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磁性和油阻尼材料的复合隔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087612B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610552327.9

    申请日:2016-07-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磁性和油阻尼材料的复合隔振装置,包括金属弹簧,还包括磁性部件、油阻尼部件和其他辅助部件。其中,磁性部件包括铁磁体、磁体和支板,油阻尼部件包括活塞、液缸、粘滞液体、滤液板和油封,其他辅助部件包括挡板、限位板、底板等。先将磁体通过粘接或螺栓连接通过支板置于多功能套筒的内壁;然后将铁磁体、金属弹簧和油阻尼部件组合;最后再通过上部限位板和顶板将组合部件卡在多功能套筒内部,形成了基于磁性和油阻尼材料的复合隔振装置整体。本发明通过磁性和油阻尼部件联合耗能,使低频情况的隔振效果得到了极大提升。本发明可广泛应用轨道交通减振降噪要求较高的特殊减振地段。

    软土地区深大圆形基坑明挖顺作控制变形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79102A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210533762.9

    申请日:2012-12-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土地区深大圆形基坑明挖顺作控制变形的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施工圆形基坑的各地墙幅段,连接相邻的地墙幅段,围成圆形基坑的围护结构;第二步,按照“分层、分块、对称、平衡、限时”的原则,边开挖土方边施工环箍。本发明提供的软土地区深大圆形基坑明挖顺作控制变形的设计方法,针对上海软土“时空效应”特点,圆形基坑采用岛式开挖,分层、分块、对称、均衡开挖,并严格控制环边土体的开挖时间及环箍形成时间,从而减少了圆形基坑无环箍暴露时间,保证了圆形基坑开挖的安全稳定,减少了施工阶段的变形。

    一种采用树根桩及桩侧挤密注浆的系统及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33884A

    公开(公告)日:2012-05-02

    申请号:CN201110315373.4

    申请日:2011-10-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采用树根桩及桩侧挤密注浆的系统及设计方法,能有效减小基坑开挖对相邻周边建筑的扰动,控制周边建筑沉降。树根桩密贴排列设置于基坑和周边建筑之间,一方面树根桩穿过基坑和周边建筑之间的土体滑动区并嵌入土体滑动区下部的土体,当土体产生滑移变形时,树根桩通过提高滑移面的抗剪能力以及桩身提供的桩侧阻力和刚度以限制桩后土体的变形发展,减小桩后建筑的沉降和变形;另一方面,当基坑周边建筑沉降变形较大时,通过桩侧挤密注浆的方法能有效控制树根桩侧向变形,减缓周边建筑的变形发展速率;再一方面,树根桩密贴排列,能将注浆压力均匀扩散至被保护建筑设施下的地基土中,避免直接在地基中注浆造成建筑设施不均匀上抬隆起。

    一种超高层建筑深大基坑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83433A

    公开(公告)日:2012-03-21

    申请号:CN201110241999.5

    申请日:2011-08-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高层建筑深大基坑的设计方法,所述超高层建筑深大基坑的设计方法包括:将超高层建筑深大基坑划分为塔楼区基坑和裙房区基坑;对所述塔楼区基坑进行桩基及基坑围护结构施工;对所述塔楼区基坑进行顺作施工,并对裙房区基坑进行桩基及基坑围护结构施工;待塔楼结构回筑完成地下室顶板后,对所述裙房区基坑进行逆作施工。本发明提供的超高层建筑深大基坑的设计方法,统筹设计的塔楼区基坑建设以及裙房区基坑建设,加快超高层建筑施工工期,使整个建筑工期处于最佳的一个时间值,同时解决施工场地不足问题并减小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地下综合体一体化共建实施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18100A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910198548.0

    申请日:2009-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综合体一体化共建实施的设计方法,采用本发明的共建模式进行开发地块地下室与地铁车站的建造,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单独施工地铁两端的端头井,以满足区间隧道的贯通要求,同时施工商业开发地块的桩基和围护结构;待地铁车站端头井结构完成后,进行开发地块地下室与地铁车站标准段基坑一体开挖。本发明设计方法通过对商业开发地块地下室与地铁车站两者的工期要求进行研究,然后合理筹划基坑分区,采用相应的围护支撑设计措施,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最大化节省工程造价及开发工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