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942409B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010683140.9
申请日:2020-07-15
Applicant: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车辆充电桩,包括立柱部分与顶部横梁部分,所述立柱部分的上侧与顶部横梁部分搭接,形成龙门式结构;所述立柱部分包括下部电气模块、上部走线模块和立柱骨架;所述顶部横梁部分包括充电机构安装模块、中间连接模块和顶部横梁骨架。所述立柱部分的下部电气模块、上部走线模块之间通过立柱骨架法兰连接;所述顶部横梁部分的充电机构安装模块、中间连接模块之间通过顶部横梁骨架法兰连接。本发明的车辆充电柱,采用龙门式结构,可降低土建要求,应用于多层建筑地面和横跨道路两侧的大跨度安装要求;模块化结构对接,方便运输和现场施工,缩短建站周期;顶部横梁的骨架采用桁架结构,有效解决大跨度垂直变形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319255B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1910718575.X
申请日:2019-08-05
Applicant: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用地端充电组件,涉及新能源车辆用充电设置技术领域。电动汽车用地端充电组件包括支架,支架上铰接安装有充电极板,充电极板具有水平设置或竖直设置或倾斜设置的板面,且该板面构成在电动汽车朝向充电极板驶来时,被安装在车体下侧的前端部和/或后端部的受电极板的正对朝向或倾斜朝向其所在端的方向的板面所顶推而发生翻转并与受电极板所接触的充电接触面,受电极板和充电极板挤压接触,挤压力达到设定的充电压力,电动汽车制动开始充电。在整个充电过程中,驾驶人员只需驾驶车辆缓慢行进,无需下车人工操作,避免了人员接触带电元器件,相比于现有的充电方式,提高了充电操作的便捷性,确保了人员的人身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3942409A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2010683140.9
申请日:2020-07-15
Applicant: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车辆充电桩,包括立柱部分与顶部横梁部分,所述立柱部分的上侧与顶部横梁部分搭接,形成龙门式结构;所述立柱部分包括下部电气模块、上部走线模块和立柱骨架;所述顶部横梁部分包括充电机构安装模块、中间连接模块和顶部横梁骨架。所述立柱部分的下部电气模块、上部走线模块之间通过立柱骨架法兰连接;所述顶部横梁部分的充电机构安装模块、中间连接模块之间通过顶部横梁骨架法兰连接。本发明的车辆充电柱,采用龙门式结构,可降低土建要求,应用于多层建筑地面和横跨道路两侧的大跨度安装要求;模块化结构对接,方便运输和现场施工,缩短建站周期;顶部横梁的骨架采用桁架结构,有效解决大跨度垂直变形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119764A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2010048612.3
申请日:2020-01-16
Applicant: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有测力结构的充电装置,包括:电极;绝缘子,固定在电极顶面上;连接架,用于与升降机构连接;导向杆,设置在绝缘子的顶部,导向杆顶端穿过连接架且在穿出端上设有悬挂结构;弹簧,套设在导向杆外部;压力传感器,套设在导向杆外部,压力传感器的一端面为受力检测面;压力传感器的受力检测面朝上设置,弹簧设在连接架和压力传感器之间;或者压力传感器的受力检测面朝下设置,弹簧设在绝缘子和压力传感器之间。有益效果:压力传感器并非承上启下的连接部件,无需承力,可避免对压力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和检测精度造成影响,且的两种设置方式均可以实现压力的测量,方便掌握电极的受力情况,从而及时作出调整,保证电极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0562068B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1810570951.0
申请日:2018-06-05
Applicant: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包括用于与充电单元配合进行充电的受电单元,所述受电单元包括与车体固连的固定架以及连接在固定架上的活动架,活动架被驱动机构带动而能相对固定架直线动作,活动架上设置有与充电单元的充电电极相配的受电电极,活动架在其直线动作行程中具有使受电电极脱离和接触充电电极的收起位和充电位,车体上还设有控制活动架在收起位和充电位之间切换的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连接有在活动架向充电位移动时检测其是否到位并发送给控制单元使活动架停止动作的信号的检测单元。充电过程由控制单元智能操控,相比传统手动操作的充电方式更加智能化,且充电更加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2793436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1911108224.3
申请日:2019-11-13
Applicant: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受电弓及弓头组件。弓头组件包括弓头支架、长条形的导电板和支撑导电板的支撑杆,支撑杆导向装配在弓头支架上;弓头支架上铰接有平衡压板,支撑杆上套装有与将平衡压板压装在支撑杆上的弹簧,平衡压板上设有供支撑杆穿过的穿孔或穿槽,穿孔或穿槽沿导电板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穿孔或穿槽上均具有与支撑杆滑动配合的的两个孔侧壁或槽侧壁,可限制支撑杆向导电板长度方向摆动。上述结构设置的弓头组件可增加支撑杆上下方向上运动的导向距离,提高导电板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过程中的平稳性,降低导电板向上移动过程中向其长度方向摆动而导致导电板与供电极板接触不良的可能性,确保电动车辆的充电作业的正常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2537730A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1910901578.7
申请日:2019-09-23
Applicant: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充电装置的升降机构。车辆充电装置的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座和可升降电极座;可升降电极座通过左侧防弯链和右侧防弯链可升降地吊装在固定座上,固定座上设有驱动链轮和换向链轮;驱动链轮包括左驱动链轮和右驱动链轮,分别用于驱动左侧防弯链和右侧防弯链;换向链轮包括左换向链轮和右换向链轮,分别供左侧防弯链和右侧防弯链绕设以实现向下换向;左驱动链轮和右驱动链轮设置在固定座的左右方向中部,两者分别同轴连接有左驱动齿轮和右驱动齿轮,左驱动齿轮和右驱动齿轮相互啮合且齿数相同,左驱动齿轮和右驱动齿轮的其中一个连接有驱动电机。上述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升降机构的驱动结构较为复杂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626189A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810571138.5
申请日:2018-06-05
Applicant: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充电方法及充电装置。车辆的充电方法是在充电位上设置可活动的供电电极和可活动的车辆承载台,在车辆行驶到车辆承载台上时,车辆承载台在车辆的重力作用下下压,车辆承载台的下压通过机械传动机构驱动供电电极运动以与车辆上设置的车端电极导通。车辆的充电装置包括活动设置在充电位上的供电电极和可活动地设置在充电位上的车辆承载台,所述车辆承载台与所述供电电极之间设有机械传动机构,机械传动机构用于在车辆承载台受到车辆的重力作用而下压时驱动供电电极动作以与车辆上的车端电极导通。采用上述方案不需要设置控制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能够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充电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2709079B
公开(公告)日:2014-11-12
申请号:CN201210141833.0
申请日:2012-05-09
Applicant: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H3/30 , H01H33/66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弹簧操动机构,包括机架及其上设置的合闸弹簧及与合闸弹簧传动连接以向合闸弹簧传递能量的储能轴,机架上还设置有合闸半轴及驱动合闸半轴转动的合闸电磁铁,储能轴上设置有用于在合闸弹簧完成储能后与合闸半轴限位配合而使合闸弹簧被限位于储能完成状态的合闸挚子,合闸半轴上固设有用于承受合闸电磁铁的推力或拉力而使合闸半轴翻转的半轴翻转板,机架上还设有翻转杠杆及驱动所述翻转杠杆绕翻转杠杆的支点翻转的翻转机构,翻转杠杆在其翻转过程中具有用于与半轴翻转板的相应部位限位配合而使合闸半轴被限位于合闸弹簧储能完成状态的合闸保持位和脱离所述半轴翻转板合闸释放位。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合闸保护功能的弹簧操动机构。
-
公开(公告)号:CN102664111B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申请号:CN201210141851.9
申请日:2012-05-09
Applicant: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断路器弹簧操动机构,包括主机箱,在主机箱上固设有分闸单元和合闸单元,分闸单元和合闸单元组成分合闸模块,该分合闸模块包括沿输出轴组件中输出轴轴向延伸的并行延伸的左、右侧安装板,左、右侧安装板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成安装架,在安装架的左、右侧安装板上设有与合闸单元及分闸单元中的各组成部分相对应的安装孔,所述合闸单元中的储能电机、凸轮轴组件及储能保持装置和分闸单元中的分闸保持组件均对应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由所述左、右侧安装板组成的安装空间中。本发明整个布局合理,也为以后对操动机构进行升级预留下了空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