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025789B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1580082980.7
申请日:2015-09-0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两轮摩托车用车身架,其具有:头管,其支承转向手柄使转向手柄可转向;下降车架,其由与该头管不同的部件形成,同时从头管向下后方延伸地与头管结合,在头管(17)的后部突出设置有沿着该头管(17)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向后方突出的平板状的支承板(41),下降车架(18)利用冲压加工而成的金属板材的接合形成为中空状,下降车架(18)的前端部与插入了下降车架(18)的前端开口部的所述支承板(41)结合。由此,下降车架的向头管的结合构造变得简单且牢固,其中,该下降车架利用冲压加工而成的金属板材的接合形成为中空状且由与头管不同的部件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05764784B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380081170.0
申请日:2013-11-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K11/04
Abstract: 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的车体框架结构,能够提高头管周围的刚性且实现小型化、轻量化及成本的削减,另外,能够简化利用车座导轨对部件进行支承时的支承结构。车座导轨(24)从侧面看向前后方向直线状地延伸,其前端在比主框架(22)靠近上方的位置与头管(21)连接,并且主框架(22)从头管(21)朝向枢轴板(23)直线状地延伸,并且,左右一对后框架(26)从枢轴板(23)向车座导轨(24)直线状地延伸,后框架(26)的后端在设置于车座(62)的脚部(89)所抵接的车座导轨(24)的车座支承位置附近与车座导轨(24)连接,由主框架(22)、车座导轨(24)及后框架(26)围成的空间(63)从侧面看是大致倒三角形状。
-
公开(公告)号:CN102785728B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210151629.7
申请日:2012-05-1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其能够抑制尘埃等侵入挡泥板内侧,并且能够自由地设定后侧罩的形状。挡泥板(58)具备供缓冲器(45L、45R)贯通的开口部(80L、80R),在比开口部(80L、80R)更靠车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配置有罩(56L、56R)。因为开口部(80L、80R)仅形成于挡泥板(58),所以能够使开口尺寸在确保缓冲器(45L、45R)的功能性的基础上接近缓冲器(45L、45R)的外径。如果开口尺寸接近缓冲器(45L、45R)的外径,则能够减小开口部(80L、80R)与缓冲器(45L、45R)之间的间隙,从而能够抑制尘埃等侵入挡泥板(58)内。此外,因为使罩(56L、56R)离开开口部(80L、80R),所以能够自由地设定罩(56L、56R)的形状,而与开口部(80L、80R)无关。
-
公开(公告)号:CN102602477B
公开(公告)日:2014-06-11
申请号:CN201210011923.8
申请日:2012-01-1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J35/00
Abstract: 一种燃料箱罩结构,把向燃料箱上分别安装的加油托盘和燃料箱罩一体化。该燃料箱罩结构,在燃料箱(20)上覆盖把前侧的托盘部(40)和后侧的泵罩部(50)形成一体的燃料箱罩(30)。托盘部(40)是向上敞开的凹部,泵罩部(50)是向下敞开的凹部,相反地形成凹凸。在燃料箱罩(30)的前部设置衬垫(32),向漏斗颈(25)的周围卡止。在燃料箱罩(30)的后部设置卡合突部(56),使爪(56a)向在凸缘部(24)的卡止突部(24b)形成的卡合孔(24c)卡止。在燃料箱罩(30)的左右设置滑动卡合部(54),使分别与凸缘部(24)的左右两侧滑动卡合。
-
公开(公告)号:CN102133920A
公开(公告)日:2011-07-27
申请号:CN201110022294.4
申请日:2011-01-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池田英喜
IPC: B62M7/02
Abstract: 一种鞍乘型车辆,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来抑制从发动机向车架传递的振动。设置有从车体前部的头管向后方延伸的车体架(2),在车体架(2)设置有枢轴安装部(85、85),使枢轴(13)贯通枢轴安装部(85、85)和摆动臂(8)的枢轴孔部(8D)而将枢轴孔部(8D)支承在车体架(2),摆动臂(8)以枢轴(13)为中心能够摇动地被支承,而后端支承着后轮(9),其中,枢轴(13)支承被车体架(2)弹性支承的发动机(7),且经由枢轴板侧管套筒(88)被支承在枢轴安装部(85、85)。
-
公开(公告)号:CN101468689B
公开(公告)日:2011-07-06
申请号:CN200810188514.9
申请日:2008-12-1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机动二轮车,在座前方设置收纳箱,用护罩覆盖其左右,使在膝盖夹紧护罩时对膝盖夹紧部分赋予足够刚性。该机动二轮车,在座(8)前方设置收纳箱(7),用护罩(33)覆盖其左右,同时膝盖夹紧护罩(33)上面。护罩(33)中央设有侧面开口(66),从护罩(33)和侧罩(34)之间形成的排风口(60)排出散热器(13)的排风。用分开的侧罩(34)覆盖侧面开口(66),同时护罩(33)利用卡合突起(72A、72B、72C)由作为刚性构件的前照灯支架(50)、收纳箱(7)及散热器(13)支承,提高了护罩的支承刚性。特别是利用卡合突起(72B)卡合到收纳箱(7)的侧面,用收纳箱(7)支承护罩(33),从而对护罩(33)的膝盖夹紧部(G)赋予足够的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039969A
公开(公告)日:2011-05-04
申请号:CN201010506403.5
申请日:2010-10-1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池田英喜
IPC: B62K1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轮摩托车的车架构造,能够简化车架构成零件的构造,从而实现成本降低。二轮摩托车的车架构造具有:头管;从所述头管向车身后方且向斜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主车架;分别连接在所述左右一对主车架的后端且分别从主车架的后端部向上下延伸的副管;和配置在所述副管的前方、对后叉进行支承的枢轴板。副管的截面为圆形。
-
公开(公告)号:CN101024407B
公开(公告)日:2010-05-19
申请号:CN200710005369.1
申请日:2007-02-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二轮机动车,使支承支架的支架轴也应用于制动踏板的支承,实现减少二轮机动车零件数量的消减及重量减轻。二轮机动车具有门型支架(21)和使后轮5r的制动器动作的制动踏板(22),其中门型支架在被支架支承部(20)轴支承的使接地部(23a)接地的起立位置(A)及使同一支腿(23a)朝向车身后方的存放位置(B)之间可以转动,其中,在支架支承部(20)上安装且可旋转地支承支架(21)的支架轴(37)上支承制动踏板(22)。
-
公开(公告)号:CN101574993A
公开(公告)日:2009-11-11
申请号:CN200910141119.X
申请日:2006-04-0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摩托车(10),该摩托车包括安装至一主车架(12)的下侧的动力单元(18),该主车架从一头管(11)在向后且向下的方向上延伸。设置在主车架的后部上的枢轴板(13)上可枢转地安装有后叉(47),并且该后叉支承一后轮(46)。在动力单元与后轮之间定位有消声器(63),该消声器安装至所述枢轴板中的一个(13)的下端部分,并且一个主支架(68)可枢转地安装至消声器前方的车身下部。
-
公开(公告)号:CN100464061C
公开(公告)日:2009-02-25
申请号:CN200710001310.5
申请日:2007-01-0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该内燃机的具有冷却翼片的气缸部被配置为其轴线大致水平,在该内燃机中,在抑制对气缸部的冷却性能的影响的基础上,在气缸部附近配置催化剂。发动机(20)的具有冷却翼片(61a、61b)的气缸部(22)被配置为其轴线(C)大致水平,在该发动机(20)中,排气净化用的催化剂(28)设置为大致与上述气缸部(22)的轴线(C)平行,并且配置成向上述气缸部(22)的下方外侧偏离。而且在所述气缸部的气缸盖(24)上设有对塞孔(66、67)周围进行冷却的气套(69),所述催化剂从该气套的流动风导入口(75)偏离地配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