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生产废水的内电解-碱解-生物集成处理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3429059A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010205164.3

    申请日:2020-03-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生产废水的内电解‑碱解‑生物集成处理工艺。所述工艺先将HNIW生产废水泵入内电解工段,在零价铁还原作用下,对废水中硝基化合物进行有效降解,再进入碱性水解工段,对废水中高浓度乙酸乙酯和氯仿进行水解,然后进入混凝沉淀工段,去除废水中不溶性杂质和少量有机物,之后进入厌氧反应池,进行反硝化反应脱除COD,最后泵入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工段,对残留的污染物进一步降解。采用本发明工艺处理HNIW生产废水后,HNIW、乙酸乙酯、氯仿全部去除,COD和TOC去除率分别为99.3%和98.9%,出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

    漆酶催化电化学组装聚苯胺/氧化石墨烯复合物改性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244510B

    公开(公告)日:2017-06-27

    申请号:CN201510716492.9

    申请日:2015-10-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漆酶催化电化学组装聚苯胺/氧化石墨烯复合物改性电极,通过利用漆酶的催化氧化活性,改善聚苯胺和氧化石墨烯复合物的电化学合成效率,在温和的条件下对石墨毡电极进行改性而制备得到。本发明还公开了改性电极的制备方法,首先将漆酶吸附于石墨毡基底电极表面,随后配制苯胺单体和氧化石墨烯的混合电解液,最后采用三电极体系,在漆酶催化的同时利用恒电位法电聚合苯胺,形成聚苯胺/氧化石墨烯复合物附着在电极表面。改性后的电极表面粗糙度、电化学性能、电子传递能力得到提升,在生物电化学体系中应用时较传统石墨毡电极内阻减小,输出功率增大,显著提高了生物电化学体系的产电性能。

    具有吡啶降解功能的好氧颗粒污泥、培养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626287B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310553435.4

    申请日:2013-1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吡啶降解功能的好氧颗粒污泥、培养及应用。所述污泥通过具有自絮凝特性的单一菌种(Rhizobium sp.) NJUST18培养而得。采用吡啶特效降解菌株(Rhizobium sp.) NJUST18作为接种物,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的反应器形式,利用(Rhizobium sp.) NJUST18的自絮凝特性,通过控制SBR体系运行周期、沉降时间和有机负荷等参数,促进吡啶降解颗粒污泥的形成。本发明所提供的具有吡啶降解功能的好氧颗粒污泥,可以以吡啶为唯一碳源、氮源进行生长。颗粒污泥培养成熟后,颗粒形状规则,沉降性能好(污泥指数SVI值只有25.6 mL/g),反应体系污泥浓度高(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浓度高达4610mg/L),降解效率高(最大降解速率Vmax高达1867.4 mg l-1 h-1)。颗粒污泥培养成熟后,可在SBR体系中于7.5小时内实现4200 mg/L吡啶的完全降解。

    一株可降解吡啶的根瘤杆菌、选育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540544A

    公开(公告)日:2014-01-29

    申请号:CN201310374832.5

    申请日:2013-08-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可降解吡啶的根瘤杆菌、选育方法及其应用。经鉴定为根瘤杆菌(Rhizobiumsp.),命名为(Rhizobiumsp.)NJUST18,GenBank登陆号为JN106368,菌株已于2013年3月28日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3110。本发明直接采用以吡啶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的培养基进行吡啶降解菌的富集,并采用以吡啶为唯一碳源、氮源的筛选培养基进行分离,筛选过程迅速快捷,在该培养基上杂菌较少,减少了复筛的工作量。和其他吡啶降解菌株相比,该菌株具有高效的吡啶降解能力、很好的适应能力及耐受性能,在高浓度吡啶废水的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