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石颗粒结构的非均质度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41214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210047429.0

    申请日:2022-01-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体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岩石颗粒结构的非均质度评价方法,适用于矿物颗粒胶结形成的岩石颗粒结构的非均质性评价,其主要包括如下步骤:S2.采用粒度分布统计分析软件记录所述清晰边缘结构图中各颗粒水平方向与铅垂方向投影的最大边界值,计算单颗粒对应的平均粒度;S3.根据所述计算求得平均粒度,生成平均粒度分布图,并获得科学有效的粒度分布区间。本发明通过计算岩石微观颗粒尺寸来表征岩石非均质性特征;实现步骤流程简易,统计简单,通过建立统一的岩石非均质度指标,为岩石颗粒结构的定量描述和科学表征提供有效方法,对揭示岩石颗粒结构非均质度对其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插拔纵向肋条式隔音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及其装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14225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011542296.1

    申请日:2020-12-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中的结构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插拔纵向肋条式隔音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及其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H型钢主体结构、肋条板、钢筋网,H型钢主体结构包括腹板以及对称设置在腹板两侧的两个翼缘,所述腹板上自上至下布置有多排肋条板,所述肋条板垂直卡装在腹板上,所述腹板两侧分别布置有钢筋网,所述钢筋网挂设于所述肋条板上。本发明在腹板上布置肋条板,增加剪力墙的稳定性,在肋条板上开设槽口,减少了钢筋在实际工程中的焊接,方便施工的基础上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组装效率,同时设置的材料可以充分起到隔音效果;本发明的连接节点和卡槽设计使得结构之间的连接方便快速、紧固可靠,减少了现场制模、安装和焊接的工作量。

    一种基于微观形貌图像分析的泥岩重塑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16886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182969.1

    申请日:2021-10-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微观形貌图像分析的泥岩重塑方法,属于岩石力学试验领域,包括获取现场原状泥岩,开展基本物理力学试验,获得原状泥岩的密度、含水率、强度(σc、c、)及变形参数;开展X射线衍射分析测试,获得原状泥岩的组成成分及其含量信息等步骤。本发明综合考虑了原状泥岩颗粒级配特征、矿物组分、胶结类型和成分、密度、含水率及上覆地层压力作用,采用泥岩碎屑物制样,使得所制得的试样更加贴近原状泥岩,可更好的模拟原状泥岩的力学特性;此外本发明所采用装置压力锤上可施加稳定固结压力,设有刻度可随时观察试样的高度变化,获得的重塑岩样更接近真实岩样。

    一种用于悬挂钢柱的耗能式连接节点及其安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00436B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1910983454.8

    申请日:2019-10-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节点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悬挂钢柱的耗能式连接节点及其安装方法。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设置有开口型阻尼器,开口型阻尼器的开口方向水平设置,开口型阻尼器的一个边部与第一端板固定连接,开口型阻尼器的另一个边部与第二端板固定连接,相邻的开口型阻尼器之间设置有间隙。在地震作用下,当悬挂子结构楼层发生较大的层间位移时,上部分悬挂钢柱和下部分悬挂钢柱可能发生较大的相互错动,此时U型阻尼器会发生较大的弯曲水平移动,在此过程中U型阻尼器可以耗散大量的地震能量,降低层间位移对结构造成的危害,提高钢框架悬挂结构体系的抗震性,降低安全隐患。

    一种牵拉式多向调节的机械智能振捣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186928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110567410.4

    申请日:2021-05-24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机械施工领域,提供了一种牵拉式多向调节的机械智能振捣装置,该机械智能振捣装置包括:滑动杆、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振捣件,振捣装置还包括:连接组件,设置在滑动杆靠近第一支撑件的一侧;移动组件,设置在第一支撑件靠近滑动杆的一侧;调节组件,设置在滑动杆远离第一支撑件的一侧,调节组件与连接组件相连接;将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相连接,通过连接组件将振捣件位置固定,通过调节组件调节振捣件的高度,再通过调节组件调节振捣件的振捣位置;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代替了人工对待振捣的位置进行振捣,减少了施工人员的劳动量,增大了施工的效率,同时降低了施工人员在施工时所存有的安全隐患。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