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661031B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0810042067.6
申请日:2008-08-26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IPC: G01N33/4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寻址介观流控多元分析装置,它包括分析反应模块,动力控制模块,液体处理模块和信号采集模块,其中分析反应模块由微珠载体和反应微通道组成。动力控制模块由动力泵和连接各模块的毛细管以及阀门组成,液体处理模块由各种反应液,缓冲液及废液处理元件组成,信号采集模块由光信号采集及转换设备构成。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可寻址介观流控多元分析装置检测样本的方法。本发明优点在于:提供的一种可寻址介观流控多元分析装置,集样本富集,检测和回收一体化的检测分析系统,同时还具有试剂消耗量低,反应速度快,效率高,检测灵敏度高,自动化程序高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024856B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0710036978.3
申请日:2007-01-30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IPC: C12Q1/6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芯片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小分子微阵列制备方法。该方法先在固相载体上合成一段寡核苷酸序列,并在其末端用特定的化学活性基团修饰,再将该基团与小分子化合物偶联,此后将小分子化合物与寡核苷酸的偶联物与固相载体分离并纯化小分子化合物与寡核苷酸的偶联物,点样于芯片表面,通过紫外光照射使偶联物固定在芯片表面形成小分子微阵列。本发明将传统的基因芯片的制备过程中的紫外(UV)交联固定方法应用于小分子探针的固定,简化了小分子微阵列载体修饰和探针固定步骤,且该方法简便易行,固定时间短,能有效地改善小分子微阵列的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02719526A
公开(公告)日:2012-10-10
申请号:CN201210107456.9
申请日:2012-04-13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IPC: C12Q1/6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恒温扩增反应合成荧光纳米银簇探针定量检测microRNA的分析方法。该方法是,设计一条含有三种功能序列的DNA扩增模板:与靶标microRNA结合序列,nicking核酸内切酶酶切序列和合成荧光纳米簇的DNA互补序列。当靶标microRNA与DNA扩增模板结合后,诱导恒温扩增反应和nicking核酸内切酶特异性的酶切反应,得到大量单链DNA产物,其中合成荧光纳米银簇的DNA序列与硝酸银溶液在硼氢化钠的还原作用下制备荧光纳米银簇探针,测定反应体系的荧光信号并计算荧光改变值,与标准工作曲线比对,推算出靶标microRNA的浓度。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线性检测范围宽、背景信号低、操作简单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组织,血液或细胞的生物样本中microRNA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2288556A
公开(公告)日:2011-12-21
申请号:CN201110148474.7
申请日:2011-06-03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半胱胺修饰的纳米金溶液用以检测硫酸根离子的用途及方法,其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半胱胺修饰的纳米金溶液中加入缓冲溶液,稳定后,再加入待测硫酸根离子溶液进行反应,其中,所用缓冲溶液为醋酸钠-醋酸;步骤2对步骤1中所得的反应液通过目视比色法或测定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以测定硫酸根离子的浓度。本发明改变了目前常用的检测硫酸根离子的检测模式,无需复杂的操作过程及使用昂贵的大型仪器,节约了成本。且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具有高度特异性、灵敏度高、检测响应快等优点,是一种有效实用的检测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1661031A
公开(公告)日:2010-03-03
申请号:CN200810042067.6
申请日:2008-08-26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IPC: G01N33/4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寻址介观流控多元分析装置,它包括分析反应模块,动力控制模块,液体处理模块和信号采集模块,其中分析反应模块由微珠载体和反应微通道组成。动力控制模块由动力泵和连接各模块的毛细管以及阀门组成,液体处理模块由各种反应液,缓冲液及废液处理元件组成,信号采集模块由光信号采集及转换设备构成。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可寻址介观流控多元分析装置检测样本的方法。本发明优点在于:提供的一种可寻址介观流控多元分析装置,集样本富集,检测和回收一体化的检测分析系统,同时还具有试剂消耗量低,反应速度快,效率高,检测灵敏度高,自动化程序高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639444A
公开(公告)日:2010-02-03
申请号:CN200810041166.2
申请日:2008-07-29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灵敏度更高、特异性更强和使用范围更广的荧光偏振分析方法,本方法中待测样品通过扩散作用进入分子识别元件,经分子识别,然后与分子识别元件发生特异性结合,其生物或化学反应产生的信号通过纳米粒子将荧光偏振信号放大,以此达到高灵敏度检测的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纳米粒子强化的荧光偏振分析方法,与传统的荧光偏振方法比较,本方法具有灵敏度更高,结果准确可靠,检出限更低,适用范围更广,实时在线检测,干扰因素少和线性范围较宽的特点,是一种简便实用的分析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19223942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654445.1
申请日:2024-11-19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性水凝胶包裹细菌生物传感器平台与应用,属于合成生物学及临床诊断领域。该水凝胶递送回收体系包括水凝胶包裹的全细胞生物传感器和磁性微粒,其中,所述水凝胶由海藻酸钠和氯化钙构建,所述生物传感器为感应血红素的细菌。更具体地,本发明是使用海藻酸钠水凝胶封装工程细菌YES601和磁性Fe3O4微粒形成磁性水凝胶微球,作为生物传感器递送至肠道可以感应血红素而发光,再通过磁性吸附的方式从粪便中高效回收完整微球进行检测,提高了全细胞生物传感器检测肠道出血效率以及安全性。本发明提供的水凝胶递送回收体系整体设计优化策略可以提高诊断效率和实际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162177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363843.8
申请日:2024-09-28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CRP双重调控原理的基因表达调控元件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了组合CMDE元件或含有组合CMDE元件的材料在增强基因表达中的应用,所述组合CMDE元件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通过研究从大肠杆菌中分离鉴定得到具有强转录翻译活性的组合CMDE元件,利用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强转录翻译活性的组合CMDE元件可以增加外源基因的表达。同时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结果证明,将本发明提供的组合CMDE元件可操作的与增强黄酮类化合物合成基因簇连接,可以增强黄酮类化合物合成基因簇的表达,进而提高菌株的黄酮类化合物的产量,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685239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723577.9
申请日:2024-06-05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微生物连续培养的阵列式微流控芯片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工程及合成生物学领域。微流控芯片包括上层通道结构以及支撑上层通道结构的底层支撑结构,上层通道结构包括主通道、细胞陷阱、进样通道和回收通道;主通道为微反应器腔室,用于容纳微生物和培养基流通,细胞陷阱以阵列形式均匀分布在主通道中,进样通道和回收通道分别设置于主通道的两端,用于连通主通道。利用该微流控芯片培养恶臭假单胞菌KT2440生产原儿茶酸可以精确调控流体流动和培养参数,实现微生物的长期连续培养。相比传统生物反应器,本发明提高了菌株的生产效率、降低了工艺成本,为菌株培养和代谢产物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望发展成为新一代生物反应器。
-
公开(公告)号:CN117305209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255663.3
申请日:2023-09-27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IPC: C12N1/21 , C12N15/113 , C12N15/53 , C12N15/54 , C12N15/55 , C12N15/52 , C12N15/77 , C12P13/04 , C12R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成三七素的谷氨酸棒状杆菌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涉及生物工程技术领域。该合成三七素的谷氨酸棒状杆菌工程菌的构建方法,包括将以下(a)‑(c)任一项所述的重组质粒转化入合成2,3‑二氨基丙酸的谷氨酸棒状杆菌工程菌中,构建得到所述合成三七素的谷氨酸棒状杆菌工程菌的步骤:(a)携带OCS基因和BAHD基因的重组质粒;(b)携带OCS基因和gloxdh基因的重组质粒;(c)携带gloxdh基因的重组质粒。该合成三七素的谷氨酸棒状杆菌工程菌可以在自身的新陈代谢作用下,利用简单碳源生物合成三七素,从而为三七素工业化放大生产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具有广阔的商业化应用前景。
-
-
-
-
-
-
-
-
-