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463143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210012034.7
申请日:2022-01-07
Applicant: 上海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上双馈风力发电机SCADA故障数据增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灰色关联分析获取海上风机SCADA数据中各状态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并以此筛选出与风机发电机温度高度相关的状态变量;2)将筛选得到的状态变量输入改进的辅助分类器中生成对抗网络进行训练,并获取训练结果;3)对训练结果采用t‑分布随机邻域嵌入算法与卷积神经网络进行结果校验,验证生成故障数据的准确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可靠性高、有效避免异常数据干扰、生成数据更加精准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462302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210007573.1
申请日:2022-01-06
Applicant: 上海电力大学
IPC: G06F30/27 , G06K9/62 , G06N3/00 , G06F111/04 , G06F111/06 , G06F111/08 , G06F113/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N+原则的海上风电场电气系统规划与选型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构建基于N+原则的海上风电场电气设备选型的双层优化模型;2)根据获取的海上风电场初始数据,基于构建的双侧优化模型,分别采用混沌蝴蝶算法和枚举法对电气系统选型进行博弈优化,得到规划与选型的备选规划方案;3)对规划与选型的备选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评估,得到较优的规划与选型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降低电气系统初始投资成本、有助于实现海上风电全面平价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487659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470951.7
申请日:2020-12-15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上海电力大学
IPC: G06F30/20 , G06Q10/04 , G06Q10/06 , G06Q50/06 , G06F113/06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海上风电场集电系统优化设计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分别采用集中式海上升压站优化模式和海上轻型升压站优化模式,对集电系统按电压等级进行拓扑优化,获取各优化模式下各电压等级对应的拓扑优化结果,并作为备选方案,并对所述备选方案进行多方博弈评估优化,输出优化结果,该优化设计方法,计算简单,不仅适用于传统集中式海上升压站优化,也适用于海上轻型升压站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4462302B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210007573.1
申请日:2022-01-06
Applicant: 上海电力大学
IPC: G06F30/27 , G06F18/2321 , G06N3/006 , G06F111/04 , G06F111/06 , G06F111/08 , G06F113/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N+原则的海上风电场电气系统规划与选型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构建基于N+原则的海上风电场电气设备选型的双层优化模型;2)根据获取的海上风电场初始数据,基于构建的双侧优化模型,分别采用混沌蝴蝶算法和枚举法对电气系统选型进行博弈优化,得到规划与选型的备选规划方案;3)对规划与选型的备选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评估,得到较优的规划与选型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降低电气系统初始投资成本、有助于实现海上风电全面平价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396318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580417.3
申请日:2024-05-11
Applicant: 上海电力大学
IPC: G06Q10/0631 , G06F18/23 , G06Q50/06 , G06F30/27 , G06F119/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跨尺度台风模拟的海上风电避险时空优化调度方法,包括:构建多层嵌套的模拟台风风场结构,该模拟台风风场结构依次进行中尺度台风过程演化和小尺度风场模拟,得到海上风电场风速及风向变化情况;构建考虑风电场内部机组受风风向和运行状态的尾流模型;基于尾流模型构建海上风电场的尾流有向图,并利用动态谱聚类算法实现机组状态划分,并动态更新机组聚类结果;引入爬坡特征量改进基于Wasserstein距离的风电模糊集;基于改进的风电模糊集,通过海上风电避险分布鲁棒优化模型,获取海上风电机组的优化调度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在保证海上风电及并网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最大化地利用台风带来的风能效益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629499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211695002.8
申请日:2022-12-28
Applicant: 上海电力大学
IPC: G06Q10/0631 , H02J3/38 , G06Q10/0637 , G06Q10/04 , G06Q50/06 , G06F18/2321 , G06F18/2323 , G06N3/1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上风电集群交直流组网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步骤S1:获取风电集群的拓扑结构,以及海上升压站的位置和容量;步骤S2:定义四组二进制决策变量来描述输电系统的拓扑结构;步骤S3:考虑海上换流站的成本、陆上换流站的成本、陆上变电站的成本、高压输电线路成本,基于定义的二进制决策变量建立输电系统总投资模型;步骤S4:基于析取不等式将阶梯成本线性化,根据得到的混合整数线性化模型对海上风集群中各个电场的输电方式,换流站的数量、选址以及容量、风电场组的划分、陆上公共连接点的选择进行优化,得到组网结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能兼顾风电场集群整体的经济性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505448A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10639958.5
申请日:2021-06-09
Applicant: 上海电力大学
IPC: G06F30/17 , G06K9/62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改进贝叶斯网络的风电机组动态可靠性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基于故障树和云模型构建风电机组的单纯可靠性贝叶斯网络;2)采用无标度网络对单纯可靠性贝叶斯网络进行优化得到改进的贝叶斯网络;3)对改进的贝叶斯网络进行动态贝叶斯推理;4)根据改进的贝叶斯网络与动态推理过程对机组可靠性进行定量评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考虑实时状态信息多元异质特性和耦合关联关系、动态获取可靠度变化趋势、评估准确性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122203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2010001034.8
申请日:2020-01-02
Applicant: 上海电力大学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动惯量虚拟配置装置及对拖实验平台,属于电气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动惯量虚拟配置装置,包括:惯量模拟电机;惯量模拟电机驱动器;以及储能元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对拖实验平台,转动惯量虚拟配置装置;原动力模拟装置;发电机或负荷模拟装置;以及连轴机构。本发明可以更逼真的模拟物理转动惯量的性质,除了实验平台的加速/减速动态性能达到预期,可以避免常规惯量模拟方法对并网点功率的不必要影响、及与原有控制产生交互的问题,且本发明方案在储能元件容量容许的情况下可实现对拖平台停机过程中的能量回馈式电磁制动。
-
公开(公告)号:CN118970839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0818614.4
申请日:2024-06-24
Applicant: 上海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海上直流汇集系统的控保架构及运行方法包括:引入控保开关,通过控保开关将两个风电场进行互联。在正常运行阶段,用于联结两直流支路的支路控制开关保持断开状态,确保风电场间输出功率的独立性和可靠性。当故障发生时,保护装置快速检测故障,发出开关动作命令,让位于故障支路两端的支路控制开关迅速断开,实现故障支路的隔离。同时,位于两直流支路间的能量转移开关闭合,实现将故障支路对应风电场的能量有效地转移至其他直流支路上,实现能量的重新分配。因此,通过在相邻风电场的直流支路间并联能量转移开关,不仅能快速检测和隔离故障,还能实现能量的快速转移,有效提高系统运行的灵活性和能量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955091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311863785.0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上海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能源经多端柔直接入下静态电压稳定域获取方法及装置。该方法获取柔直侧直流系统参数、换流站设备参数和直流并网点等值交流系统参数后,先利用直流潮流线性化模型获取各整流站接入功率与并网点输出功率的有功线性化关系,然后用VSC无功边界模型获取各逆变站无功边界方程,进而获取不同整流站功率下各逆变站的无功上下边界方程,接着基于并网点等值阻抗特性获取换流站无功出力值;最后利用静态电压稳定域模型获取静态电压稳定运行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提高柔直系统并网静态电压稳定域计算效率,保证电压稳定域构建的完整性,并适用于不同换流站规模、拓扑结构和控制方式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