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性膨胀石墨基复合材料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33340A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310692603.8

    申请日:2013-12-17

    IPC分类号: H01M4/96 H01M4/88

    摘要: 一种改性膨胀石墨基复合材料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方法制备的双极板电导性差、体积密度大和机械性能差的问题。本发明一种改性膨胀石墨基复合材料双极板由膨胀石墨、热塑性酚醛树脂和炭气凝胶制成;制备方法:将炭气凝胶加入到热塑性酚醛树脂中,将膨胀石墨与热塑性酚醛树脂、炭气凝胶的混合物的沸水溶液混合,减压抽滤、干燥、球磨、装模、冷压、热压、脱模,制得改性膨胀石墨基复合材料双极板。改性膨胀石墨基复合材料双极板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关键部件用于制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用隔板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97641A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申请号:CN201280026072.2

    申请日:2012-05-30

    IPC分类号: H01M8/02 H01M8/1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造机械特性、导电性和尺寸精度优异的燃料电池用隔板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热塑性树脂片(A)和热塑性树脂片(B)在分别至少层叠各一枚的状态下压缩成形的工序,所述热塑性树脂片(A)相对于热塑性树脂100质量份含有130~3200质量份的碳质材料;所述热塑性树脂片(B)相对于热塑性树脂100质量份含有3~280质量份的碳质材料,该碳质材料中的50~100质量%为纤维状碳。热塑性树脂片(A)和热塑性树脂片(B)在各自的熔点之中相对高的熔点+60℃的温度、面压20MPa和加压时间60秒的成形条件下,从片厚度1mm进行了压缩时的热塑性树脂片(A)的厚度剩余量(dA)和热塑性树脂片(B)的厚度剩余量(dB)的比满足dA/dB≥2。

    燃料电池用气体扩散层
    3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144326B

    公开(公告)日:2013-10-16

    申请号:CN200980134554.8

    申请日:2009-09-1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用气体扩散层。燃料电池用气体扩散层(10)包括导电性微粒层(2)和基材层(1)。在导电性微粒层(2)上形成有0.5μm~50μm的第1空孔(3)和0.05μm以上且小于0.5μm的第2空孔(4)。在基材层(1)上也形成有空孔(11)。第2空孔(4)的总容积为导电性微粒层(2)的所有空孔的总容积的50%以上且小于100%。使作用于第1空孔(3)的毛细管力(F1)小于作用于基材层(1)的空孔(11)的毛细管力(F2)地设定第1空孔(3)中容积比例达到最大的空孔的孔径(D1),从而将第1空孔(3)分离为水通路,将第2空孔(4)分离为气体通路。

    导电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81194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180041513.1

    申请日:2011-08-24

    摘要: 根据本发明,提供导电片材,是(1)包含芳香族聚酰胺浆、熔融粘着于前述芳香族聚酰胺浆的氟树脂、和碳系导电性物质的导电片材,提供导电片材,是(2)包含芳香族聚酰胺浆、熔融粘着于前述芳香族聚酰胺浆的氟树脂、和碳系导电性物质的导电片材,导电片材的第一面的水的静止接触角比作为第一面的相反面的第二面的水的静止接触角大,第一面的水的静止接触角与第二面的水的静止接触角之差为20~180度,提供导电片材,是(3)包含芳香族聚酰胺浆、熔融粘着于前述芳香族聚酰胺浆的氟树脂、和碳系导电性物质的导电片材,导电片材的第一面的水的注入压力比作为第一面的相反面的第二面的水的注入压力小,第一面的水的注入压力与第二面的水的注入压力之差为20~50kPa。

    生物燃料电池
    4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959784A

    公开(公告)日:2013-03-06

    申请号:CN201180030134.2

    申请日:2011-04-25

    申请人: 索尼公司

    IPC分类号: H01M8/16 H01M4/9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燃料电池,所述生物燃料电池包括在燃料箱与正电极罩之间依次布置的用作燃料电极的阳极(负电极)、阳极集电器、隔离器、阴极集电器、用作空气电极的阴极(正电极)、以及气液分离膜片。在形成所述生物燃料电池时,至少所述阳极使用以下的电极:该电极由碳纤维织物形成,所述碳纤维织物具有由碳纤维的单纤维束构成的网状结构,并且该电极在该电极的表面上含有氧化还原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