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质生物处理设施
    4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186366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802601.3

    申请日:2016-09-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3/3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质生物处理设施,包括水质生物处理池和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用于给水体加热,所述水质生物处理设施还包括余热再利用单元,所述余热再利用单元与水质生物处理池的出水口和进水口均相连。本发明首先利用其加热单元对流入本水质生物处理设施中的水体进行加热,以保证本发明具有较好的水质处理效果;同时,其余热再利用单元与水质生物处理池的出水口和进水口均相连,通过该余热再利用单元实现流出与流入水质生物处理池的水体进行热交换,即利用流出水体的余热对流入水体进行预加热,从而提高了本发明的热能利用率,并降低了能耗。

    生态净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87773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10390866.7

    申请日:2016-06-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B7/44 C02F1/001 C02F2101/105 C02F2101/16 E02B7/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态净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生态净化装置设置于河道中,包括:拦水净化坝,拦水净化坝的本体为中空的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的内部设有净水填料,框架结构的迎水面上设有可沿着框架结构的横向移动的第一挡水板;框架结构的背水面上设有可沿着框架结构的横向移动的第二挡水板;止水囊与拦水净化坝的底面连接;坝体旋转轴,与拦水净化坝连接;驱动机构,与坝体旋转轴连接;支架,设置于所述拦水净化坝下方,所述支架支撑在转动过程中的所述拦水净化坝。本发明的生态净化装置可以设置为净化模式、更新模式或洪水模式。

    一种工程固沙用的设备和操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79727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866656.7

    申请日:2023-12-2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工程固沙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工程固沙用的设备和操作方法,包括运载车以及用于抓沙的机械抓斗,还包括固沙剂储蓄罐、处理罐、团粒制备箱、喷洒组件、搅拌组件、动力组件和控制组件,喷洒组件包括压力泵和输送管,压力泵固定安装在运载车上,处理罐与固沙剂储蓄罐通过输送管连通,固沙剂储蓄罐内部的固沙剂通过输送管进入处理罐的内部,输送管位于处理罐内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喷洒头,搅拌组件包括转动杆和搅拌杆,转动杆转动安装在处理罐的内部,搅拌杆固定安装在转动杆的外壁,通过以上结构的配合使用实现原材料就地取材,降低固沙工程成本,同时提高固沙工艺的劳动效率。

    一种水绵防治打捞装置及操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58698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851695.X

    申请日:2023-12-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绵防治打捞装置及操作方法,涉及河湖生态修复和水景观领域,包括打捞曳引收集装置、打捞绳和着生载体,打捞绳安装在打捞曳引收集装置上,着生载体设有若干且均匀连接在打捞绳上,打捞曳引收集装置通过打捞绳驱动着生载体在水体与岸上反复移动,以提升水绵的打捞效率;着生载体通过连接装置均匀连接在打捞绳上;着生载体通过连接装置均匀连接在打捞绳上,没有直接绑缚在打捞绳,方便后续对着生载体的清理和更换;打捞曳引收集装置通过打捞绳驱动着生载体在水体与岸上反复移动,可在岸上操作,减少了水上作业的工作量,节约了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采用纯物理的打捞方式,避免使用化学药剂对环境造成污染。

    一种针对沿岸连续分布的入河湖雨水排口的生态净化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977810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882199.0

    申请日:2020-08-28

    Inventor: 刘敏 左倬 琚泽文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河湖雨水排口生态净化与景观提升的技术领域的一种针对沿岸连续分布的入河湖雨水排口的生态净化系统。技术方案为:排口的排水端处设置拦污网;砾石区围绕排口布置;砾石区的外围设置条形的浮动纤维湿地,浮动纤维湿地沿排口所在的护岸边顺水流方向布置;浮动纤维湿地与护岸边围成的区域内种植浮叶植物,并设置若干生态浮床;浮动纤维湿地外围的下方悬挂软围隔,软围隔包括不透水软围隔和打孔软围隔;打孔软围隔远离排口。该系统通过多级净化,层层去除入河湖雨水中的各种污染物,可利用植物搭配营造河湖景观,具有建设成本低、净化效率高、运行维护稳、景观效果佳等优点,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实用性及广泛的适用性。

    一种有利于生物填料表面生物膜生成的湿地处理型水处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416981B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1710351009.0

    申请日:2017-05-18

    Inventor: 张俊 琚泽文 卿杰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利于生物填料表面生物膜生成的湿地处理型水处理系统。本发明提供一种湿地处理型水处理系统,包括:用于对待处理水体进行生物膜处理的生物填料单元,所述生物填料单元中设有生物填料;用于对经受生物膜处理后的水体进行湿地净化处理的湿地单元,所述湿地单元按水体的流动方向依次包括挺水植物区和沉水植物区;所述生物填料单元与湿地单元之间通过生物填料单元出水管道流体连通,所述生物填料单元与湿地单元之间还通过回流管道流体连通。本发明具有成型时间短、生物膜活性效果好、对水质净化效率高的特点,可提高生物填料应用在湿地、河道等自然水体处理时的生物膜处理水体的效果。

    用于水体生态修复的水下地形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240277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810188454.4

    申请日:2018-03-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水体生态修复的水下地形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生态修复单元,每个生态修复单元包括用于种植浅水沉水植物种的第一种植带、用于种植深水沉水植物种的第二种植带及深沟,第一种植带的水深小于第二种植带的水深,第二种植带的水深小于深沟的水深,第一种植带与第二种植带间设置第一放坡,第二种植带与深沟间设置第二放坡。本发明利用不同沉水植物的适宜水深和生境需求,按水深梯度塑造水下地形结构,避免因生境均质化造成的先锋种或少数竞争性强的植物大面积扩增蔓延,以实现同一水域中多种沉水植物共同生长,丰富水体生物多样性。

    生态净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87773B

    公开(公告)日:2018-03-02

    申请号:CN201610390866.7

    申请日:2016-06-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态净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生态净化装置设置于河道中,包括:拦水净化坝,拦水净化坝的本体为中空的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的内部设有净水填料,框架结构的迎水面上设有可沿着框架结构的横向移动的第一挡水板;框架结构的背水面上设有可沿着框架结构的横向移动的第二挡水板;止水囊与拦水净化坝的底面连接;坝体旋转轴,与拦水净化坝连接;驱动机构,与坝体旋转轴连接;支架,设置于所述拦水净化坝下方,所述支架支撑在转动过程中的所述拦水净化坝。本发明的生态净化装置可以设置为净化模式、更新模式或洪水模式。

    一种有利于生物填料表面生物膜生成的湿地处理型水处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416981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710351009.0

    申请日:2017-05-18

    Inventor: 张俊 琚泽文 卿杰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C02F3/3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利于生物填料表面生物膜生成的湿地处理型水处理系统。本发明提供一种湿地处理型水处理系统,包括:用于对待处理水体进行生物膜处理的生物填料单元,所述生物填料单元中设有生物填料;用于对经受生物膜处理后的水体进行湿地净化处理的湿地单元,所述湿地单元按水体的流动方向依次包括挺水植物区和沉水植物区;所述生物填料单元与湿地单元之间通过生物填料单元出水管道流体连通,所述生物填料单元与湿地单元之间还通过回流管道流体连通。本发明具有成型时间短、生物膜活性效果好、对水质净化效率高的特点,可提高生物填料应用在湿地、河道等自然水体处理时的生物膜处理水体的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