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融冻胀地区特长公路隧道抗防冻保温隔热层的敷设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25744A

    公开(公告)日:2008-07-23

    申请号:CN200810045354.2

    申请日:2008-02-03

    Abstract: 一种冻融冻胀地区特长公路隧道抗防冻保温隔热层的敷设方法,其做法为:A.隧道内各处温度的确定:根据隧道所处环境温度计算出隧道内各点的气温值。B.保温隔热层长度的确定:根据A步得到的隧道内各点的气温值,对于隧道进、出口衬砌年最低温度小于0℃的部位,则敷设保温隔热层,保温隔热层的长度达到隧道深部衬砌的年最低温度大于0℃处;而对于隧道深部衬砌年最低温度大于0℃处,则不敷设保温隔热层。该方法尤其适用于冻融冻胀地区特长公路隧道抗防冻保温隔热层的敷设,其材料消耗小,敷设成本大幅度降低,日常维护方便。

    一种双向行车隧道多通道压入分段纵向通风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4464317U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20486585.8

    申请日:2021-03-0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向行车隧道多通道压入分段纵向通风系统,包括平导道和主隧道,主隧道和平导道之间间隔设置有多条横通道,包括:第一横通道、第二横通道和第三横通道,在第一横通道中设置轴A流风机,在第二横通道中设置B轴流风机和C轴流风机,在第三横通道中设置D轴流风机;所述第一横通道、第二横通道和第三横通道内气流的方向同向;所述平导道、横通道和主隧道之间形成U型通风结构,实现隧道内分段送风,降低通风能耗,并保证通风系统稳定。

    多车道公路隧道横向火灾位置可变的模拟实验平台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1742325U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1820403402.X

    申请日:2018-03-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车道公路隧道横向火灾位置可变的模拟实验平台系统,包括用于模拟多车道公路隧道任意横向位置火灾的公路隧道模拟平台和测试系统,模拟火源可沿轨道横向移动并固定,测试系统包括燃料质量损失、隧道内温度场、风速测试系统和实验过程图像。本实用新型可模拟多车道公路隧道任意横向位置发生的火灾,平台断面形态、燃料类型、火灾规模、外包层隔温层、以及火源距隧道底板高度等均以实际隧道情况按照相关理论予以设置,确保可信度、准确性,避免全尺寸火灾实验的缺陷。本实用新型还实现了实时火灾过程全数据记录,对于公路隧道乃至铁路隧道的运营及防灾救援疏散的发展及完善具有重大意义。(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土压平衡式盾构施工过程模拟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1297175Y

    公开(公告)日:2009-08-26

    申请号:CN200820141346.3

    申请日:2008-11-11

    Abstract: 一种土压平衡式盾构施工过程模拟试验装置,上部开口的长方形的土体腔内放置模型盾构机,并充填模拟土体,模型盾构机的中轴线与土体腔的中轴线重叠;模拟土体的上面覆盖一层混凝土垫层,混凝土垫层的上表面通过两个以上的土压千斤顶与水平加载梁相连,水平加载梁通过锚索与土体腔的底部相连;模拟土体内还埋有土压力盒、光栅光纤传感器、位移计,土压力盒、光栅光纤传感器、位移计均与数据采集及处理装置电相连。该装置能更方便、更真实有效地模拟出的城市地铁区间盾构隧道施工对地层及周围环境的影响,为隧道施工与设计提供更真实、准确的实验数据。以保障城市盾构隧道建设的高效与安全。

    一种高温双洞隧道的降温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21973575U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20797200.3

    申请日:2024-04-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温双洞隧道的降温系统,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高地温隧道新风降温装置降温效率低的技术问题。该降温系统包括通风道,用于连通两个隧道;风井,与任一隧道连通设置;第一隔板,安装在风井内,将风井分隔为两个通道,分别为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第二隔板,与通风道以及两个隧道的上部围设成一腔室,腔室与第一通道连通设置;风冷组件,安装在腔室的进风口处,风冷组件用于降低新风温度,腔室用于储藏降温后的冷风;输风组件,安装在腔室内,输风组件用于将冷风输送至两个隧道的掌子面。因此,通过第一隔板与风冷组件的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温双洞隧道的降温系统的降温效率更高。

    一种隧道地下风机房通风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1573569U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2020203600.9

    申请日:2020-02-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地下风机房通风系统,包括主隧道、风机房和通风井,风机房内设有隧道排风风机和隧道送风风机,主隧道与风机房之间通过排风联络风道I和送风联络风道II连通,风机房与通风井之间通过排风联络风道II和送风联络风道I连通;排风联络风道I和排风联络风道II位于同一烟/气流道上;送风联络风道I和送风联络风道II位于同一烟/气流道上;隧道排风风机位于排风联络风道I和排风联络风道II之间的烟/气流道上;隧道送风风机位于送风联络风道I和送风联络风道II之间的烟/气流道上。本实用新型可充分利用自然风畅通流动除湿作用,对地下风机房进行除湿,节省了除湿设备的购置及运营维护费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火灾缩尺模型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1200626U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322714252.8

    申请日:2023-10-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火灾缩尺模型试验装置,涉及一种火灾模型领域,包括模型隧道主体、通风系统、燃烧系统和测量系统,模型隧道主体包括试验平台支架,试验平台支架以地面作为支撑点,且上方连接矩形隧道,矩形隧道上设置有拱形排烟道,矩形隧道通过排烟道隔板与拱形排烟道隔开,排烟道隔板上设置有排烟口;通风系统包括隧道送风机和排烟风机,通风系统设置在模型隧道主体上;燃烧系统设置在模型隧道主体内;测量系统包括视频录制机构;模型隧道主体上设置有观察窗口。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隧道火灾的模拟和布局设计,可以直观的观察和精确的捕捉烟气蔓延规律,以达到装置简单,监测精确性高,烟气蔓延规律可以轻易捕捉的目的。

    研究列车停靠隧道内救援站过程中活塞风变化的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6248308U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621363879.7

    申请日:2016-12-13

    Inventor: 曾艳华 白赟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研究列车停靠隧道内救援站过程中活塞风变化的实验装置,包括列车模型和隧道模型,所述隧道模型包括行车隧道和未行车隧道,还包括动力牵引系统和风速测量系统;沿所述隧道模型的长度方向有一段隧道模型设置为救援站,在救援站部分设置有多条连接行车隧道与未行车隧道的疏散横通道,且所述隧道模型用于为列车模型提供行车通道;所述动力牵引系统用于为列车模型提供牵引力;所述风速测量系统用于测量并分析隧道模型内的风速。通过本实用新型,用户或研究人员能够在可控前提下开展列车紧急停靠救援站过程中,对隧道内活塞风的测量研究工作。

    一种含多条疏散横通道的铁路隧道救援站火灾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4990975U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520787971.5

    申请日:2015-10-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含多条疏散横通道铁路隧道救援站火灾实验装置,包括实验隧道主体及数据测量系统,实验隧道主体包括火灾隧道、疏散横通道、未火灾隧道、列车模型、火源及排烟系统;火灾隧道通过疏散横通道与未火灾隧道连通,列车模型、火源和排烟系统设置在火灾隧道内,该火灾实验平台包含9条疏散横通道,通过封堵不同数量的横通道,可以实现含不同条数疏散横通道的铁路隧道救援站的火灾实验研究;本实验平台有较广的应用范围,可对不同横通道条数的救援站火灾场景、不同火源位置的火灾场景、不同排烟方式的火灾场景、不同通风工况的火灾场景进行组合,从而可实现对现实情况下铁路隧道救援站多种火灾场景实验的分析研究工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