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768404B
公开(公告)日:2013-01-09
申请号:CN200480009017.8
申请日:2004-03-29
Applicant: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G11/30 , H01G11/50 , H01G11/28 , H01G11/66 , H01M4/133 , H01M4/137 , H01M4/60 , H01M4/66 , H01M4/70 , H01M4/74 , H01M10/05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9/155 , H01G9/016 , H01G9/058 , H01G11/06 , H01G11/12 , H01G11/28 , H01G11/32 , H01G11/60 , H01G11/62 , H01G11/70 , H01M4/133 , H01M4/137 , H01M4/602 , H01M4/667 , H01M4/70 , H01M4/742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10/0585 , H01M10/0587 , Y02E60/13 , Y02T10/7011 , Y02T10/70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解质电容器,其具有在集电体上的电极,该集电体具有贯穿前后表面的孔,其中,在集电体的通孔上形成的电极材料很少脱落,并且能获得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有机电解质电容器包括正极、负极和能够传导锂离子的电解质,其中,正极含有能够可逆地承载锂离子及/或阴离子的物质作为正极活性材料,负极含有能够可逆地承载锂离子的物质作为负极活性材料,正极和负极具有在电极基板上的正极活性材料层和负极活性材料层,该电极基板具有导电层,该导电层由导电材料在具有通孔的集电体上构成,且负极用电化学方法承载锂离子。
-
公开(公告)号:CN101138058B
公开(公告)日:2011-03-30
申请号:CN200580004509.2
申请日:2005-10-19
Applicant: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11/72 , H01G11/06 , H01G11/12 , H01G11/28 , H01G11/38 , H01G11/62 , H01G11/70 , H01G11/86 , Y02E60/13 , Y02T10/70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量密度、输出密度高的高容量的锂离子电容器。该锂离子电容器,具有正极(1)、负极(2)以及作为电解液的锂盐的非质子性有机溶剂溶液,正极活性物质是能够可逆地承载锂离子和/或阴离子的物质,负极活性物质是能够可逆地承载锂离子和阴离子的物质,正极和负极短路后的正极和负极电位小于或等于2.0V,由隔着隔板(3)交替层叠的正极(1)和负极(2)构成电极单元(10),电池由2个或2个以上的电极单元构成,在电极单元之间配置锂金属(4),通过使锂金属和负极和/或正极电化学接触,预先将锂离子承载在负极和/或正极中。
-
公开(公告)号:CN101645519A
公开(公告)日:2010-02-10
申请号:CN200910162468.X
申请日:2009-08-05
Applicant: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G9/016 , H01G9/058 , H01G9/155 , H01G11/50 , H01G11/70 , H01M4/70 , H01M4/742 , H01M10/0413 , H01M10/0585 , Y02E60/122 , Y02E60/13 , Y02T10/7011 , Y02T10/70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装置,其抑制电极中的离子嵌入量的波动。蓄电装置的电极层叠单元将正极和负极层叠而构成。在蓄电装置中设置有锂电极,锂电极与负极连接。通过向蓄电装置中注入电解液,使锂离子从锂电极向负极放出。在正极集电体(20)及负极集电体(23)上,形成将锂离子沿层叠方向引导的通孔(20a、23a)。集电体(20、23)的边缘部(30a、31a)的通孔开口率设定为比中央部(30b、31b)的通孔开口率小。在电解液容易浸透的边缘部上,将通孔开口率设定得较小,以抑制浸透。另一方面,在电解液难以浸透的中央部上,将通孔开口率设定得较大,以促进浸透。由此,使电解液分布均匀,从而使得嵌入量均匀。
-
公开(公告)号:CN100578700C
公开(公告)日:2010-01-06
申请号:CN200580001498.2
申请日:2005-10-19
Applicant: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85 , H01G11/06 , H01G11/58 , H01M4/0404 , H01M4/139 , H01M4/70 , H01M10/0587 , Y02E60/13 , Y02T10/70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量密度、输出密度高的高安全性的锂离子电容器。该锂离子电容器,具有正极、负极以及作为电解液的锂盐的非质子性有机溶剂电解质溶液,正极活性物质是能够可逆地承载锂离子和阴离子的物质,负极活性物质是能够可逆地承载锂离子的物质,正极和负极短路后的正极及负极电位小于或等于2.0V,其特征在于,正极和负极分别在具有贯穿正反面的孔的正极集电体和负极集电体的双面上,分别由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活性物质形成电极层,具有该正极和负极卷绕或层叠的电池结构,卷绕或层叠的电极的最外部为负极,其中,被卷绕或层叠的电极的最外部的负极为在具有贯穿正反面的孔的负极集电体的双面上具有电极层的负极。
-
公开(公告)号:CN101546649A
公开(公告)日:2009-09-30
申请号:CN200910132340.9
申请日:2009-03-30
Applicant: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极的制造方法、蓄电装置及中间层叠材料,用于提高具有开孔集电体的电极的生产率。在集电体层叠工序中,形成集电体层叠单元(30),其由集电体材料(31、32)以及薄膜材料(33)构成。另外,在阻蚀层印刷工序中,在集电体层叠单元的两面上形成规定图案的阻蚀层(34)。在蚀刻工序中,将阻蚀层(34)用作掩模而实施蚀刻处理,在各集电体材料上形成通孔(20a、23a)。在阻蚀层去除工序中,使阻蚀层从集电体层叠单元去除。因为对多个集电体材料实施蚀刻处理,所以可以提高电极的生产率。另外,在涂敷浆料时,由于能够利用薄膜材料防止电极浆料的脱落,因此可以在水平方向上运送集电体层叠单元,可以提高电极的生产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536241A
公开(公告)日:2009-09-16
申请号:CN200780041795.9
申请日:2007-11-09
Applicant: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C01G31/00 , C01P2002/72 , C01P2002/88 , C01P2004/03 , C01P2006/40 , H01M4/131 , H01M4/364 , H01M4/485 , H01M4/587 , H01M4/602 , H01M4/622 , H01M4/70 , H01M10/05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提高钒氧化物等作为电极活性物质的特性改善效果的新结晶构造,其使钒氧化物等层状结晶性物质的结晶构造形成为非晶状态和层状结晶状态以规定比例共存。在所述结构的层状结晶性构造中,由于形成层长(L1)小于或等于30nm的层状结晶性晶粒,所以离子向层间的出入变容易,如果将所述物质用作正极活性物质,则可以构成放电容量、循环特性良好的非水类锂离子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1504888A
公开(公告)日:2009-08-12
申请号:CN200910008731.X
申请日:2009-02-06
Applicant: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413 , H01G9/016 , H01G9/058 , H01G9/155 , H01G11/06 , H01G11/12 , H01G11/28 , H01G11/70 , H01G11/72 , H01G11/86 , H01M4/0404 , H01M4/661 , H01M4/70 , H01M4/742 , H01M10/0525 , H01M10/0585 , Y02E60/13 , Y02T10/7011 , Y02T10/70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装置,其使具有离子供给源的蓄电装置的制造作业简化。该蓄电装置具有由正极(14)和负极(15)层叠而成的电极层叠单元(12),在电极层叠单元的最外部设有锂电极(16)。正极具有正极集电体(20)和正极复合层(21),负极具有负极集电体(22)和负极复合层(23)。锂电极具有焊接在负极集电体上的锂电极集电体、和夹持在锂电极集电体和负极之间的锂单元(27)。锂单元由与锂电极集电体接触的锂保持板(27a)和设置在其上的锂离子供给源(27b)构成。由于没有在锂电极集电体上设置锂离子供给源,而是将锂电极集电体单独进行层叠并焊接,所以可以避免锂离子供给源的损伤,并实现制造作业的简化。
-
公开(公告)号:CN101436684A
公开(公告)日:2009-05-20
申请号:CN200810177027.2
申请日:2008-11-12
Applicant: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4/485 , H01M4/525 , H01M4/5815 , H01M4/587 , H01M4/606 , H01M4/80 , H01M12/005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以提高耐久性的蓄电装置,其具有:第1蓄电要素,其具有正极复合层(22)和与其相对的负极复合层;以及第2蓄电要素,其具有正极复合层(27)和与其相对的负极复合层。第1蓄电要素与第2蓄电要素并联连接。为了使第1蓄电要素高容量化,正极复合层(22)中含有钴酸锂。为了使第2蓄电要素高输出化,正极复合层(27)中含有活性炭。配置于正极复合层(22)和正极复合层(27)之间的集电体上设有通孔。具有高容量特性的第1蓄电要素的正极集电体经由具有电阻器的通电线路与正极端子连接。由此,在大电流充放电时,可以限制流过第1蓄电要素的电流。因此,在高速充放电时,可以保护第1蓄电要素而提高蓄电装置的耐久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292310A
公开(公告)日:2008-10-22
申请号:CN200680038604.9
申请日:2006-10-17
Applicant: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容器,其具有:由能够可逆地承载锂离子和/或阴离子的材料构成的正极,由能够可逆地承载锂离子的材料构成的负极,以及由锂盐的非质子性有机溶剂电解质溶液构成的电解液。(a)负极活性材料是氢原子数和碳原子数之比等于或大于0且小于0.05的难石墨化碳。(b)负极和/或正极预先掺杂锂离子,使得当电池放电到电池充电电压的一半时,相对于金属锂电位的负极电位可以等于或小于0.15V。
-
公开(公告)号:CN101140986A
公开(公告)日:2008-03-12
申请号:CN200710149545.9
申请日:2007-09-06
Applicant: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4B38/0022 , C04B35/83 , C04B2111/00853 , H01G11/06 , H01G11/36 , H01G11/42 , H01G11/50 , H01M4/133 , H01M4/366 , H01M4/587 , H01M10/0525 , Y02E60/13 , Y10T428/249953 , C04B38/0054 , C04B38/007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进一步提高低温性能和能量密度以及实现高输出化的蓄电装置用负极活性物质。使用的负极活性物质构成为:其由成为核心的碳粒子和在该碳粒子的表面和/或内部形成的具有石墨烯构造的纤维状碳的碳复合体构成,所述碳复合体的全部中孔容积为0.005~1.0cm3/g,细孔径为100~400的中孔占全部中孔容积的25%或25%以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