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由3D打印技术构建非连续体三维边坡室内模型试验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52336A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810100252.X

    申请日:2018-02-0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发明提供一种由3D打印技术构建非连续体三维边坡室内模型试验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构件模型、准备粉末、打印岩块和粘接模型等步骤。采用上述方法进行边坡室内模型试验,边坡模型制作快速便捷,模型之间呈比例放大缩小,能真实反映具有大量节理面的非连续体岩质边坡的破坏过程,模型试验符合相似理论的要求,结果更加真实可靠,可重复性强。

    一种隧道开挖变形可视化模型实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82248A

    公开(公告)日:2018-03-09

    申请号:CN201710880854.7

    申请日:2017-09-2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B11/16

    Abstract: 发明提供一种隧道开挖变形可视化模型实验装置及方法。该实验装置包括固定在光学平台上的透明模型箱,以及若干透明有机玻璃管和若干透明弹性薄膜管。所述透明模型箱外布置有两台激光发射器和两台CCD工业相机。所述透明弹性薄膜管布置在透明模型箱的内腔S中。所述透明有机玻璃管的一端伸入到透明弹性薄膜管内。所述透明模型箱的内腔S中放置有透明土。所述透明土上表面布置有气囊加载装置。该装置的实验方法包括制作透明模型箱、安装透明有机玻璃管和透明弹性薄膜管、配制透明土、布置气囊加载装置、激光发射器和CCD工业相机等步骤。该实验装置可以模拟隧道开挖从无衬砌到有衬砌状态下的变形规律,试验模型处于可视化环境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种模拟土体侧移的透明土模型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27759A

    公开(公告)日:2017-10-03

    申请号:CN201710361194.1

    申请日:2017-05-2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发明提供一种模拟土体侧移的透明土模型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该装置包括可固定在光学平台上的透明模型箱,以及T型块和加载块。所述透明模型箱整体为一个矩形箱体。这个矩形箱体的一侧周壁上具有矩形缺口。所述T型块嵌坐于透明模型箱的缺口侧。所述透明模型箱外设置有油压千斤顶、两台工业相机和两台激光发射器。试验时,所述透明土中埋置试验模型桩。所述加载块被油压千斤顶抵在腹板部上。油压千斤顶对加载块分级施加位移。所述两台激光发射器发射激光,在透明土内形成两个透明土散斑场。所述工业相机记录透明土散斑场的变化。该装置的试验方法包括制模、制备透明土、分级加载等步骤。该装置尺寸小,系统设置合理,试验操作方便。

    一种桩承式路堤透明土模型试验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44306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376654.9

    申请日:2015-07-0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透明土模型试验装置,包括模型槽、透明土、桩体、水袋、导水管、工业相机、激光发射器。在有机玻璃模型试验槽底部放置箱型水袋,该箱型水袋中预留有桩孔的位置,该箱型水袋上预留有桩孔,桩刚好可以插入预留箱型水袋孔中,配置透明土后可以通过箱型水袋放水的方式来模拟路堤土在自重荷载下的土拱效应。本发明还公开了该试验装置的试验方法,包括安装桩和水袋、填筑透明土路堤,水袋缓慢放水,放水过程中采用工业相机拍摄激光平面,分析得到三维变形特性等步骤。本发明可以实现土体内部变形的高精度实时测量,可以观测到空间土拱的宏观形态变化;可以模拟多种工况;试验装置尺寸小,试验操作方便,提高了效率。

    洞室顶部岩体裂隙对拉式加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28914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213484.3

    申请日:2023-09-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洞室顶部岩体裂隙对拉式加固方法,包括步骤一:对岩体中裂隙分布与参数进行检测;步骤二:确定钻孔位置与尺寸;步骤三:钻孔施工前,在开钻部位的洞室顶部岩体表面挖孔,形成锚头部位;步骤四:布置钻机钻孔;步骤五:将对拉锚索安装在钻孔中,并在对拉锚索的两端施加预应力;步骤六:在顶部岩体裂隙的露头部位支挡模板;步骤七:通过外套管上的注浆孔向裂隙内注浆;步骤八:将挖出的洞室表面块体装回锚头部位。本发明采用对拉锚索施加预应力,增强了洞室顶部岩体的整体性,利用外套管向开裂的岩体裂隙中注入浆液,浆液凝固后与岩体粘结为一体,避免了进一步风化开裂,加固能力更强,锚头挖孔和锚索钻孔较小,对洞室岩体的损伤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