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基坑施工过程支撑位置的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79341A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申请号:CN201210199620.3

    申请日:2012-06-1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李晓军 孙仕敏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基坑施工过程支撑位置的识别方法,具体步骤为:采用计算机视觉工具包对相机进行标定;采集基坑施工的照片;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镜头畸变校正;由基坑三维空间点和二维图像点之间的对应关系,采用控制点法确定相机外部参数;统计分量法确定基坑现场支撑彩色图像R、G、B各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已知的世界坐标系下的支撑坐标投影到经过畸变校正后的基坑图像上,形成对应支撑的图像区域;根据基坑支撑的彩色图像R、G、B各分量之间的关系,判断支撑是否已经施工;读入基坑下一跟支撑的世界坐标进行循环判断,返回当前已经施工的支撑累计根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低成本、高精度、快速便捷等优点。

    一种基于混合注册的地下工程移动增强现实方法及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222333A

    公开(公告)日:2011-10-19

    申请号:CN201110131217.2

    申请日:2011-05-2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混合注册方法的移动增强现实方法及其装置,包括以下步骤:通过两步校准法对摄像机进行相机内参标定;设计标志物并将其固定作为初始坐标系基点,先实现基于标志物的增强现实注册;绑定摄像机与跟踪传感器构成刚体,并根据摄影测量技术对标志物进行读数计算出摄像机中心与跟踪传感器的刚体偏移;加入虚拟信息并将其与环境场景融合渲染输出实现增强现实;在跟踪传感器作用范围内固定设定中继标志物,通过标志点识别和摄影测量计算出中继标志物的相对坐标;计算中继标志物与初始基点间的偏移量,并将其转换为坐标扩展矩阵加载到系统中实现坐标系扩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成本低、不单纯依赖标志物或跟踪传感器、无需GPS、快速、便捷、高精度等优点,为增强现实技术的移动性创造了条件。

    浅埋洞室的开挖方法
    5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587643A

    公开(公告)日:2005-03-02

    申请号:CN200410054222.8

    申请日:2004-09-0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浅埋洞室的开挖方法,在大洞室顶部的覆盖层中先沿垂直于跨度方向开挖纵向小导洞,并按“新奥法”原理及时进行喷射混凝土、锚杆施作;再沿跨度方向开挖多条横向小隧道,并及时进行喷射混凝土、锚杆施作;然后对横向小隧道和纵向小导洞施作二次衬砌,形成多连拱小隧道棚,成为主要承重结构;最后开挖其下的大洞室。本施工方法只在覆盖层中开挖小隧道,开挖方量大大减少,降低了工程量,节省了施工费用,适用于大跨度浅埋地下洞室,尤其适合于要求保护顶部地表原貌的浅埋地下洞室的设计与施工。

    可共轴调节的材料试验连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002056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111326793.2

    申请日:202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试验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共轴调节的材料试验连接装置。根据本发明的可共轴调节的材料试验连接装置,由于包括试验机连接部、共轴调整部以及试样连接部,其中共轴调整部具有与试验机连接部连接的控向圆盘以及用于容纳控向圆盘的外壳单元,使得由试验机施加的拉力会通过本发明的连接装置,均匀的作用在试样上,使得试样始终只受轴向拉力的作用,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因此,本发明的材料试验连接装置原理简单,共轴性好,同时连接拆卸方便高效的万用试验机连接装置,可在实验时自动调节与试样的相对位置,始终保证夹具与试样共轴。

    一种基于多影响因素的泥水盾构泥水仓压力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35545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11326755.7

    申请日:202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影响因素的泥水盾构泥水仓压力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泥水盾构PLC系统采集的数据;步骤2,进行泥水仓压力影响因素分析,得到影响因素;步骤3,根据影响因素对数据进行清洗、特征提取和样本划分,得到训练集数据和测试集数据;步骤4,基于训练集数据,采用遗传算法结合K折交叉验证优化神经网络拓扑结构,得到最优网络拓扑结构信息并构建最优模型;步骤5,基于训练集数据对最优模型进行训练,得到拟合模型,并基于测试集数据对拟合模型进行评估,若未达标则重复步骤4~5,直至模型预测效果达标;步骤6,使用达标的模型对下一时刻的泥水仓压力进行预测,对预测值是否处于合适的范围进行分析并给出反馈信息。

    大断面矩形顶管减摩注浆扩散与压力时空分析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57255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1124607.2

    申请日:2020-10-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断面矩形顶管减摩注浆扩散与压力时空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基于可视化顶管减摩注浆模拟试验,建立减摩注浆复合扩散模型;获取大断面矩形顶管的实际施工参数,将所获取的实际施工参数输入所建立的减摩注浆复合扩散模型,通过所述减摩注浆复合扩散模型得到对应实际施工参数的减摩泥浆扩散压力三维分布图。本发明的分析方法用于对减摩注浆的纵环向整体扩散机理进行分析,建立能够同时相互关联考虑环向和纵向复合的挤压填充性流动特征的减摩注浆复合扩散模型,利用该减摩注浆复合扩散模型得到与实际施工相对应的减摩泥浆扩散压力三维分布图,为大断面矩形顶管减摩注浆提供精确管控,还能够为管节受力分析提供必要的计算依据。

    一种掘削断面形状可控的试验用数控隧道掘进机

    公开(公告)号:CN107422069B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710274344.5

    申请日:2017-04-2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掘削断面形状可控的试验用数控隧道掘进机,包括支承机座,设置在支承机座上并可在X‑Y‑Z方向自由移动的运动机构,安装在运动机构上并随其移动的掘进机构,运动机构包括分别带动其负载物沿X向、Y向和Z向移动的X轴组件、Y轴组件和Z轴组件,其中,X轴组件设置在支承机座上,Y轴组件安装在X轴组件上,Z轴组件安置在Y轴组件上,掘进机构包括ZD转化单元、驱动组件、主轴以及刀具,ZD转化单元设置在Z轴组件上,并可沿Z向移动,驱动组件安装在ZD转化单元上,主轴的一端连接驱动组件的输出端,另一端上固定有刀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进行三个方向的联动,从而能够开挖任意形状的隧道,降低了隧道模型试验的难度等。

    一种基于图像特征识别的盾构隧道渗漏水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67426A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811528692.1

    申请日:2018-12-1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图像特征识别的盾构隧道渗漏水检测方法,包括:步骤S1:通过隧道表面灰度图像统计确定隧道中各特征物的识别规则;步骤S2:基于确定的各特征物的识别规则,识别待识别图像中的特征物,并将识别得到的特征物的区域以灰度值255覆盖以去除特征物;步骤S3:对于去除了特征物的待识别图像,进行渗漏水识别并确定渗漏水的位置和面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渗漏水检测前,先对图像进行详细的预处理工作,即通过先确定隧道特征物识别规则,然后逐一识别隧道特征物,在特征物全部剔除之后,再进行渗漏水的检测,此方法充分考虑了隧道特征物实际情况,可以大幅度减少渗漏水检测的错别识率。

    一种地下车站的太阳光混合照明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351881B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510780681.2

    申请日:2015-11-1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刘雨芃 李晓军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车站基于光导管和光纤的太阳光‑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级管)混合智能照明的系统。利用光导管和光纤将晴天的太阳光直接引入地下实现地下车站的照明与通风,阴天或夜晚该系统将自动切换为LED电力补偿照明,实现地铁台站照明的智能化。本发明跟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实现地铁的绿色照明,节约地铁照明和通风成本,提高太阳的跟踪精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