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88433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657214.6
申请日:2024-11-1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高速成影技术的爆破试验系统及方法,包括:爆破装置、压力处理装置、图像采集设备、图像处理装置;压力处理装置用于采集所述爆破装置内的第一压力值;图像处理装置与压力处理装置电连接,图像处理装置接收所述爆破装置内的第一压力值后,控制图像采集设备开始采集爆破片爆破的形态,本申请通过压力处理装置能够对爆破片的爆破压力测量,通过图像处理装置能够对毫秒级爆破片爆破过程进行观测且与压力处理装置采用实时同步测量方式,保证了数据与图像的实时同步性,能够对辐照考验装置用爆破片的性能可靠性进行验证。本申请通过可更换局部零件的方式实现辐照考验装置用各种规格型号的爆破片,具有较高的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670418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752490.0
申请日:2024-12-0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0 , G06F30/17 , G06F119/08 , G06F119/14 , G06F119/1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辐照考验回路超压保护设计方法,所属研究堆辐照技术领域,辐照考验回路超压保护设计方法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辐照考验回路超压保护设计方法,通过对构建辐照考验回路的第一模型,假设引起超压保护的始发条件和超压保护装置的边界条件,在检漏系统超压时,通过调整超压保护装置喷放截面的截面积和喷放启动时间,使检漏系统的压力不超过绝热管的承压极限,从而得到一个超压保护装置的喷放截面积尺寸和喷放延迟启动时间,根据计算出的喷放截面积尺寸和喷放延迟启动时间选择合适的超压保护装置,及时对辐照考验回路进行泄压,防止检漏系统压力超过绝热管的承压极限,保证辐照考验回路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690612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573368.2
申请日:2023-11-2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燃料元件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放射性组件浸泡装置及浸泡方法,浸泡装置包括:浸泡箱体,适配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密封盖,能够开闭;锁紧机构,用于将所述密封盖固定在所述浸泡箱体上端;抓具导支板,设置在所述浸泡箱体的上部,中部设置有供放射性组件抓具穿过的导向孔,且所述抓具导支板能够支撑放射性组件抓具;组件导支板,所述组件导支板位于所述抓具导支板下方,所述组件导支板中部设置有供放射性棒穿过的通孔,且所述组件导支板能够支撑放射性组件;吊篮,所述吊篮上端吊接在所述组件导支板上,且所述吊篮能够容纳拆零后的放射性棒,由此能够对整个放射性组件和单个放射性棒进行浸泡。浸泡方法基于前述的浸泡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14662237B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210283051.4
申请日:2022-03-2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17 , G06F30/28 , G01M99/00 , G01N25/20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再生式换热器传热特性分析修正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涉及核工程及化工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基于设计流程确定再生式换热器结构;根据再生式换热器结构在试验工况下运行反馈的试验数据以热平衡方法确定当前工况下的修正系数,并结合不同工况下的修正系数序列以小范围波动原则确定再生式换热器结构的共同传热修正系数;根据共同传热修正系数对再生式换热器结构在任意所需工况中的传热系数进行修正,并依据修正后的传热系数与再生式换热器结构的耦合情况分析得到所需工况下的传热性能评价结果。本发明可以准确预测该定型再生式换热器在各种工况下的换热能力,有助于避免某一工况条件下换热能力不足的情况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5984175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536484.2
申请日:2022-12-0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T7/00 , G06T7/11 , G06V10/764 , G06V10/12 , G06V20/52
Abstract: 为解决现有的研究堆倒换料操作在装载检查时检查效率低及辨识难度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研究堆倒换料操作的检查方法、装置及系统,包括:获取研究堆内中心区域的第一图像;获取研究堆内中心区域周边的若干个局部区域的若干个第二图像;其中,第二图像与第一图像具有重叠区域;利用重叠区域将若干个第二图像和第一图像进行拼接,形成研究堆内堆芯平面图;将研究堆内堆芯平面图按栅元位置进行分割,提取出每个栅元对应的实际装载物图像;将每个栅元对应的实际装载物图像与数据库中的装载物图像对比,判断每个栅元对应的实际装载物图像中的装载物的类型;将判断出的装载物的类型与理论装载图对比,判断装载物是否装载正确。
-
公开(公告)号:CN115781604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334031.1
申请日:2022-10-2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放射性相关组件水下拆卸装置及方法,拆卸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拆卸工位、螺母暂存器和暂存工位,所述拆卸工位用于放置待拆相关组件,所述暂存工位用于放置拆卸后的压紧部件;螺母套筒,用于拧松相关组件上端的裙边螺母;第一夹具,用于旋离拧松后的裙边螺母和将旋离后的裙边螺母移至所述螺母暂存器;第二夹具,用于夹持压紧部件和将压紧部件移至所述暂存工位,能够对相关组件进行水下拆卸,具有拆卸快速、操作安全和人员受照剂量小的特点。拆卸方法基于前述的拆卸装置,拆卸操作均在支撑架的上端进行、靶材插设在支撑架内部,使得放射性废物能够有效收集贮存,而靶件具备运输装载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11554420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010412020.5
申请日:2020-05-1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9/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核电站装罐池防护装置,本发明的装置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和第三盖板;其中,所述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和第三盖板可拆卸式连接,当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和第三盖板拼接为整体时能够全面覆盖装罐池。本发明的防护装置能够全面覆盖装罐池,且避开干涉物项,有效防止异物进入装罐池对装罐池的贮存格架内或燃料组件上以及防止极端情况下重物倾覆至装罐池对格架或燃料组件造成损伤。
-
公开(公告)号:CN109243645B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1811070292.0
申请日:2018-09-1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9/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乏燃料组件贮存格架,包括上托板、下托板,上托板与下托板呈上下平行分布;上托板上设置有贮存管、六边形贮存管,贮存管、六边形贮存管的一端与均上托板连接,贮存管、六边形贮存管的另一端均与下托板连接;贮存管、六边形贮存管均为中空管且均用于贮存乏燃料组件,贮存管的个数大于六边形贮存管,贮存管以六边形贮存管为中心均匀分布在其周围。本技术方案中将贮存管、六边形贮存管组成的贮存单元采用呈正三角形布置,最大化的利用格架的有效空间,其中,贮存管以六边形贮存管为中心均匀分布,六边形贮存管中的碳化硼中子吸收体材料,可降低整个系统的Keff值,从而实现乏燃料组件的高密集贮存。
-
公开(公告)号:CN114093547A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111368493.0
申请日:2021-11-1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单晶硅装取平台及装硅、取硅方法,所述晶硅装取平台包括升降装置、硅桶、转运桶和装取装置;所述装取装置包括支承板、导向桶、定位块和横向滑移机构;所述支承板安装在升降装置的传动机构上;通过升降装置实现装取装置的升降;所述转运桶和硅桶均能放入导向桶内,所述硅桶的外径小于转运桶的内径,通过转运桶和硅桶,以及装取装置的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将无放射性的转运桶内单晶硅装入放射性硅桶内,也能实现将带放射性的硅桶内单晶硅装入无放射性转运桶内。本发明解决了单晶硅装入硅桶和辐照后从硅桶中取出过程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受剂量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863729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0055811.1
申请日:2021-01-1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辐射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辐照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辐照装置,包括第一水箱,所述第一水箱中部设有第二水箱;所述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各侧壁之间、所述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底部之间均留有用于装填液态屏蔽材料的空腔;所述第二水箱内设有用于装填液态屏蔽材料以及放置辐照仓和辐射源的空腔。本发明的屏蔽材料为液态,成本低、施工操作简单、容易处理,不会影响生施工场地环境;能够得辐射源不因第一水箱内的屏蔽材料泄露而使辐射源直接裸露在空气中;具有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特点,并有极强的科研试验性和工程实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