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式旋转辐照装置及辐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24676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579363.5

    申请日:2024-11-07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干式旋转辐照装置及辐照方法,包括:旋转单元,所述旋转单元用于带动辐照试件进行旋转;屏蔽单元,所述屏蔽单元设置于所述旋转单元一侧,所述屏蔽单元包括屏蔽箱体及屏蔽门体;移动单元,所述移动单元设置于所述屏蔽箱体内部,所述移动单元上放置有放射源,当所述屏蔽门体打开时,所述移动单元可带动所述放射源朝向所述辐照试件移动并对所述辐照试件进行辐照,本申请既满足了待照设备脱水辐照的需求,又通过旋转单元带动辐照试件在辐照时能够转动大大提高了受照均匀度,拆装简便、自动化程度高、放射源取放安全可靠的特点,可以充分满足不同尺寸设备、材料的干式辐照需求。

    一种放射性强腐蚀有毒液体转运装置及转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92171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200211.X

    申请日:2024-08-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放射性废液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放射性强腐蚀有毒液体转运装置及转运方法,转运装置包括:储存容器,所述储存容器能够密闭存储放射性强腐蚀有毒液体;柔性防护构体,所述柔性防护构体包覆在所述储存容器外;刚性壳体,所述刚性壳体下端封闭、刚性壳体上端开口;射线屏蔽构体,所述射线屏蔽构体与所述刚性壳体的内腔适配,且所述射线屏蔽构体中部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储存容器的凹腔;密封盖体,所述密封盖体与所述刚性壳体的上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密封盖体能够密封所述刚性壳体,在合盖的状态下,所述密封盖体抵触在所述柔性防护构体上,能够有效屏蔽放射线和对储存容器进行防护,以确保转运安全。转运方法基于前述的转运装置。

    一种半封闭空间水下放射性物质转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706837B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1911016433.5

    申请日:2019-10-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封闭空间水下放射性物质转运装置,包括传动装置、滑块连杆装置、转运小车和转运轨道,所述转运轨道倾斜设置在水池底部,所述转运小车在转运轨道内移动,所述转运小车上安装有转运筒,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外壁设置有大齿轮,所述传动装置还包括与传动轴平行设置的丝杠,所述丝杠上设置有与大齿轮配合的小齿轮,所述滑块连杆装置包括设置在水池内壁的滑块轨道,所述滑块轨道内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上设置有拉杆和连杆,所述拉杆的端部与丝杠的底端连接,所述连杆的端部与转运小车连接。本发明实现了乏燃料元件等放射性物在上下双向转运,屏蔽放射性物质在转运过程中的辐射。

    一种堆芯滞留铍组件拔取工具及拔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16239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807357.6

    申请日:2020-08-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堆芯检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堆芯滞留铍组件拔取工具及拔取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堆芯滞留铍组件拔取工具,包括抓头组件和直线驱动组件;所述抓头组件包括抓取底板,所述抓取底板中部设有供假组件穿过的过孔,所述抓取底板上端至少设有两个位置可变的夹块,所述夹块沿过孔周向均布;所述直线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夹块向过孔中心线移动,以通过夹块夹持假组件的铝制下插头。本发明能够在水下对高放射性的堆芯滞留铍组件进行远距离拔取,同时将拔取力作用在力学性能更好的铍组件底部的铝制下插头上,从而避免铍组件的上端头、下插头和连接段的连接处被拉断,克服了铍制连接段辐照后变脆的问题。

    现场对密集管束直径及氧化膜厚度进行测量的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74941B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710486398.8

    申请日:2017-06-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现场对密集管束直径及氧化膜厚度进行测量的装置和方法,包括安装在测量台架上的若干个棒径测量单元和若干个氧化膜厚度测量单元,棒径测量单元均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氧化膜厚度测量单元均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每个棒径测量单元内部和每个氧化膜厚度测量单元内部均设置有供样管穿过的通道,且每个棒径测量单元的通道对应与其中一个氧化膜厚度测量单元的通道同轴。本发明通过将密集管束进行分类,能够在现场直接对密集管束直径及氧化膜厚度进行全行程任意位置的精确测量;在测量过程无人体直接接触,其通过传感器对直径及氧化膜厚度的微小变化进行测量,检测更加安全、高效、可靠;在某一测量单元发生故障时,仍然能完成测量工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