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335670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2010191884.9
申请日:2020-03-18
Applicant: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明悦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IPC: E04G23/06 , E02D27/48 , E02D29/05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既有保留建筑下方原位施工基坑的方法,包括:围绕既有保留建筑向土层内施工竖向承载力构件;在所述竖向承载力构件的外围施工工作井,并在所述工作井中施工承载梁,所述承载梁位于所述既有保留建筑下方;将所述承载梁通过转换梁与所述竖向承载力构件连接,使得受力体系由所述承载梁通过所述转换梁传递至所述竖向承载力构件;在所述工作井中围绕所述既有保留建筑分层向下挖掘形成基坑的周边部分,并在所述承载梁和所述转换梁的下方挖掘土层,最终形成基坑。本发明不会对既有保留建筑造成任何的损伤,且可以提供稳定的支撑和有效的保护;可直接在既有保留建筑的下方进行大规模施工基坑,对于作业场地面积的要求不高。
-
公开(公告)号:CN102535479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210062011.3
申请日:2012-03-09
Applicant: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轨道交通与地下工程设计分院 ,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1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钢支撑轴力伺服系统控制深基坑变形的设计方法,其可以根据被保护设施的变形控制值,通过连续介质有限元分析,获得围护结构的侧向变形控制值和钢支撑需要提供的轴力控制阀值,通过检测元件对围护结构的实际侧向变形值和钢支撑的实际轴力输出值进行动态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发送给自动控制系统,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对预先计算分析设定的轴力控制阀值以及来自各检测元件的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控制液压系统调整所述钢支撑对围护结构的支撑力。将深基坑钢支撑的轴力设计由被动受压设计变为主动加压调控设计,从而可根据紧邻深基坑被保护设施的变形控制要求,主动进行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调控,从而有效保护紧邻深基坑的被保护设施。
-
公开(公告)号:CN118187085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323009.X
申请日:2024-03-21
Applicant: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坑支撑伺服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所述基坑支撑伺服系统利用磁力球铰系统、支撑系统及角度调节系统多系统协调联动的方式,实现自适应复杂基坑多方向支撑的不同预应力水平加载以控制基坑变形的需求,其中,基于磁浮球铰系统使得伺服节点均匀受力,实现了伺服节点的轴力自适应调节和多向支撑伺服的目的;基于支撑系统将弯矩转换成了轴力,增加了预应力传递效能,减小了对支撑节点的不利影响,提高了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122300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057556.3
申请日:2023-01-17
Applicant: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动控制基坑变形的系统及其施工方法,该系统包括基坑围护墙(1)、注浆装置(2)、抗侧移桩(3)和屏障加固体(4),所述的基坑围护墙(1)上设置注浆装置(2),所述的基坑围护墙(1)设置于基坑外侧,所述的屏障加固体(4)设置于基坑内侧,所述的抗侧移桩(3)穿过屏障加固体(4),并插入屏障加固体(4)下部的土层中;所述的屏障加固体(4)包括后靠加固(41)和封顶加固(42),其中后靠加固(41)与基坑围护墙(1)之间留有空隙,封顶加固(42)连接基坑围护墙(1)和后靠加固(4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基坑施工期间利用注浆技术,对基坑围护墙提供水平挤压力,进而主动控制墙体水平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13529735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810816.0
申请日:2021-07-19
Applicant: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土岩组合地质的桩墙组合式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地下连续墙和下伸灌注桩,所述的地下连续墙内设有第一钢筋笼,所述的下伸灌注桩内设有第二钢筋笼,所述的地下连续墙位于下伸灌注桩上方,所述的第一钢筋笼通过转换钢组件与第二钢筋笼连接,所述的地下连续墙内设有注浆管,所述的注浆管端部靠近下伸灌注桩上端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既能保证支护结构在上部土体地层中的支护刚度,又可以减少支护结构在下部岩体地层中的施工难度、造价和工期,适用于上部为土体、下部为岩体的组合地质。
-
公开(公告)号:CN113373935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487665.X
申请日:2021-05-06
Applicant: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为了增强基坑的抗压能力,保证基坑施工过程中基坑及周围建筑的安全,本发明提供一种基坑底板传力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本发明的一种基坑底板传力结构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设置于新建基坑的主底板侧部的传力段底板、以及设置于新建基坑底部内的下翻牛腿;所述传力段底板的侧部与主底板的侧部连接,所述传力段底板的底部与下翻牛腿的上部连接,所述下翻牛腿的侧部与插入新建基坑底部的临时围护墙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3373934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487627.4
申请日:2021-05-06
Applicant: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工务分公司
Abstract: 为了减小新建基坑施工对基坑下方的隧道的影响,本发明提供一种基坑底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一种基坑底板结构,设置于隧道上方,包括若干底板分块,所述底板分块通过工程桩固定于基坑底部,所述底板分块依次连接,形成基坑底板。施工时,在基坑开挖前,首先将待施工的基坑底板划分为若干底板分块,然后对一块底板分块上部的土体进行开挖并进行底板浇筑。当当前底板分块施工全部结束后,再进行下一个底板分块的施工。由于采用分块施工的方式对基坑底板进行施工,隧道上方的土体不会在施工过程中一次全部移除,而在一块底板分块施工完毕后,底板分块又提供了原来上部土体对隧道的压力,从而保证了隧道上方有足够的压力,确保隧道不会上浮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12982444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487632.5
申请日:2021-05-06
Applicant: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工务分公司
IPC: E02D17/04
Abstract: 为了增强基坑的抗压能力,保证基坑施工过程中基坑及周围建筑的安全,本发明提供一种基坑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本发明的一种基坑围护结构,通过传力结构一与传力结构二将长期围护墙、临时围护墙、主底板连为整体,形成一个传力结构,为基坑提供支撑。而下翻牛腿设置于主底板底部内,并与临时围护墙连接,这样在临时围护墙拆除至新建基坑底部位置,不能安装对撑情况下,传力结构也能够为基坑提供支撑,起到了增强基坑的抗压能力,保证基坑施工过程中基坑及周围建筑安全的作用。另外,主底板与下翻牛腿的之间设置的传力段底板,能保证主底板、下翻牛腿的施工不会相互影响,从而提高施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387888A
公开(公告)日:2019-10-29
申请号:CN201910675707.5
申请日:2019-07-25
Applicant: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上方基坑加固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包括底层加固结构,底层加固结构设置在隧道上方并沿隧道两侧向地下纵向延伸;浇筑板层,浇筑板层设置在底层加固结构上方,包括多个浇筑底板分块,浇筑底板分块横跨在隧道上方并连接底层加固结构。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底层加固结构与桩基础一起作用在盾构隧道上方和两侧,对盾构隧道起到“包裹式”保护,由于桩基础底部嵌入地下较深层的抗拔和抗压持力层,因此基坑开挖卸载和结构上盖加载过程中产生的扰动荷载可以通过底层加固结构与桩基础向地下深处的持力层传递,避免上述扰动荷载直接作用在盾构隧道结构上,从而有效降低后续施工建设对现有地铁盾构隧道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4254405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011008990.5
申请日:2020-09-23
Applicant: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坑支护自动化辅助设计方法及设计系统,基坑支护自动化辅助设计方法包括:建立并存储常用的支护构件的通用底图及参数信息;建立项目数据库;基于项目数据库选择基坑支护结构的基本形式及支护构件的类型,形成基坑剖面设计参数库及计算书;基于基坑剖面设计参数库及对应的支护构件的通用底图自动形成基坑支护结构的剖面图、平面图及配筋图;对平面图、剖面图和配筋图按照外部参照文件进行处理,自动完成支护构件的标注和注释,自动匹配图框和视图,形成基坑支护结构的平面图、剖面图和配筋图的出图文件。本发明提供的基坑支护自动化辅助设计方法,能够极大地提高基坑支护设计工作的自动化程度,进而提高岩土工程师设计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