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602353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211295337.0
申请日:2022-10-2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汪海 , 孙胜 , 李劲松 , 赵光 , 童明炎 , 魏甫 , 吴红伟 , 李永强 , 岳潇 , 王万金 , 司丹丹 , 曹娜 , 卜仁越 , 田志龙 , 梅星 , 张浩 , 廖季鑫 , 王忠庆 , 许裕恒 , 雷晋
IPC: G21K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研究堆用辐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研究堆三级冷却辐照考验回路系统。包括高温高压的第一级冷却系统,中温低压的第二级冷却系统,低温中压的第三级冷却系统。当出现第一级冷却系统中燃料元件破损后水中放射性剂量大幅上升从而使第二级冷却系统中的物质部分被活化、导致使第二级冷却系统活度超标时,保证了活化产物被包容在第二级冷却系统中,不会向第三级冷却系统继续扩散;当出现各级冷却系统边界失效时,第一级冷却系统与第三级冷却系统的压力均高于第二级冷却系统,可由第二级冷却系统包容泄漏的放射性物质,不会继续向第三级冷却系统泄漏,回路的排出流放射性活度均满足排放要求,不影响影响环境安全以及试验的正常开展。
-
公开(公告)号:CN117153442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223582.5
申请日:2023-09-2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D1/00 , G21D1/02 , G21D1/04 , G21F9/20 , E03F1/00 , E03F3/02 , E03F5/14 , E03F5/08 , E03F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研究堆辐照考验回路废水集中排放系统,包括第一管线、第二管线、第三管线、废水收集装置,第一管线与一回路压力边界和/或非一回路压力边界的放射性水回收口连接,第二管线与自来水回收口连接,第三管线与去离子水回收口连接,所述第一管线、所述第二管线和所述第三管线的第二端均与所述废水收集装置连接;本发明通过第一管线、第二管线和第三管线将堆辐照考验回路的放射性水、自来水和去离子水收集至废水收集装置,然后通过第四管线、第五管线和第六管线将收集的废水进行集中排放,从而使系统排放方式由多点排放变为单点排放,降低了回路运行人员操作难度和人力投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741058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334007.8
申请日:2022-10-2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工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裙边螺母水下夹持工具,包括:抓头,一端设置有多个能够开合的夹指,在多个所述夹指闭合的情况下能够包覆裙边螺母;连接杆,为中空的杆状零件,一端与所述抓头远离所述夹指的一端;驱动芯杆,插设在所述连接杆内,且能够沿所述连接杆的长度方向移动;约束套,套设在多个所述夹指外,且与所述驱动芯杆相连;其中,在所述驱动芯杆带动所述约束套向远离所述抓头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多个所述夹指在弹力的作用下张开。本发明能够完全包覆被拆解的裙边螺母的六角边,拆解过程中不会破坏裙边螺母结构的完整性,实现裙边螺母水下安全拆解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15602353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295337.0
申请日:2022-10-2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CN)
Inventor: 汪海 , 孙胜 , 李劲松 , 赵光 , 童明炎 , 魏甫 , 吴红伟 , 李永强 , 岳潇 , 王万金 , 司丹丹 , 曹娜 , 卜仁越 , 田志龙 , 梅星 , 张浩 , 廖季鑫 , 王忠庆 , 许裕恒 , 雷晋
IPC: G21K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研究堆用辐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研究堆三级冷却辐照考验回路系统。包括高温高压的第一级冷却系统,中温低压的第二级冷却系统,低温中压的第三级冷却系统。当出现第一级冷却系统中燃料元件破损后水中放射性剂量大幅上升从而使第二级冷却系统中的物质部分被活化、导致使第二级冷却系统活度超标时,保证了活化产物被包容在第二级冷却系统中,不会向第三级冷却系统继续扩散;当出现各级冷却系统边界失效时,第一级冷却系统与第三级冷却系统的压力均高于第二级冷却系统,可由第二级冷却系统包容泄漏的放射性物质,不会继续向第三级冷却系统泄漏,回路的排出流放射性活度均满足排放要求,不影响影响环境安全以及试验的正常开展。
-
公开(公告)号:CN110595316B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1910893038.9
申请日:2019-09-2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燃毒物组装件辐照后整体性能检查装置及检测方法,所述整体性能检查装置包括支架、检测系统和主台架轨道,所述支架的顶部设置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用于固定组装件,所述主台架轨道与支架平行设置。本发明解决了类似于可燃毒物组件的组装件池边检查操作风险大,效率低,需要参与的人员多的难题。该设备能够在现场对高放射性的组装件进行外观检查,辐照后的微小尺寸变化进行精确测量,而且测量高效、安全、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9243645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1070292.0
申请日:2018-09-1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9/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乏燃料组件贮存格架,包括上托板、下托板,上托板与下托板呈上下平行分布;上托板上设置有贮存管、六边形贮存管,贮存管、六边形贮存管的一端与均上托板连接,贮存管、六边形贮存管的另一端均与下托板连接;贮存管、六边形贮存管均为中空管且均用于贮存乏燃料组件,贮存管的个数大于六边形贮存管,贮存管以六边形贮存管为中心均匀分布在其周围。本技术方案中将贮存管、六边形贮存管组成的贮存单元采用呈正三角形布置,最大化的利用格架的有效空间,其中,贮存管以六边形贮存管为中心均匀分布,六边形贮存管中的碳化硼中子吸收体材料,可降低整个系统的Keff值,从而实现乏燃料组件的高密集贮存。
-
公开(公告)号:CN106448770B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611057421.3
申请日:2016-11-2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9/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水堆乏燃料组件水下解体修复工艺,解决了现有技术在水下7m+的位置更换燃料棒无论效率和安全性都存在不足的问题。本发明包括立柱轨道(1),设置在立柱轨道(1)上的移动小车,设置在移动小车上的组件暂存装置(3)和燃料棒暂存装置(4),设置在立柱轨道(1)顶端的拔棒控制平台;所述拔棒控制平台包括用于抓取燃料棒的燃料棒抓取工具(5),控制燃料棒抓取工具(5)升降的拔棒升降平台(6),限定燃料棒抓取工具(5)水平位置的拔棒定位平台(7)。本发明适用于在水下7m+的位置处对破损燃料棒进行更换操作,操作更加简便、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946398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313235.6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C11D7/26 , C02F9/00 , G21F9/00 , C11D7/36 , C11D7/32 , C11D7/34 , C11D7/10 , C11D7/04 , C11D7/08 , C11D7/60 , C02F1/66 , C02F1/72 , C02F1/0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核反应堆的可降解去污配方和去污方法,涉及核工业技术领域。去污配方包括:氧化去污液,按照质量分数计氧化剂占0.1%~2%,其余为去离子水;可降解还原络合液,包括阻垢剂、还原剂和络合剂中的至少两种,按照质量分数计,阻垢剂占0~1%,还原剂占0~2%,络合剂占0~1.5%,其余为去离子水。去污方法包括:氧化处理、第一次去离子水漂洗、还原络合处理、第二次去离子水漂洗和去污后的放射性废液的无机化处理。本发明的可降解去污配方对轻水型研究堆高温高压考验回路进行在役去污,去污因子达到100以上,对不锈钢部件的腐蚀深度为0.2μm左右,去污后的放射性废液经过无机化处理后有机物降解率达到98%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9339978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209258.2
申请日:2024-08-3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7/00 , G06F17/10 , G21C17/022 , G21C17/0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研究堆辐照考验回路冷却水系统及其设计和使用方法,涉及核燃料及材料堆内辐照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冷却水系统外部水源完全断流会带来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第一液位报警点和第二液位报警点之间对应的容积为运行缓冲容积V1,第二液位报警点与第一取水点之间的容积为停堆初期的最小冷却水容积V2,第一取水点与第二取水点之间的容积为停堆后期的最小冷却水容积V3;V1、V2和V3之和即为所述冷却水池的最佳容积V。本发明简化了系统的复杂性、减少了设备占用的空间,降低了建造成本,同时通过核安全等级保证了设备及系统可靠性;保证了燃料元件的安全,还优化了冷却水池的尺寸设计,进一步合理的利用了研究堆工艺间的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19303916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359200.6
申请日:2024-09-2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梅星 , 岳潇 , 廖季鑫 , 魏甫 , 吴瑞 , 刘鹏 , 童明炎 , 汪海 , 王万金 , 何潘庆 , 闫明 , 卜仁越 , 田志龙 , 王平 , 冯治 , 张浩 , 和佳鑫 , 李永强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研究堆运维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研究堆高温高压考验回路循环冲洗装置及方法,包括水箱、冲洗泵、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通过在主泵单元出口端依次连接第一过滤器、水箱、冲洗泵和第二过滤器,最后由第二过滤器回到考验回路的热交换单元,构成强制循环的外接回路,有效去除考验回路中的杂质,并通过对每条回路进行分步单独冲洗,加强了单次冲洗的效果,减少了运维人员受照剂量时间,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