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发光效率的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板

    公开(公告)号:CN100595863C

    公开(公告)日:2010-03-24

    申请号:CN200810156181.1

    申请日:2008-09-2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高发光效率的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板,涉及在后基板制备立体寻址电极的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板。它主要包括前、后基板及夹在前、后基板中用于支撑前、后基板的包含网格孔阵寻址的导电荫罩,荫罩为包含面孔阵列和底孔阵列的导电板,面孔与底孔属于同一个放电单元的上下表面,在后基板制备立体扫描电极,填堵了底孔空间,同时降低对向电极作用距离,以提高发光效率。

    一种代替SBS的生物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605653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210411061.1

    申请日:2022-04-19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代替SBS的生物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向环氧植物油中加入含有活泼碳碳双键的酸(酸酐)或酰胺,恒温反应得到改性环氧植物油单体;将改性环氧植物油单体通过聚合苯乙烯或其衍生物得到的聚苯乙烯型衍生物大单体,混溶于四氢呋喃,恒温聚合得到PS‑PA型热塑性弹性体;将制得的二嵌段聚合物,聚苯乙烯型衍生物大单体,混溶于四氢呋喃,恒温聚合得到PS‑PA‑PS型热塑性弹性体。本申请的一种代替SBS的生物热塑性弹性体的性能与传统热塑性弹性体接近,有效减少了丁二烯的使用,保护环境;作为改性剂可以有效改善沥青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和抗疲劳性能;可以广泛运用于高速公路的沥青路面的铺装中。

    桥梁结构多因素耦合作用疲劳损伤与寿命的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38403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1006077.0

    申请日:2022-08-2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梁结构多因素耦合作用疲劳损伤与寿命的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复杂服役环境作用数值复现;S2、桥梁结构性能数值分析;S3、易损部位耦合疲劳损伤计算;S4、桥梁结构剩余寿命预测。本发明可以准确评估在役桥梁多因素耦合作用疲劳损伤状况以及剩余寿命,定量分析易损部位疲劳损伤中各因素/作用效应及其耦合效应,为桥梁的运维管理、加固修复以及优化设计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

    一种电流源型无电解电容高频链变换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736757B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1810555325.4

    申请日:2018-06-0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流源型无电解电容高频链变换器系统,该变换器包括输入端口、输入电容、输入并联输出串联的两套交错电流源型高频隔离DC/DC变换器、电压源型三相逆变器、滤波电路以及输出端口。其中前级DC/DC变换器采用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副边电压箝位技术,灵活调节副边箝位开关管,实现变换器在宽负载范围内软开关,降低轻载时导通损耗。后级逆变器采用新型调制方式,降低对直流侧解耦电容值的要求,使用薄膜电容代替电解电容,提高变换器功率密度和可靠性。此外,新的控制策略实现高频链变换器在并网模式中应用,避免分布式储能系统在不间断电源模式和并网模式下各需要单独的功率变换器,提高整个系统功率密度。

    三维碳纳米材料场效应柔性力敏传感元件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40476B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710062972.7

    申请日:2017-01-2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类基于连续三维石墨烯或碳纳米管场效应结构的柔性力敏传感元件的设计和制备方法。该传感元件利用覆盖在弹性体棱锥条带表面石墨烯或碳纳米管在恒定栅压下的场效应电导变化,设计栅极为覆盖在石墨烯或碳纳米管棱锥条带或阵列顶端的平面柔性电极,栅极对棱锥压缩形变下使得源漏沟道面积增加,且场效应电导增加,元件呈现很高的形变或载荷灵敏度。通过设计条带宽度、阵列密度、基体弹性体材料弹性模量,可以获得载荷测量范围0到3MPa范围内不同灵敏度的力敏传感元件,并可设计制备成透明度高于80%、弯曲曲率小于3毫米的力敏传感薄膜。

    轴承内圈滚动接触疲劳无损检测装置及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18651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0336609.4

    申请日:2018-04-1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帅立国 刘杰 薛烽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轴承内圈滚动接触疲劳的无损检测装置及制作方法,该装置包括检测传感器、检测平台和信号处理链路,检测传感器包括激励线圈、感应线圈以及铁氧体磁芯;检测平台包括底座、旋转电机、传感器保持架、轴承内圈支撑架、支撑架挡片;信号处理链路包括直接数字式频率合成器、嵌入式系统控制器、功率放大器、数据采集卡;数据采集卡的引出线束与外部信号处理系统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两路信号的差分值作为检测依据,避免在检测过程中存在的提离效应,提供准确的检测结果来判断轴承的使用情况,降低检测装置的体积和成本,从而为基于初始磁导率的无损检测方法的应用提供参考。

    一种电流源型无电解电容高频链变换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736757A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810555325.4

    申请日:2018-06-0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流源型无电解电容高频链变换器系统,该变换器包括输入端口、输入电容、输入并联输出串联的两套交错电流源型高频隔离DC/DC变换器、电压源型三相逆变器、滤波电路以及输出端口。其中前级DC/DC变换器采用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副边电压箝位技术,灵活调节副边箝位开关管,实现变换器在宽负载范围内软开关,降低轻载时导通损耗。后级逆变器采用新型调制方式,降低对直流侧解耦电容值的要求,使用薄膜电容代替电解电容,提高变换器功率密度和可靠性。此外,新的控制策略实现高频链变换器在并网模式中应用,避免分布式储能系统在不间断电源模式和并网模式下各需要单独的功率变换器,提高整个系统功率密度。

    一种低噪声无源混频器
    4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490731B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310484444.2

    申请日:2013-10-1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噪声无源混频器,包含低噪声跨导放大级、开关混频级、跨阻放大级;其中低噪声跨导放大级主要采用交叉耦合主从噪声抵消技术,主跨导管采用交叉耦合结构使等效跨导值增加一倍,从跨导管提供合适的跨导值,通过主从结构抵消主跨导管的噪声;开关混频级对低噪声跨导放大级输出的射频电流进行调制并滤波,输出中频电流;跨阻放大级由全差分运算跨导放大器和负载电阻组成,该运算跨导放大器基于前馈补偿技术,利用其前馈级引入的零点抵消放大器传递函数中的一个次极点,实现了较大的单位增益带宽;负载电阻采用电压-电流负反馈连接方式,将中频电流转换成中频电压信号输出。本低噪声无源混频器具有低噪声、高增益、低功耗的特点。

    以正反馈跨阻放大级为负载的25%占空比无源混频器

    公开(公告)号:CN104158496A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申请号:CN201410405208.1

    申请日:2014-08-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正反馈跨阻放大级为负载的25%占空比无源混频器,包含跨导放大级、开关混频级、跨阻放大级;其中跨导放大级采用反相器跨导放大结构,输出射频电流;开关混频级采用分别由50%占空比正交本振信号驱动的开关管串联结构,实现25%占空比的开关混频,对跨导放大级输出的射频电流进行调制,输出中频电流;跨阻放大级采用交叉耦合正反馈结构,以较低功耗实现低输入阻抗,从而有效地将开关混频级输出的中频电流转换为中频电压输出。本发明一种以正反馈跨阻放大级为负载的25%占空比无源混频器具有低功耗、高增益和低噪声的特点。

    等离子体平板光源的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47392B

    公开(公告)日:2010-09-08

    申请号:CN200810243409.0

    申请日:2008-12-2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等离子体平板光源的支撑装置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等离子体平板光源的支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大面积等离子体平板光源的支撑装置。本发明包括前基板、后基板,前基板与后基板之间设置放电腔,所述前基板的下端设置透明介质层,前基板与透明介质层之间设置若干个平行电极,透明介质层的下端设置保护膜层;所述后基板的上端设置玻璃基板,玻璃基板的上端设置三色荧光粉混合层;三色荧光粉混合层上设置衬垫阵列,放电腔的外周设置边框。本发明是针对等离子体平板光源的支撑技术的制作难点,提出一种大面积平板光源的支撑装置及制作方法,以保证放电腔体的均匀高度和支撑强度,同时不影响等离子体的放电特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