮单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22519A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710344329.3

    申请日:2017-05-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5/04 C12N2500/30 C12N2500/34 C12N250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叶悬浮单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包括茶树叶片的选取、无菌叶片的消毒、愈伤组织的诱导、液体悬浮细胞的培养、液体悬浮细胞的扩大培养、单细胞分离等步骤。本发明方法所制备的茶叶悬浮细胞生长速度快,代谢活性较高。建立了一个快速生长的悬浮细胞培养体系及单细胞分离方法,为茶叶细胞学研究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奠定基础。对后续茶树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代谢物细胞定位及代谢机理研究及外源化合物胁迫条件下茶树细胞代谢物变化及机制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平台。

    一种苦瓜绿茶降糖含片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94364A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1210401616.0

    申请日:2012-10-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苦瓜绿茶降糖含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按如下重量份配比:苦瓜浸提物0.2~0.4g,速溶绿茶粉0.1~0.3g,玉米淀粉1.0~1.3g,β-环状糊精0.5~0.8g,木糖醇3.0~4.0g,经充分搅拌均匀后,加入适量乙醇润湿后制粒,再经50~60℃以下烘箱内干燥后,压制成一定规格的含片。采用该工艺配方压制的含片硬度适中,无黏附感,且甜度适宜,具有苦瓜和绿茶特有的甘苦与茶香风味。本发明所制备的苦瓜绿茶降糖含片既有辅助降糖药理功能,又具有一定的食疗营养价值,而且口感好,携带和食用方便,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与推广价值。

    一种纳米农药拉曼探针、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660041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210260175.0

    申请日:2022-03-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农药拉曼探针、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SERS检测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1:合成带负电荷的nSiO2和GNPs;S12:通过硅烷偶联剂将nSiO2修饰改性为正电荷,即得到A‑nSiO2;S13:将A‑nSiO2与负电荷的GNPs通过静电吸附力作用在一起,使A‑nSiO2的表面均匀地吸附一层GNPs得到GNPs‑A‑nSiO2;S14:GNPs‑A‑nSiO2吸附福美铁后,福美铁分子落在两个相邻的GNPs颗粒中间,产生SRES信号,从而通过SRES信号来追踪定位nSiO2。本发明可以利用SERS检测此拉曼探针在茶树体内的信号,从而原位无损地测定纳米农药在植物体内的渗透;为后续的农药制剂的研发和纳米农药与植物互作机理研究提供帮助和新的思路,值得被推广使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