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413785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11181937.8
申请日:2018-10-11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下熔化相变材料的电磁式加热装置及制作方法。通过制作合适尺寸的模具;在模具中分次浇筑防水胶层,使其密封电磁线圈,待防水胶层固化后,拆除模具;将多孔弹性材料框架和隔热层粘贴在防水胶层上;在多孔弹性材料框架内放置加热片和相变材料;连接电磁加热控制器和电磁线圈之间的导线,制作所述装置。本发明的装置能在水下对相变材料进行定向快速加热,适用于通过熔化相变材料应急封堵堤坝水下渗漏裂缝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9966523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422331.2
申请日:2025-04-07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天津市引滦工程隧洞管理中心
IPC: H04B10/60 , H04B13/02 , F16L55/32 , F16L55/28 , F16L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通水条件下输调水管道内部信息稳定采集装置,涉及信息传输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水下传输器,所述水下传输器两端安装有光接收装置,通过L形减震板底部与水下传输器的相互抵制L形减震板的底部会与水下传输器部件紧密贴合,形成一种相互抵制的结构,本发明这种设计可以显著减少因物体碰撞而产生的滑动现象,从而有效抑制振动,当碰撞较为强烈时,该机制还能迅速对水下传输器部件进行“抱死”操作,即将其牢牢固定住,相对于传统的设计,本方案在光接收装置上集光透明防护罩与物体产生强烈碰撞时,通过该机制可以对水下传输器进行抱死,设备与管道之间可能会发生剧烈的撞击,通过本发明设置则能够在此类情况下提供有效的防护,防止设备受损。
-
公开(公告)号:CN117928439B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114867.3
申请日:2024-01-26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1B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裂缝深度雷达示踪检测的指示剂与使用方法,该指示剂的介电常数为300~1000,包括:纳米级示踪源和介电激发基载溶液,且纳米级示踪源的质量占指示剂的2.5~10wt%,所述介电激发基载溶液为无机水性纳米渗透结晶型材料溶液,所述纳米级示踪源为纳米级四氧化三铁粉或者铁粉。本发明制得的指示剂具有粘度低、流动性强、渗透性高、在电磁雷达场中示踪性能优异等特点。当将该指示剂沿裂缝侧壁流到裂缝尖端时,裂缝侧壁残留的介电激发基载溶液将渗透至裂缝侧壁后的混凝土中,使得侧壁表面仅存附有少量纳米级示踪源,故在使用过程中主动排除了裂缝侧壁残存指示剂时,对裂缝深部尖端积聚的指示剂示踪效果的干扰。
-
公开(公告)号:CN118294078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502802.6
申请日:2024-04-25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堤坝内部渗漏通道探测响应主动增强方法与系统,利用感应磁场探测设备在探测范围内逐测线逐点探测,并以测点或距离为横坐标,感生磁场强度为纵坐标绘制等值线,形成首次测量曲线;向渗漏入水区域或水位观测孔中投放若干含氯盐的缓释胶囊,在堤坝出水区域选取监测点监测氯离子浓度直至达到预设浓度;沿测线重复探测并绘制二次测量曲线;比对两次测量曲线,当二次测量曲线出现上凸形且上凸形区域感生磁场强度高于首次测量曲线,则将上凸形区域归为渗漏通道区并报警、标记。本发明的方案可增强渗漏通道探测响应并保持,进而标记现场判断渗漏通道位置并发出警报,还可根据测量曲线绘制渗漏通道,实现渗漏通道水平方向连续定位。
-
公开(公告)号:CN115184372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0823194.X
申请日:2022-07-13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混凝土结构难达部位微裂纹荧光渗透智能探测装置与方法,包括喷液无人机、拍摄无人机和地面遥控平台,喷液无人机采用喷液单元在混凝土结构表面的待检测区域喷洒荧光溶液,采用第一摄像机在喷液过程中采集待检测区域的图像;拍摄无人机采用信息交互单元获取喷液无人机的飞行参数,采用第二摄像机采集所述检测区域在所述紫外光源照射下的荧光图像;地面遥控平台,采用无人机控制单元控制喷液无人机和拍摄无人机的工作参数,采用数据处理单元规划喷液无人机的喷液点和智能识别获取的检测区域图像中的微裂纹信息。本发明实现混凝土难达部位的裂纹检测,无需人工携带设备,无需复杂的数据处理,实施过程简单,所需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5793093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310052080.4
申请日:2023-02-02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堤坝隐伏病险诊断空地一体化装备,包括车载平台和车载平台上搭载的指挥方舱、控制终端、无人探测车和无人巡查机;控制终端将获取的数据按照数据来源分类,通过坐标匹配标记坐标标签,并根据坐标按长度将数据分割;基于获取的点云数据建立堤坝模型;在识别异常区域后抽取异常区域坐标映射至堤坝模型。本发明的装备可实现多源异构数据全过程一体化控制,通过数据分类、分割、标记坐标标签实现物探、激光扫描、影像等数据的快速关联,通过提取堤坝形态控制点坐标建立映射底座,结合各数据的坐标标签实现隐伏病险的可视化展示,可快速、准确评估隐伏病险发展的危险程度,实现应急抢险资源的精准调配。
-
公开(公告)号:CN115184372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823194.X
申请日:2022-07-13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混凝土结构难达部位微裂纹荧光渗透智能探测装置与方法,包括喷液无人机、拍摄无人机和地面遥控平台,喷液无人机采用喷液单元在混凝土结构表面的待检测区域喷洒荧光溶液,采用第一摄像机在喷液过程中采集待检测区域的图像;拍摄无人机采用信息交互单元获取喷液无人机的飞行参数,采用第二摄像机采集所述检测区域在所述紫外光源照射下的荧光图像;地面遥控平台,采用无人机控制单元控制喷液无人机和拍摄无人机的工作参数,采用数据处理单元规划喷液无人机的喷液点和智能识别获取的检测区域图像中的微裂纹信息。本发明实现混凝土难达部位的裂纹检测,无需人工携带设备,无需复杂的数据处理,实施过程简单,所需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5059024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803307.X
申请日:2022-07-09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采用互锁连接的简支箱型输调水组合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若干排架柱、箱型截面钢梁结构和预制输调水钢筋混凝土箱型结构;箱型截面钢梁结构上表面沿输水方向设有翼缘板,翼缘板上设有倒梯形剪力键齿;预制输调水钢筋混凝土箱型结构底部设有凹陷剪力键齿,倒梯形剪力键齿和凹陷剪力键齿上设有锁键结构,预制输调水钢筋混凝土箱型结构与翼缘板的接触面设有弹性封条,预制输调水钢筋混凝土箱型结构内设有与凹陷剪力键齿连通的灌浆口;在倒梯形剪力键齿、凹陷剪力键齿与弹性封条等结构形成封闭通道内填入高强自密实混凝土填料形成互锁连接件。本发明通过双重互锁连接结构改善剪力键连接效果,使结构整体组合力学性能更佳优越。
-
公开(公告)号:CN113529643B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0770851.4
申请日:2021-07-08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高坝深埋病害可视化修复方法及系统,包括建立含拟修复内部病害结构的坝体可视化模型,布设接收器、发射器并确定电磁波参数;测定坝体、不同状态浆液参量并基于测得参量进行电磁波正演,形成解译数据库;发射、接收电磁波信号并开始注浆,基于电磁波信号确定浆液位置并将信号特征与解译数据库中信息进行匹配以获取病害修复状态,实现注浆过程的监控。本发明弥补了当前注浆修复深埋病害的不足,为注浆修复病害过程提供了有效监视手段,为病害修复效果提供了有力反馈,从而指导注浆施工,彻底修复高坝深埋病害。
-
公开(公告)号:CN114018705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312191.1
申请日:2021-11-08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混凝土自由断裂全过程控制可视化追踪试验系统及方法,属于混凝土材料性能测试技术领域;方法包括选取研究载体,计算混凝土试件的起裂荷载;布置超声热像探测系统、应变监测系统、负反馈控制系统、裂缝量测系统和散热系统;使用超声波发生器驱动超声波激振器群激励混凝土试件,红外热像仪监测混凝土试件表面温度场,且对混凝土试件加载;确定红外热像仪视野中出现的微裂纹温升带以及应变片读数激增情况,调整施加的压力荷载,停止激励试件,记录试验数据;混凝土试件破坏后恢复伺服加载系统;本发明可在细观尺度上实现加载过程的反馈控制,呈现试件典型的断裂发生发展阶段以及该过程中应力场随微裂纹群生长的转移汇集规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