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21167414U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323018755.8
申请日:2023-11-08
Applicant: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三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IPC: E01D15/14 , E01D19/00 , E01D2/04 , E02C1/00 , E01D101/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浮桥结构,涉及水上交通设施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浮桥结构,包括:主桥段、引桥段和船闸结构;主桥段设置于航道上方,引桥段连接于主桥段的端部和陆地之间,船闸结构设置于主桥段下方,且位于航道的中央;主桥段包括多个第一支撑结构和设置于多个第一支撑结构顶部的第一箱梁;引桥段包括第二支撑结构和设置于第二支撑结构顶部的第二箱梁;第一箱梁和第二箱梁的端部连接,桥面铺设在第一箱梁和第二箱梁的顶部;船闸结构位于主桥段对称中心两侧的第一支撑结构之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浮桥结构可适用于深水、软基水域,并且桥梁跨度较传统浮桥更大。实现了不受水深限制的航道通航。
-
公开(公告)号:CN220862198U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322580317.4
申请日:2023-09-21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 重庆现代建筑产业发展研究院 ,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三航局第六工程(厦门)有限公司 , 厦门捷航工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厦门三航混凝土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酸洗振动筛,包括清洗装置、喷洒装置、振动装置、排废装置和收集装置。所述清洗装置用于清洗破碎成目标粒径的建筑废弃物表面的粉尘。所述喷洒装置安装在所述振动装置上。所述振动装置包括振动器一和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一为筛网结构,用于将酸洗后的建筑废弃物传输到所述收集装置。所述排废装置连接在所述振动装置正下方。所述收集装置安装在所述振动装置的出料口下方,用于收集经过酸洗后的建筑废弃物。本实用新型通过振动和水洗清除建筑废弃物表面粉尘,并通过酸洗修复建筑废弃物内部微裂缝以提高密实度和强度,为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211897789U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20428034.1
申请日:2020-03-30
Applicant: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三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IPC: E01D2/04 , E01D101/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装配式现浇箱梁可移动模板系统,包括:模板单元,所述模板单元底部设有用于模板单元移动的滑轮组件;所述模板单元包括外模板和内模板,所述外模板形成半封闭腔,所述半封闭腔的顶部设有边缘下料口以及中部下料口,所述边缘下料口为两个;所述内模板设置于所述半封闭腔内,通过拉杆与外模板连接,且所述内模板在半封闭腔内至少形成两个对称的封闭腔,两个所述封闭腔的外端设置于所述边缘下料口,两个所述封闭腔的内端位置均与所述中部下料口位置对应;每个封闭腔内均设有对撑装置,用于支撑所述封闭腔;所述对撑装置包括纵向伸缩管以及垂直与纵向伸缩管连接的横向杆。
-
公开(公告)号:CN220945911U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322581554.2
申请日:2023-09-21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 重庆现代建筑产业发展研究院 ,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三航局第六工程(厦门)有限公司 , 厦门捷航工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厦门三航混凝土有限公司
IPC: B28B11/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废弃物复合胶凝材料的养护装置,包括传送装置、滴淋装置、温压控制系统和收集装置。所述传送装置包括壳体、螺旋式传送器、出液口、进料管和出料管,所述进料管设置在所述壳体顶部,所述出料管设置在所述壳体底部。所述螺旋式传送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滴淋装置设置在所述传送装置内。所述温压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温度压力使传送装置处于恒温恒压状态。所述收集装置包括液体收集池和固体收集池,所述液体收集池设置在所述出液口的下方。所述固体收集池设置在所述出料管下方。本实用新型节能环保,并保证了养护的充分与高效,节省成本的同时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且采用本实用新型养护所获得的胶凝材料性能更优良。
-
公开(公告)号:CN215669674U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21097287.6
申请日:2021-05-21
Applicant: 中交三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E02D29/067 , E02D29/16 , E02D31/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悬浮隧道用接头结构,包括,已安装悬浮隧道,以及与已安装悬浮隧道接头的待安装悬浮隧道,两者之间形成接头部;变形腔,所述变形腔与接头部连接,所述变形腔通过腔体大小的变化,以形成抵抗力,抵抗安装中的外力;第一止水带,所述第一止水带设置于变形腔和接头部之间,所述第一止水带至少包括支撑部以及止水部,沿所述接头部外周,所述止水部至少形成止水圈。本实用新型适合于安装了一部分的悬浮隧道,其通过变形腔以及止水带的配合使用,提高了使用中的强度,确保了接头中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215434368U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20135136.9
申请日:2021-01-18
Applicant: 中交上海三航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交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搅拌系统的混凝土出机温度的控制设备,本实用新型所述搅拌系统的内部并行设置有两组管道,分别为加热管道和保温管道;所述加热管道采用蒸汽对骨料和水进行加热,所述加热管道外围包裹有保温材料层,用于对所述加热管道内的所述蒸汽进行隔热保温;所述保温管道中采用热水对所述搅拌系统进行水暖保温,所述保温管道采用散热暖气片对所述保温管道中的所述热水进行散热,以确保所述搅拌系统的内部温度,实现了在寒冷条件下对搅拌系统中的混凝土进行出机温度的控制,减少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保证混凝土后期强度和满足耐久性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213934649U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022780709.1
申请日:2020-11-25
Applicant: 中交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交上海三航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寒冷条件下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布置于待浇筑的钢筋上并与所述钢筋连接,所述加热装置通过电缆与供电母线连接,其中,所述加热装置被浇筑于混凝土结构内。本申请能有效地控制混凝土初凝和终凝所需温度,避免混凝土早期受冻,保障混凝土早期强度,减少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保证混凝土后期强度和耐久性满足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211899755U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20428681.2
申请日:2020-03-30
Applicant: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三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可调节的冷却水降温系统,包括:与冷水机连接的供水管网、预埋在混凝土内部的冷却水管网、养护水管道和回水管道,所述供水管网将冷水机制备的冷水输送到冷却水管网,冷却水管网内的冷水带走混凝土内部的热量后,一部分通过养护水管道输送至混凝土的底板表面,另一部分通过回水管道输送至蓄水池再到冷水机。本实用新型的养护水管道和回水管道均与冷却水管网的末端连接,底板具备蓄水条件,回水管道将冷却水管网的出水输送至蓄水池,最后回流到冷水机,使其在冷水机内制备成冷水。本实用新型把混凝土内部冷却和底板养生合用一套冷却水系统,有效减少了混凝土裂缝、以及具备施工方便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20227105U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21654826.0
申请日:2023-06-27
Applicant: 中交上海三航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膜下真空度控制的抽气系统,包括:真空罐;一端与所述真空罐相连通而另一端与待检测的膜下区域相连通的真空预压管路;两个以上的真空泵;与所述真空罐和所述真空泵电连接的主控系统;若干个分布于所述膜下区域的真空度检测装置等,其中,各真空度检测装置和所述主控系统通讯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可以降低真空泵等设备以及电缆的数量,并实现膜下区域的真空度的实时监控。
-
公开(公告)号:CN215669675U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21113381.6
申请日:2021-05-21
Applicant: 中交三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E02D29/067 , E02D31/00 , E02D31/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护悬浮隧道结构的抗浮导环,包括,导环,所述导环套设于悬浮隧道结构上,形成外部保护结构;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设置于所述导环内侧,与所述导环固定连接;锚定单元,沿所述导环外周,设有若干的锚定单元,所述锚定单元用于实现缓冲结构多个方向的锚定;所述锚定单元受力锚定时,所述缓冲结构产生对抗预应力,形成保护圈,并沿悬浮隧道结构的外周,将部分所述悬浮隧道结构外壁进行包覆。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与悬浮隧道分离的缓冲结构的增加,提升了悬浮隧道结构的稳定性,避免了锚索与隧道管体直接接触,不会导致隧道结构因应力集中而破损,起到有效缓冲作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