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开(公告)号:CN104903406B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480004298.1
申请日:2014-01-09
Applicant: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IPC: C08L101/14 , C07D403/00 , C08J5/18 , C08K5/34 , C08L1/08 , G02B5/30 , G02F1/1335 , G02F1/1336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5/3083 , C07D207/32 , C07D249/04 , C07D249/08 , C07D249/10 , C07D249/12 , C07D249/14 , C07D271/10 , C07D285/08 , C07D401/04 , C07D403/00 , C07D403/10 , C07D403/12 , C07D403/14 , C07D405/04 , C07D407/04 , C07D409/04 , C07D413/04 , C07D417/04 , C08J5/18 , C08K5/34 , C08K5/3472 , C08L1/08 , C08L1/10 , C08L1/12 , C08L1/28 , C08L101/14 , G02B5/30 , G02B5/305 , G02F1/13363 , G02F1/133634 , G02F2001/133541 , G02F2001/133638 , H01L51/0034 , H01L51/0067
Abstract: 本发明的解决课题在于提供可以形成依赖于环境湿度的光学值变动收到了抑制的膜的树脂组合物及其中所含的三唑化合物。另外,提供使用了该树脂组合物的依赖于环境湿度的光学值变动受到了抑制的光学膜及光学透镜、进而使用了该光学膜的耐湿性优异的偏振片、圆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为至少含有树脂和具有5元或者6元的芳香族烃环或芳香族杂环的化合物的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为水吸附性树脂,且所述具有5元或者6元的芳香族烃环或芳香族杂环的化合物为具有至少三个具有特定的NICS值的特定的芳香族环、且该特定的芳香族环相互经由单键或2个以下的原子而连接的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18891509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380026357.4
申请日:2023-03-09
Applicant: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容易与对象物质相互作用且可取得大量数据的状态感知用复合发光信号发生材料。解决上述课题的状态感知用复合发光信号发生材料具有核酸结构和键合于上述核酸结构的主链的至少1个发光性化合物残基;并且,对单一激发光呈现出选自荧光、磷光、激基缔合物发光、激基复合物发光、热活化延迟荧光、激发态分子内质子发光、三重态‑三重态湮灭发光、扭转分子内电荷转移发光和聚集诱导发光中的二种以上的发光。
-
公开(公告)号:CN109155370B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1780029637.5
申请日:2017-04-28
Applicant: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使用于主体材料、电子传输性材料及空穴传输性材料中的任一种也显示出优异的性能、且提高了驱动电压及发光亮度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用材料。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用材料的特征在于含有具有下述通式(1)所示的结构的π共轭系硼化合物。(式中,X1及X2分别独立地表示O、S或N‑Y1。Y1表示烷基、芳香烃环基或芳香族杂环基。在Y1为多个的情况下,任选相同或不同。R1~R9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
-
公开(公告)号:CN109378396B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1811293780.8
申请日:2015-07-30
Applicant: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IPC: H01L51/50 , C07D209/86 , C07D219/02 , C07D241/46 , C07D265/38 , C07D279/22 , C07D307/91 , C07D333/76 , C07D401/10 , C07D401/12 , C07D403/10 , C07D403/12 , C07D409/10 , C07D413/14 , C07D417/10 , C07D487/04 , C07F5/02 , C07F7/08 , C07F7/10 , H01L51/54 , H05B33/20 , C09K11/06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抑制吸收光谱及发光光谱的宽阔化、提高发光效率、以及不使用稀有金属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等。该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特征在于,含有分子内具有电子的供体部位和受体部位的π共轭系化合物,该π共轭系化合物的从供体部位内的具有HOMO轨道的原子向该HOMO轨道的电子云的方向向量和从受体部位内的具有LUMO轨道的原子向该LUMO轨道的电子云的方向向量的构成的角度θ为90~180度的范围内,且分子内具有多个电子的供体部位和受体部位的至少任一部位。
-
公开(公告)号:CN108886108B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780021590.8
申请日:2017-03-30
Applicant: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发光效率高且发光寿命长的发光性薄膜、和使用该发光性薄膜提高了连续驱动稳定性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本发明的发光性薄膜,其特征在于,含有磷光发光性金属配合物和与该磷光发光性金属配合物形成激基复合物的主体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09378396A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811293780.8
申请日:2015-07-30
Applicant: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IPC: H01L51/50 , C07D209/86 , C07D219/02 , C07D241/46 , C07D265/38 , C07D279/22 , C07D307/91 , C07D333/76 , C07D401/10 , C07D401/12 , C07D403/10 , C07D403/12 , C07D409/10 , C07D413/14 , C07D417/10 , C07D487/04 , C07F5/02 , C07F7/08 , C07F7/10 , H01L51/54 , H05B33/20 , C09K11/06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抑制吸收光谱及发光光谱的宽阔化、提高发光效率、以及不使用稀有金属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等。该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特征在于,含有分子内具有电子的供体部位和受体部位的π共轭系化合物,该π共轭系化合物的从供体部位内的具有HOMO轨道的原子向该HOMO轨道的电子云的方向向量和从受体部位内的具有LUMO轨道的原子向该LUMO轨道的电子云的方向向量的构成的角度θ为90~180度的范围内,且分子内具有多个电子的供体部位和受体部位的至少任一部位。
-
公开(公告)号:CN106663742B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580041898.X
申请日:2015-07-30
Applicant: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IPC: H01L51/50 , C07D219/02 , C07D241/48 , C07D413/14 , C07F5/02 , C07F7/10 , C09K11/06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抑制吸收光谱及发光光谱的宽阔化、提高发光效率、以及不使用稀有金属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等。该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特征在于,含有分子内具有电子的供体部位和受体部位的π共轭系化合物,该π共轭系化合物的从供体部位内的具有HOMO轨道的原子向该HOMO轨道的电子云的方向向量和从受体部位内的具有LUMO轨道的原子向该LUMO轨道的电子云的方向向量的构成的角度θ为90~180度的范围内,且分子内具有多个电子的供体部位和受体部位的至少任一部位。
-
公开(公告)号:CN107925006A
公开(公告)日:2018-04-17
申请号:CN201680043200.2
申请日:2016-07-22
Applicant: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IPC: H01L51/5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了发光效率及高温保存下的稳定性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为具有阳极、阴极、及由上述阳极和上述阴极夹持的至少一层发光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至少一层上述发光层含有具有下述通式(1)表示的结构的π共轭系硼化合物。(通式(1)中,X1~X9分别独立地表示-CR或氮原子,R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Y1~Y3分别独立地表示氧原子或硫原子。)
-
公开(公告)号:CN107108924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580070799.4
申请日:2015-12-22
Applicant: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IPC: C08J5/18 , B29C41/32 , B32B17/10 , C03C17/32 , C03C27/12 , C08L101/00 , E06B3/70 , B29L7/00 , B29L9/00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功能性膜等,其虽为单层,但膜中所含的至少两种树脂中的一种不均匀地存在于表面,在膜的两面和内部具有不同的物性,不会产生在多层膜中成为问题的皱褶,耐贴附性优异。本发明的功能性膜是至少含有树脂1和树脂2的功能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1和所述树脂2的含有比率在所述功能性膜的厚度方向发生变化,在将从所述功能性膜的一侧的最表面到厚度方向200nm为止的区域设为表面A、将从另一侧的最表面到厚度方向200nm为止的区域设为表面B以及将比该表面A和该表面B更处于内部侧的区域设为中央部时,所述树脂1的含有比率(质量%)满足下述关系。在中央部的含有比率<在表面B的含有比率≤在表面A的含有比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