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010790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110999538.8
申请日:2021-08-2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纳米小肽FG及其在制备治疗及预防眼底血管疾病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工合成的纳米小肽,其分子式为:X‑FFVLK‑KNKAAKG,所述的X为C12、C14、C16、C18。本发明提供的纳米小肽可以特异性选择受体包裹sSema4D蛋白,有效降低sSema4D的水平,使其不能与任何受体结合,改变了抗体类药物抑制靶点单一的缺点,结构简单,可以与抗体类药物混合使用,不会造成相互之间的免疫反应,达到降低多个促血管新生分子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891032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431760.2
申请日:2022-04-2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光电材料制备及其应用领域,公开了一类基于芴类并苯胺融合供体的单硼衍生物、其制备和应用,该单硼衍生物具有如通式A‑1至通式A‑3中至少一者所示的通式结构;其中,R基团选自:碳原子数为13~38的芴或芴类衍生物基团;并且,对于通式A‑2和A‑3,R基团在通式中与硼原子成键,成键原子为其3号位碳原子,且氮原子与其4号位碳原子成键。本发明中基于芴类并苯胺融合供体的单硼衍生物,基于B‑N共振效应可以实现30nm以下的FWHM,可有效的改善OLED器件的色纯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053088B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011017458.X
申请日:2020-09-2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 , G06F30/20 , G06Q50/06 , H02J3/00 , H02J3/38 , G06F113/04 , G06F11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网节点脆弱性评价方法,包括:S1、基于分布式电源随机出力模型分别对配电网所包含的各分布式电源的出力大小进行随机采样,得到各分布式电源出力抽样集;S2、根据各分布式电源出力抽样集,结合配电网拓扑参数,得到配电网各节点的N组脆弱性评价指标;S3、基于所述N组脆弱性评价指标,计算各脆弱性评价指标的熵值和方差,分别归一化后求平均值,得到各脆弱性评价指标的第一权重;S4、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到各脆弱性评价指标的第二权重;S5、将第一权重和第二权重加权求和,归一化后得到各脆弱性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S6、基于配电网各节点的脆弱性评价指标及其综合权重,得到配电网各节点的脆弱性评价结果,准确性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2180210B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011018649.8
申请日:2020-09-2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法及系统,属于电力系统保护领域。该方法先利用S变换获取零序电流时频信息,基于各线路零序电流的全频段信息计算线路故障信息相关度,随后为提高故障特征的可辨识度和抗干扰性,构建S变换相关度图像SCF,在此基础上建立含SCF层的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模型S‑CNN,并利用Simulink仿真模型生成的故障数据对其结构参数和超参数进行分步训练,最后通过S‑CNN提取配电网故障零序电流深层特征,实现故障选线。该选线效果不受系统运行状况和故障条件影响,且在强噪声干扰和采样不同步条件下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857723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080588.6
申请日:2021-01-2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1M7/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大型旋转机械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转轴扭振的实验测试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待测转轴的截面积,基于所述待测转轴获得多个转轴,所述多个转轴的截面积之和与所述待测转轴的截面积相同,将所述多个转轴固定于实验平台进行扭振实验测试。本申请将转轴等效为多个转轴的设计可以有效调整转轴的转动惯量,避免传统扭振实验平台转轴扭转刚度过大从而难以产生轴系扭振现象的问题,对于后续深入研究轴系扭振、弯扭组合以及叶片弯曲与轴系扭转耦合振动有着重要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1333545B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0022970.7
申请日:2020-01-0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IPC: C07C255/56 , C07C253/30 , C09K11/06 , H01L51/50 , H01L51/5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光电材料制备及应用科技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3,6‑二氧代环己‑1,4‑二烯‑1,2‑二腈衍生物、其制备和应用。通过对该3,6‑二氧代环己‑1,4‑二烯‑1,2‑二腈衍生物关键的化学结构进行改进,引入强吸电子基团,并将该3,6‑二氧代环己‑1,4‑二烯‑1,2‑二腈衍生物作为P型掺杂剂料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空穴传输层HOMO上的空穴浓度,使空穴的迁移率增加,能够有效提高器件效率,降低效率滚降和开启电压,且该衍生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由此解决现有技术的P型掺杂剂在器件制备中存在的稳定性不佳及应用中存在的结晶、成膜性差等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117598B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1911317096.3
申请日:2019-12-1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电子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室温法ABXnY3‑n钙钛矿纳米颗粒的配体调控方法及应用,该调控方法是在室温条件下,将含A离子、含超短链配体、含钠离子的多个前驱液和脂肪酸混合,快速注入到含B离子的前驱液中,搅拌后快速向其中加入烷基卤化铵的前驱液,继续搅拌即可得到钙钛矿纳米颗粒的粗液;洗涤处理后即可得到表面的配体主要由长链配体烷基卤化铵、长链配体脂肪酸、超短链配体和金属配体钠离子共同组成的ABXnY3‑n钙钛矿纳米颗粒。本发明通过选取超短配体和金属配体Na+加入到前驱体中,致使得到的钙钛矿纳米颗粒的表面长链配体有效减少,超短链配体有效增多,兼具稳定性和高效电荷传输特性,能大幅度提升基于其的发光二极管的器件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239470A
公开(公告)日:2021-01-19
申请号:CN201910643760.7
申请日:2019-07-1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C07D471/14 , C07F9/6561 , C07F9/58 , C07F9/6506 , C07D401/10 , C07D401/14 , C07F9/6558 , C07D519/00 , C09K11/06 , H01L51/50 , H01L51/5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电材料应用科技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蒽类衍生物、其制备和应用。具有如式(一)所示的结构通式:其以蒽为核心,通过取代基团R1、R2、R3和R4对蒽进行修饰得到,其中,所述R1、R2、R3和R4中至少有一个吸电子基团,且至少有一个供电子基团。本发明所提供的蒽类衍生物选取兼具作为蓝光生色团和高载流子传输性能的蒽作为核心,通过在蒽的不同位点键联不同的供电子和吸电子能力基团,调整外围修饰基团的数目与类型形成全面修饰的具有多功能的蒽类衍生物。此类化合物具有高的荧光量子效率,电子载流子迁移率及优秀的热稳定性。电致发光器件效率高,效率滚降小,可广泛应用于电致发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1081816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11317216.X
申请日:2019-12-1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1L31/18 , H01L31/032 , H01L31/036 , H01L33/26 , H01L33/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电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碱金属离子钝化表面缺陷的钙钛矿纳米晶及其制备与应用,其制备方法是将含有碱金属离子的配体溶液与纳米晶A位阳离子的配体溶液相混合,加入以季铵盐为促溶剂的二价金属卤化物的不良溶液中得到混合液;在钙钛矿形成后向其中加入有机配体的不良溶液得到钙钛矿纳米晶粗液,纯化处理后即可得到表面缺陷钝化的纳米晶胶体。本发明通过对制备方法进行改进,在采用配体辅助再沉淀法制备纳米晶的过程中,引入钾离子、钠离子等碱金属离子,这些碱金属离子作为金属离子配体并取代部分表面活性有机配体,可以抑制纳米晶中卤素空位的产生,实现钙钛矿纳米晶表面缺陷的有效钝化,有效提高材料的发光效率和导电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797475A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810863609.X
申请日:2018-08-0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双层薄膜的方法和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双层薄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基底上通过溶液法制备下层薄膜;将基底及下层薄膜加热至一定的温度,同时上层薄膜材料的前驱液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将加热后的上层薄膜材料的前驱液通过溶液法制备上层薄膜,上层薄膜位于下层薄膜上,形成双层薄膜。本发明通过加热上层薄膜材料的前驱液和控制基底和下层薄膜的温度,制得均匀平整的双层膜结构,并且该方法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易控制,成膜质量好等优点。本发明通过对溶剂的筛选,选择了不会破坏下层薄膜的间二甲苯作为上层材料的溶剂,充分利用了poly-TPD和PVK的优点,大大提升了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效率,降低了器件的开启电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