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468033B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1910789403.1
申请日:2019-08-2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自持气浮强化产沼气的厌氧消化装置,包括厌氧消化主罐体单元、自持气浮筛选单元和沼气计量收集单元,自持气浮筛选单元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连接的气浮筛选部分、物料沉淀部分、活性回流部分和三相分离部分,厌氧消化主罐体单元内的消化物料泵送进入气浮筛选部分,溢流进入物料沉淀部分,之后提升至活性回流部分,经过三相分离部分的气体组分与厌氧消化主罐体单元的产气进入沼气计量收集单元;本发明的厌氧消化装置基于厌氧过程有机物被降解产沼气的现象,通过增加自持气浮筛选单元,起到了自持气浮‑筛选‑回流高活性微生物、排出更难降解物料的作用,从而有效避免有机固体废弃物厌氧消化过程中物料短流导致的降解不充分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981563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267079.3
申请日:2019-12-1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抗生素菌渣的处理方法及其应用,包括将新鲜抗生素菌渣置于反应罐中,搅拌混合均匀后置于微波反应器中进行微波调控,然后与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液进行均匀的混合后,静置1-2天后过滤,收集固体部分同有机废物进行均匀混合后置于发酵池中,进行槽式好氧堆肥发酵,本发明处理后的抗生素菌渣以其丰富的含氮量可以作为肥料,改良土壤并且不污染环境。其应用前景较好,可应用于园艺、果蔬、农田、森林或者城市绿化土地等。
-
公开(公告)号:CN119909551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098291.0
申请日:2025-01-2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可润湿性切换分离膜及其制备方法、基于电场切换润湿性实现膜清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导电聚合物单体、掺杂剂与磷酸盐缓冲溶液进行接触混合,得到混合物I;(2)在30‑60℃且在1‑2mA/cm2的恒电流密度下,将金属网作为阳极、石墨板作为阴极、Ag/AgCl作为工作电极,于所述混合物I中进行电化学沉积,得到沉积膜;(3)对所述沉积膜依次进行冲洗和干燥,得到可润湿性切换分离膜。本发明所提供的可润湿性切换分离膜制备过程简单、环保,且利用该可润湿性切换分离膜基于电场切换润湿性实现膜清洁的方法能实现对多种类型污染物的简单且有效地分离,并且能在短时间内顺利完成膜清洁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8898305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0929360.3
申请日:2024-07-1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福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4 , G06Q50/26 , G06Q50/40 , G06Q10/063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核算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全生命周期分析目标和项目范围;收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全生命周期阶段内物质材料投入与能源消耗的清单数据;基于所述清单数据计算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碳排放量,进而计算城市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总量;通过蒙特卡洛模拟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总量的不确定性,核算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总量;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全生命周期核算结果进行解释,识别系统碳排放特征和重点碳排放环节。本发明有助于预测未来碳排放发展的趋势,并为行业制定相应的碳减排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8029153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094747.1
申请日:2024-01-2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D06M15/37 , D04H1/43 , D04H1/728 , B01D69/02 , B01D67/00 , B01D17/04 , B01D17/06 , B01D17/02 , D06M10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水分离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超亲水导电聚合物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超亲水导电聚合物纳米纤维膜包括纳米纤维膜,以及包覆在所述纳米纤维膜表面的聚合物导电层,且所述超亲水导电聚合物纳米纤维膜的孔径范围为100‑350nm,水接触角为7.4‑31°,水下油接触角为159.6‑165.7°,电导率为2.1‑144.3S/m。本发明提供的超亲水导电聚合物纳米纤维膜能有效强化超亲水膜的抗污染性能,在分离纳米级乳化液中表现出优异的渗透和截留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800439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633182.1
申请日:2023-12-0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构建复合润湿结构海绵用于连续处理水包油乳化液的方法。本发明通过一锅法制备一种具有润湿梯度的海绵材料MP@MS,亲水颗粒可以均匀有效地负载在疏水海绵骨架上,之后材料在连续油水分离装置的辅助下,对表面活性剂稳定的水包油乳化液进行处理,在连续长时间处理后,滤出液依然可达80%的出水透光率,表现出材料长效的吸附与破乳功能。本发明制备具有润湿梯度的海绵材料的方法简单便捷;处理能力长效,可以对表面活性剂稳定的乳化液实现连续地油水分离,具有大批量处理乳化液的潜能,为三维破乳材料的设计开发提供了借鉴。
-
公开(公告)号:CN116911628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764485.0
申请日:2023-06-26
Applicant: 福州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 福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7 , G06Q50/06 , G06F1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务系统综合与协同效应耦合机制的评估方法及系统,涉及水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城市水务系统中各水务子系统的“水‑能‑碳”指标数据;根据各所述“水‑能‑碳”指标数据和综合评估协同效应模型确定各所述水务子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系统间耦合度和系统间耦合协同度;所述综合评估协同效应模型包括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综合评价指数模型、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同度模型;根据所述综合评价指数、所述系统间耦合度和所述系统间耦合协同度确定各所述水务子系统的“水‑能‑碳”综合与耦合协同结果。本发明能够实现在“水‑能‑碳”方面对城市水务系统的各水务子系统进行综合与协同效应耦合机制的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6862292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761580.5
申请日:2023-06-2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福州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福州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9 , G06Q10/063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能‑碳”关联分析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涉及水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城市水务系统中各水务子系统的“水‑能‑碳”指标数据;利用客观赋权法中的熵值法对各所述“水‑能‑碳”指标数据进行赋权,得到指标权重和指标比重;根据所述指标权重、所述指标比重和综合评价指数模型确定综合评价指标;根据所述综合评价指标和所述灰色关联度模型确定灰色关联系数;所述灰色关联系数用于表示各所述水务子系统的“水‑能‑碳”指标数据之间的关联程度。本发明能够结合水能碳的关联特征,提高综合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222208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10717082.6
申请日:2022-06-2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无锡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9 , G06F17/18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务领域,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机构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划定污水处理机构的数据采集边界,界定碳排放范围;通过归一化处理构建“水‑能‑碳”耦合模型,包括用于评价污水处理机构综合运行效能的综合耦合指标、用于评价水、能、碳发展协调程度的一致性指标;并根据“水‑能‑碳”耦合模型收集或者测定污水处理机构的水、能、碳数据,评价污水处理机构。本发明还包括“水‑能‑碳”耦合模型及其应用。本发明的“水‑能‑碳”耦合模型能够全面、准确的评价污水处理机构的运营情况,更符合客观实际情况,有助于在现有水、能、碳相关因素的可控范围之内得到污水处理厂发展过程中水质提升、节能降碳的最优解。
-
公开(公告)号:CN113845280A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2111238458.7
申请日:2021-10-2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活性剂强化污泥水热无害化的方法,包括表面活性剂预处理:除质,并与表面活性剂混合,使得污泥胞外聚合物和污染物释放至水相,固液分离,得到污泥泥相和富集有机物和污染物的水相;水热处理:含固率调整之后置于反应釜内密闭加热进行水热反应;固液分离:将水热反应后得到的混合物进行固液分离,将水热液与得到的水相混合,将混合液中加入过硫酸盐,利用水热液的余热活化过硫酸盐氧化过程,进一步去除其中污染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促进胞外聚合物和部分新兴污染物的溶出,增强药物、抗性基因等污染物的降解效果,同时提高水热处理效率,实现污泥泥相中病原微生物、抗性基因等污染物的高效削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