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312959B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1810154700.4
申请日:2018-02-23
Applicant: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
IPC: B60Q5/0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声音警示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信号获取单元,与电动汽车的CAN总线通信;发动机转速数据生成单元,与所述信号获取单元通信;信号拟合单元,与所述发动机转速数据生成单元通信;功率放大单元,其输入端与所述信号拟合单元通信;扬声器单元,包括车头扬声器,设置在所述汽车的头部,与所述功率放大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用于生成与所述发动机声音信号对应的发动机声音,还包括车尾扬声器,设置在所述汽车的尾部,与所述功率放大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用于生成与所述排气尾口声音信号对应的排气口声音。利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可以有效提高电动汽车声音警示的警示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112981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110326109.4
申请日:2021-03-26
Applicant: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 , 华研慧声(苏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IPC: G10K11/17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路噪主动控制方法,用于在汽车的乘员舱内实现路噪主动消除,路噪主动控制方法为:在汽车内的实测点采集实测点声信号,在汽车内获取参考信号,获取汽车内设置的扬声器的激励信号,将实测点声信号和扬声器的激励信号送入虚拟多点映射估计环节而获得虚拟点声信号,其中,扬声器的激励信号由参考信号和虚拟点声信号送入时频双线程自适应滤波环节而获得。本发明通过时频双线程的自适应滤波的方式降低了算法的算力消耗,保证了算法能够在成本较低的芯片上有效搭载;通过虚拟多点映射估计的方式解决了路噪控制中传声器与乘客的干涉问题,保证了算法能够产业化实施。
-
公开(公告)号:CN111833889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010511917.3
申请日:2020-06-08
Applicant: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 , 华研慧声(苏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IPC: G10L19/008 , G10L25/60 , B60Q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车行人警示音的多轨混音方法,对分别设置在多个音轨上的子声音样本进行混音操作,包括:根据指定的各音轨的配比系数及指定的车辆状态匹配耦合系数,生成混音信号,所述混音信号同时包含所有子声音样本信号的功能,子声音样本满足GB/T 37153‑2018中的所有要求。本发明提供的多轨混音方法通过单音轨声音设计、车辆状态匹配及多音轨混音调教的方式实现了电动车的行人警示音,既满足了法规要求,又可以很好的融合彰显品牌基因的声音,并且所设计的警示音能够很好地与车辆状态保持匹配。
-
公开(公告)号:CN111128111B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1911307848.8
申请日:2019-12-18
Applicant: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 , 华研慧声(苏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IPC: G10K11/17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主动噪声控制的变步长前馈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包括次级通道模型模块、LMS自适应算法模块、功率放大器、麦克风及次级扬声器,其中,麦克风用于采集各个控制点实时的误差信号;次级通道模型模块用于对采集到的发动机的参考信号进行滤波操作,以将参考信号与误差信号在时域上对齐;LMS自适应算法模块用于根据完成滤波的参考信号和麦克风采集的误差信号,进行下一时刻滤波器系数更新并得到通过功率放大器的激励信号;次级扬声器用于发出激励信号。本发明改进的变步长主动控制算法有效降低多峰值点的汽车发动机噪声,可根据发动机的原始噪声特性,针对性提高峰值点处的控制精度,提高控制后噪声的线性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112981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326109.4
申请日:2021-03-26
Applicant: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 , 华研慧声(苏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IPC: G10K11/17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路噪主动控制方法,用于在汽车的乘员舱内实现路噪主动消除,路噪主动控制方法为:在汽车内的实测点采集实测点声信号,在汽车内获取参考信号,获取汽车内设置的扬声器的激励信号,将实测点声信号和扬声器的激励信号送入虚拟多点映射估计环节而获得虚拟点声信号,其中,扬声器的激励信号由参考信号和虚拟点声信号送入时频双线程自适应滤波环节而获得。本发明通过时频双线程的自适应滤波的方式降低了算法的算力消耗,保证了算法能够在成本较低的芯片上有效搭载;通过虚拟多点映射估计的方式解决了路噪控制中传声器与乘客的干涉问题,保证了算法能够产业化实施。
-
公开(公告)号:CN111432034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2010323328.2
申请日:2020-04-22
Applicant: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 , 华研慧声(苏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分布式音频控制系统及音频信号处理方法,控制系统包括一个根音频节点和多个分支音频节点,所述根音频节点和分支音频节点中的每一个音频节点包括网络层,所述网络层用于将节点的音频信号传出至信号链路,及/或用于从信号链路获得音频信号;所述音频节点还包括处理器与音频外设中的至少一种,同一个音频控制系统中不同的音频节点具有相同或不同的组成结构,同一个音频控制系统中不同的音频节点能够通过网络层双向传输音频信号,同一个音频控制系统中至少有一个分支音频节点具有处理器和网络层。本发明实现各个音频节点的信号传输优化,便于算法移植开发或多种算法的开发与兼容。
-
公开(公告)号:CN111128111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11307848.8
申请日:2019-12-18
Applicant: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 , 华研慧声(苏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IPC: G10K11/17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主动噪声控制的变步长前馈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包括次级通道模型模块、LMS自适应算法模块、功率放大器、麦克风及次级扬声器,其中,麦克风用于采集各个控制点实时的误差信号;次级通道模型模块用于对采集到的发动机的参考信号进行滤波操作,以将参考信号与误差信号在时域上对齐;LMS自适应算法模块用于根据完成滤波的参考信号和麦克风采集的误差信号,进行下一时刻滤波器系数更新并得到通过功率放大器的激励信号;次级扬声器用于发出激励信号。本发明改进的变步长主动控制算法有效降低多峰值点的汽车发动机噪声,可根据发动机的原始噪声特性,针对性提高峰值点处的控制精度,提高控制后噪声的线性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427709A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910721796.2
申请日:2019-08-06
Applicant: 华研慧声(苏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声品质阶次均衡优化及主动发声设计方法,以原始的发动机阶次噪声作为声音合成的基础,以表征车内加速有力感和运动感的轰鸣度指数作为优化目标,通过对多样本车内声音进行主观声品质评估来修正轰鸣度指数计算模型,考虑到遗传算法在并行搜索方面的优势,将阶次均衡参数和主客观轰鸣度指数输入遗传算法优化模型,从而得出最优的阶次配比参数估计。本发明能够为主动发声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框架,使得车内声环境可根据目标群体客户的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提升车型品牌辨识度,缩短设计周期,达到令人满意的声品质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587618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811395521.6
申请日:2018-11-22
Applicant: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 , 华研慧声(苏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4R2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降噪系统稳定性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得所述主动降噪系统的噪声源,所述主动降噪系统根据所述噪声源输出降噪信号;采集测试位置处经所述主动降噪系统控制后的噪声信号,并对噪声信号进行分析;判断前一时刻与后一时刻的声压级相差是否超过设定值;若判断为是,重置所述主动降噪系统,使所述主动降噪系统输出下一时刻的降噪信号;若判断为否,所述主动降噪系统继续输出当前时刻降噪信号。通过该主动降噪系统稳定性测试方法可检测各种工况下该主动降噪系统是否稳定,并根据反馈的结果来判断该主动降噪系统出现不稳定的工况,从而提高该主动降噪系统的工作范围以及工作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484139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282318.8
申请日:2018-10-31
Applicant: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 , 华研慧声(苏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IPC: B60J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后侧窗风振噪声降噪装置及控制方法,汽车包括前侧窗、后侧窗、位于前侧窗和后侧窗之间的B柱,降噪装置包括沿所述B柱的高度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在B柱上的涡流发生器,各个涡流发生器均能够升降地设置在B柱上,且各个涡流发生器的升降能够独立控制;当降噪装置工作时,部分或全部涡流发生器从B柱上升起并凸出于B柱的表面;当降噪装置不工作时,各个涡流发生器均降下,涡流发生器的表面与B柱的表面相齐平。本发明的汽车后侧窗风振噪声降噪装置结构简单,每个涡流发生器可以单独控制升降,在实现降低风振噪声的同时还可减小对汽车外观造型及气动性能的影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