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554650B
公开(公告)日:2011-01-26
申请号:CN200910011679.3
申请日:2009-05-22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B22D11/16
Abstract: 一种大方坯连铸机轻压下拉矫辊辊缝在线标定的控制方法,属于钢铁生产中的大方坯连铸轻压下工艺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在线标定辊缝的目标拉速v0;(2)记录辊缝值和瞬时辊缝的个数;(3)计算每个辊辊缝的平均值Si以及与1#辊辊缝的平均值S1之间的差Di;(4)标平辊缝,根据步骤(3)的辊缝差Di对各拉矫辊进行标平,拉矫辊i的辊缝值=1号辊的辊缝值+Di。本发明的在线辊缝标定方法,可以每浇次开浇时进行辊缝的标定,能够保证预设压下方案的准确实施进而明显减小铸坯中心偏析,减少甚至消除中心缩孔和中心疏松的出现。
-
公开(公告)号:CN101362195B
公开(公告)日:2010-11-10
申请号:CN200810304476.9
申请日:2008-09-12
Applicant: 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 攀钢集团钢铁钒钛股份有限公司 ,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铁生产中的大方坯连铸轻压下工艺,特别是涉及一种大方坯连铸轻压下压下量的控制方法。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根据不同钢种确定大方坯连铸动态轻压下压下量的控制方法,采用如下方法得到压下量ΔS,采用本发明的压下量控制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根据钢种变化情况,确定不同连铸工艺条件下所需的动态轻压下压下量;并明显减小铸坯中心偏析,减少甚至消除中心裂纹和中心疏松的出现。
-
公开(公告)号:CN101347822B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810304484.3
申请日:2008-09-12
Applicant: 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 攀枝花新钢钒股份有限公司 ,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钢铁冶金领域,涉及大方坯连铸过程中通过铸坯温度场在线预测进行二次冷却动态控制的方法。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大方坯连铸在线的稳态浇注和非稳态浇注条件下温度场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铸坯沿划分为若干个跟踪单元;(2)将各跟踪单元的相关工艺条件存储到动态开辟的内存之中进行初始化;(3)然后将个跟踪单元依次串联形成双向链表,从而建立整个铸流线的双向链表;(4)得到整个铸流线上铸坯的表面温度、中心温度、固相线位置、液相线位置、凝固终点位置,实现在线温度场检测。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根据温度场进行二次冷却水动态控制的方法。采用实现大方坯连铸生产过程中实时确定铸坯温度场,实现表面温度反馈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1695747A
公开(公告)日:2010-04-21
申请号:CN200910309239.6
申请日:2009-11-03
Applicant: 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 攀枝花新钢钒股份有限公司 , 东北大学
IPC: B22D1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铁生产中的大方坯连铸轻压下工艺,特别是涉及一种大方坯连铸动态轻压下压下区间的控制方法,所述压下区间根据沿拉坯方向的铸坯各断面的中心固相率确定,所述压下区间的上限对应铸坯断面中心固相率小于或等于各溶质元素的fs,iopt的最大值fs,Maxopt,所述fs,iopt为溶质元素i的最小Ki所对应的铸坯断面处的中心固相率,所述Ki为铸坯各断面处实施轻压下后两相区中溶质元素i的平均溶质偏析指数,进一步的,所述压下区间的下限对应铸坯断面中心固相率大于或等于各溶质元素的fs,iopt的最小值fs,Minopt。本发明确定的压下区间能有效改善中心偏析并同时兼顾空穴、疏松、裂纹改善、应用效果稳定,适用于大方坯连铸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1664793A
公开(公告)日:2010-03-10
申请号:CN200910187339.6
申请日:2009-09-1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红外热成像的连铸坯实时温度场在线预测方法,涉及一种钢坯表面温度的监控和分析。本发明提出用于确定二冷区和空冷区传热系数的在线校核方法,实时校核二冷区各段和空冷区的传热系数,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传热系数的分段校核方法,提高了实时温度场预测的精度,更加准确预测铸坯表面以及内部温度场,准确反映铸坯的凝固过程,为二冷动态配水、凝固末端电磁搅拌、凝固末端动态轻压下等连铸工艺的准确、有效实施提供了必备的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1362196A
公开(公告)日:2009-02-11
申请号:CN200810304478.8
申请日:2008-09-12
Applicant: 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 攀枝花新钢钒股份有限公司 , 东北大学
IPC: B22D11/16
Abstract: 发明公开了一种冶金生产中的方坯连铸辊缝工艺,特别是涉及基于大方坯自然热收缩辊缝工艺的控制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通过铸坯热收缩值控制辊缝的控制工艺是包括以下步骤,(1)实时温度场计算:建立铸坯凝固传热模型,得到不同时刻温度场;(2)热力耦合计算:根据求得相应的铸坯温度场和应变分布,获得在铸坯方向上各个时刻的铸坯自然热收缩值;(3)计算验证和现场反馈:根据模拟计算的结果与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比对;(4)确定辊缝工艺制度:确定辊缝的减少速率和辊缝锥度。采用本发明工艺控制方法,能有效避免铸坯脱方和减小拉坯阻力,改善铸坯中心偏析和中心疏松等内部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9187480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255886.4
申请日:2024-09-09
Applicant: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东北大学
IPC: B22D11/124 , B22D1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厚板坯连铸设备闭路水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涉及炼钢连铸技术领域,所述超厚板坯连铸设备闭路水冷却系统包括:连铸设备水路,包括多个并联连接的子水路,所述子水路流经所述连铸设备子部件以对所述连铸设备子部件进行冷却;储水单元,所述储水单元用于存储硬度满足预设要求的第一冷却水;驱动泵;具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所述第一流道、所述连铸设备水路、所述驱动泵和所述储水单元形成循环水路;所述第二流道用于通入第二冷却水,以使所述第二冷却水带走所述第一冷却水的热量。本申请能够有效避免设备内部结垢,以提高设备寿命,降低事故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734464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232856.5
申请日:2024-03-01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27 , G06N3/086 , G06N3/0985 , G06F119/08 , G06F111/0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连铸坯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装置、介质及计算机设备,其中,方法包括:获取热压缩实验数据;对训练数据进行处理,确定目标神经网络模型;基于粒子群算法配置目标神经网络模型的目标初始权重和目标偏置参数;依据初始权重和偏置参数,对目标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优化训练,得到预测模型;将目标实验参数输入预测模型,得到连铸坯的本构模型。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将深度学习方法引入金属的本构建模领域,利用神经网络建立不同钢种的预测模型,提高了预测模型对更复杂、非线性关系的建模能力,并通过粒子群算法,对深度学习的神经网路模型的初始权重和偏置进行寻优,大幅提高优化后预测模型的收敛性和鲁棒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122979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163460.X
申请日:2024-02-0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B22D11/22 , G06F30/17 , G06F30/23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莱氏体钢的连铸参数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连铸机,涉及铸造技术领域,主要目的在于解决莱氏体钢连铸生产的次品率较高的问题。主要包括确定出与连铸机的待铸造钢材匹配的冷却速率条件,冷却速率条件基于所述待铸造钢材在热塑性测试中的(Cr,Fe)7C3碳化物尺寸确定;从连铸机的连铸坯热‑力学耦合模型的仿真结果中,获取满足冷却速率条件的结晶器的结晶器仿真数据和二次冷却区域的二冷区仿真数据;依据结晶器仿真数据计算得到结晶器控制参数,并依据二冷区仿真数据计算得到二冷区控制参数;将所述结晶器控制参数和二冷区控制参数发送至所述连铸机的控制端,以使所述连铸机依照结晶器控制参数和二冷区控制参数对待铸造钢材进行连铸生产。主要用户莱氏体钢的连铸参数确定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8122978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233463.6
申请日:2024-03-01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B22D11/18 , G16C20/10 , G16C10/00 , G06F30/23 , G06F119/0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连铸坯第二相析出的预测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其中,方法包括:确定目标金属液在凝固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目标相区以及第二相析出物;确定所述第二相析出物中金属元素在各所述目标相区内的目标溶质分配系数;针对同一目标相区内金属元素所对应的目标溶质分配系数,利用预定的第一溶质浓度计算公式,计算获得金属元素在液相态中的实际溶质浓度,以获得各目标相区内金属元素在液相态中的实际溶质浓度;至少基于各目标相区内金属元素在液相态中的实际溶质浓度、以及各目标相区内第二相析出物中非金属元素在液相态中的平衡态溶质浓度,采用析出量叠加法预测获得所述第二相析出物在所述凝固过程中的总析出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