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186198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110391033.3
申请日:2021-04-12
申请人: 武汉大学 ,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武汉禾泰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C12N15/29 , C07K14/415 , C12Q1/6895 , C12N15/11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褐飞虱基因Bph41及其编码蛋白质和应用。所述抗褐飞虱基因Bph41包括如下任一所示的核苷酸序列:i)SEQ ID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ii)SEQ ID No.1所示核苷酸序列经取代、缺失和/或增加一个或几个核苷酸编码相同功能蛋白的核苷酸序列。本发明研究发现了一种抗褐飞虱基因Bph41,将该基因转入普通水稻品种中,可以显著提高水稻对于褐飞虱的抗性,从而减轻褐飞虱产生的危害,达到增产和稳产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0819602B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1911099967.9
申请日:2019-11-12
申请人: 武汉大学 ,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水稻tRNA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OsIPT9在水稻抗褐飞虱中的应用。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OsIPT9具有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其ORF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将OsIPT9转入到对褐飞虱表现为感性的日本晴中,过表达的植株对褐飞虱的抗性增强;同时,在抗性材料NIP‑Bph6‑NIL中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OsIPT9,导致植株对褐飞虱的抗性显著下调。本发明的基因为研究水稻与褐飞虱基因互作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对于研究基因分子功能和育种具有借鉴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6814841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1028389.6
申请日:2023-08-16
申请人: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 武汉大学 , 武汉禾泰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C12Q1/6895 , C12Q1/686 , C12N15/11
摘要: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鉴定水稻黑褐色颖壳基因HK4的引物组及其方法和应用,属于分子遗传学领域。所述引物组包括:第一引物对、第二引物对、第三引物对、第四引物对、第五引物对、第六引物对、第七引物对、第八引物对、第九引物对和第十引物对,每个引物对均包括: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鉴定水稻黑褐色颖壳基因HK4的引物组及其方法和应用,水稻品种AC‑1613具有黑褐色颖壳基因HK4,该引物组能够利用PCR扩增反应准确的鉴定出水稻黑褐色颖壳基因HK4,同时,该鉴定方法方便快速,不受环境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6148353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510172218.X
申请日:2015-04-13
申请人: 武汉大学
IPC分类号: C12N15/29 , C07K14/415 , C12N15/82 , C12Q1/68 , C12N15/11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6及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所述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6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cDNA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Bph6基因定位于分子标记H和Y37之间,并与二者紧密连锁。利用分子标记H和Y37可筛选含有抗褐飞虱基因Bph6的水稻。通过遗传转化和杂交,将Bph6基因转入普通水稻品种,能够提高水稻对褐飞虱的抗性,从而减轻褐飞虱产生的危害,达到增产和稳产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8685409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967387.1
申请日:2024-07-18
申请人: 武汉大学
IPC分类号: C12N15/113 , C12N15/82 , C12Q1/6895 , A01H5/10 , A01H6/4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控植物种子粒形和纹枯病抗性的miR169i‑5p.2及其应用,涉及植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调控植物种子粒形和纹枯病抗性的miR169i‑5p.2或其前体,以及通过调控(例如下调/敲除)miRNA或其前体的表达,能够促进种子的粒长和粒宽增加,进而提高植物产量;还能提高植物的纹枯病抗性;在培育种植转基因植物方面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543229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610109317.8
申请日:2016-02-26
申请人: 武汉大学
IPC分类号: C12N15/113 , C12N15/82 , A01H5/00
CPC分类号: C12N15/113 , C12N15/8225 , C12N15/8226 , C12N15/8227 , C12N15/828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水稻几丁质激发子结合蛋白(Chitin elicitor binding protein)基因启动子(OsCEBiPP),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启动子来源于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控制水稻几丁质激发子结合蛋白基因仅在水稻维管束或维管束韧皮部细胞中特异表达。比较分析发现,CGTCA-motif功能元件可能调控了基因在韧皮部细胞中的特异表达,5UTR Py-rich stretch和GT1GMSCAM4功能元件影响了全长启动子的转录活性。本发明启动子可以用于外源基因在水稻维管束或维管束韧皮部中特异表达。
-
公开(公告)号:CN103667309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210326386.6
申请日:2012-09-05
申请人: 武汉大学
IPC分类号: C12N15/29 , C07K14/415 , C12N15/63 , C12N1/21 , C12N5/10 , C12Q1/68 , C12N15/82 , C12N15/84 , A01H5/00 , C12N15/11
CPC分类号: C07K14/415 , A01H1/04 , A01H5/10 , C12N15/8286 , Y02A40/16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9及其分子标记和应用。其具有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其cDNA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Bph9基因定位于分子标记InD2和RM28466之间。与该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还有RM28438、InD28450、InD28453、InD14、InD28432、RM28481和RM28486之一,可用于筛选含有抗褐飞虱基因Bph9的水稻。Bph9基因属于NBS-LRR基因家族,编码的蛋白质与植物抗病性相关,通过遗传转化和杂交,将Bph9基因转入普通水稻品种,能够提高水稻对褐飞虱的抗性,从而减轻褐飞虱产生的危害,达到增产和稳产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7201395B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1610152750.X
申请日:2016-03-17
申请人: 武汉大学
IPC分类号: C12Q1/6895 , C12N15/11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水稻抗褐飞虱主效基因Bph30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通过将水稻抗虫品种AC1613(♂)与感虫品种9311(♀)杂交获得的F2各单株的基因型,结合F2各单株的抗褐飞虱表型进行遗传连锁分析,获得抗虫品种AC1613抗性基因Bph30并定位于分子标记RM16290和RM16303之间。与该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还有SSR‑28、RM16294、SSR‑68、SSR‑69、RM16299、Indel‑15、Indel‑16、SSR‑35。本发明中的分子标记可以有效检测水稻中是否含有该主效基因位点,大大提高抗褐飞虱水稻的选择效率,获得含有Bph30基因的抗褐飞虱水稻品种。
-
公开(公告)号:CN107779522B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1711138582.X
申请日:2017-11-16
申请人: 武汉大学
IPC分类号: C12Q1/6895 , C12N15/11
摘要: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领域,具体公开了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15的特异性共显性分子标记及其应用。本发明通过将Bph15精细定位区间的基因组序列与其它水稻品种相应的序列进行对比,开发并验证了Bph15特异的共显性分子标记B15InD1和B15InD2。本发明中的分子标记可以有效检测抗虫品种B5及其衍生品种(系)中是否含有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15,大大提高抗褐飞虱水稻的选择效率,获得含有Bph15基因的抗褐飞虱水稻品种。本发明提供的共显性分子标记,可借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通过基因聚合把多个抗褐飞虱基因位点聚集而获得优质广谱抗性育种材料,延缓抗虫水稻品种的退化年限和防止褐飞虱新生物型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0951748A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911291214.8
申请日:2019-12-16
申请人: 武汉大学
IPC分类号: C12N15/29 , C07K14/415 , C12N15/82 , A01H5/00 , A01H6/46 , C12Q1/6895 , C12N15/11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37、蛋白、载体、宿主细胞、分子标记、方法及应用。所述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37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cDNA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利用分子标记156-35可筛选含有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37的水稻。通过遗传转化,将Bph37基因转入普通水稻品种,能够提高水稻对褐飞虱的抗性,从而减轻褐飞虱产生的危害,达到增产和稳产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