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267352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724938.2
申请日:2022-06-2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磁干扰检测领域,公开一种用于5G基站性能检测的变电站环境模拟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电缆;H线圈,套设于电缆外周,用于在电缆上产生工频磁场;若干组耦合板,沿电缆长度方向,分组布置于电缆外周;所述若干组耦合板中一部分组用于在电缆上产生工频电场,另一部分组用于在电缆上产生快速瞬变脉冲群。通过本发明设计的变电站环境模拟装置,能够在电缆中模拟真实变电站环境,施加复合电磁干扰:工频磁场、工频电场和快速瞬变脉冲群。
-
公开(公告)号:CN114268917A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111620414.0
申请日:2021-12-2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雄安新区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射频前端领域,具体是一种窄带双频通道切换方法和系统。该方法为,将电力无线专网频段和民用计量仪表频段所用频点进行编号,设定相应的捕获通道;在上电一瞬间所有捕获通道打开,确定功率最大值通道编号为初始编号频点,而后所有捕获通道关闭,利用线性同余法来确定后续频点编号;将后续频点编号对应值分别送给频率综合器以及射频开关,用于根据生成的频点编号控制频率综合器的分频系数以及接收端处的射频开关的切换。通过这种控制方式,解决了230MHz和470MHz‑510MHz发送以及接收时的通道切换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835084A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2110008762.6
申请日:2021-01-0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自动化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力网络场景的电力设备定位方法、系统及电力设备,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待定位电力设备的电力网络场景类型;根据电力网络场景类型,从预设的第一融合定位方法和第二融合定位方法中选取待定位电力设备的目标融合定位方法;根据目标融合定位方法,获取待定位电力设备的位置信息。通过采用了无线定位以及GPS定位相融合的方式,避免单一定位方式带来的定位精度不够的问题,有效提升了电力设备的定位精度。并且,基于不同的电力网络场景类型的特性,选取不同的融合定位方法,能够适用于不同的电力网络场景,充分满足不同电力网络场景对高精度定位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1711948A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2010531506.0
申请日:2020-06-1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空口从5G基站获取高精度时间的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1)从5G基站空口获取基本信息,所述基本信息包括由5G基站下发的含时间信息的SIB16授时信令以及与当前5G基站之间通信的上行时间提前量TimeAdvance;2)通过多组连续测量得到的上行时间提前量TimeAdvance计算出空口延时参数;3)根据所述空口延时参数对SIB16授时信令中包含的时间信息进行修正,得修正后的高精度时间信息;4)将修正后的高精度时间信息通过定制帧的形式发送给终端设备,终端设备通过所述定制帧获取到高精度时间,该方法及系统能够基于5G技术为终端设备提供高精度的时间服务。
-
公开(公告)号:CN110166387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429537.2
申请日:2019-05-2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识别信号调制方式的方法及系统,属于信号检测与识别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对信号源发出的两路无噪信号的其中一路无噪信号加入噪声;生成高阶累积量和二维矩阵作为训练标签,生成高阶累积量和二维矩阵作为数据输入量;获取多个去噪特征模型,生成识别模型;获取信号源发出的信号,提取I/Q信息,截断I/Q信息的高阶累积量并生成二维矩阵,将二维矩阵送入识别模型中对信号进行调制识别并输出信号调制方式。本发明提高了分类器的泛化能力和识别准确率;降低了实际接收信号样本数,利用无监督去噪声自编码有效抑制噪声的影响,提高最终识别模型的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768884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658621.4
申请日:2023-12-0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雄安新区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4W12/06 , H04W12/79 , G06F18/214 , G06F18/213 , G06F18/2413 , G06N3/0464 , G06N3/048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射频指纹的零功耗通信认证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包括采集来自零功耗终端的原始射频数据,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根据所述原始射频数据对应的初始终端特征,构建基于EfficientNet深度特征提取器;对所述训练集进行深度特征向量提取,定义识别恶意设备的最优阈值,并结合KNN算法训练获得轻量级认证模型;将测试集中输入训练好的轻量级认证模型中,输出数据包来源的认证结果。上述提供的零功耗通信安全方案,具有身份认证机制扩展性强、计算量小的优势,适用于解决零功耗通信终端认证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092487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1062562.4
申请日:2023-08-2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雄安新区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电力通信安全芯片调试装置及调试方法,调试装置包括若干个能够对应夹持不同类型eSIM安全芯片的芯片夹具,eSIM安全芯片可拆卸式装配在芯片夹具上;芯片夹具固定在转接底板上,转接底板上设置有两组线缆:一组是7816线缆,7816线缆通过一根SIM延长线,连接转接底板的SIM卡槽和电力5G模组SIM卡槽;另一组是SPI线缆,SPI线缆通过一根SPI延长线,连接转接底板的SPI接口和电力5G模组SPI接口。本发明依据eSIM芯片适配电力5G通信模块的真实情况,对eSIM芯片的7816和SPI接口进行转接,利于多种封装的eSIM芯片调试,便于eSIM安全芯片功能研发的快速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14298433A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11674965.5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基站选址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电站内5G基站选址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S1、获取变电站物理环境模型;S2、在变电站物理环境模型中确定变电站空间电磁场对5G基站直接耦合干扰的干扰区域SA,满足5G基站选址的初步区域为S3、基于雷击变电站物理环境模型内避雷针通过接地网耦合对5G基站电源端口的传导干扰,在区域中确定5G基站选址的接地网节点位置;S4、基于变电站物理环境模型空间电磁场通过传导耦合对5G基站电源端口的传导干扰,在步骤S3中选出的接地网节点位置中确定最终选择的节点位置。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完成变电站内5G基站选址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108681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353888.7
申请日:2021-03-3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邢亚 , 滕玲 , 方帅 , 丁慧霞 , 汪洋 , 王智慧 , 张庚 , 吴赛 , 孟萨出拉 , 张慧 , 张彤彤 , 李健 , 高炜 , 董方云 , 汪莞乔 , 潘娟 , 朱思成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北斗的电力基建施工地质环境监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电力基建施工地质环境布设的基准点和监测点的实时位置信息;计算监测点的相对位置;根据采样间隔,利用监测点的上一相对位置与当前相对位置,计算监测点的实时偏移变化量或累计变化量;根据获取的实时偏移变化量或累计变化量,与预设阈值进行对比,若超出阈值,则按照预定义报警级别进行报警。提高了电力基建现场施工效率和效益,同时也提高电网基建工作的智能化、集约化和精益化的科学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2954767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313825.9
申请日:2021-03-24
Applicant: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该方法基于自组网,属于通信领域。所述无线通信方法包括:响应于新业务,所述自组网的源节点向路由所经中继节点发送载波聚合请求帧的信令消息;所述中继节点进行载波聚合配置,以形成载波聚合通道;所述中继节点向所述源节点反馈载波聚合应答帧的信令消息,所述新业务的数据通过所述载波聚合通道进行传输。通过对载波聚合技术的信令机制等进行改进拓展,使载波聚合技术可以运用于自组网中,实现了电力无线自组网的多业务高带宽的数据传输,提高了电力本地通信网络的吞吐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